市政雨污分流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26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雨污分流截流井,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截流井内容易淤积固态杂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内部中空的井体,井体内固定连接有将其内部分隔为污水腔和雨水腔的溢流堰,污水腔连通有进水管和排污管,雨水腔连通有雨水管,污水腔内转动连接有底端穿至淤泥内的清淤件,清淤件的重心设置在其旋转轴线的正下方,清淤件的一端设有随污水腔内的水位抬升带动清淤件绕其旋转轴线转动的抬升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高浓度污水与雨水之间的分流引排,进而可以实现对雨水的稳定收集和回收利用。收利用。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市政雨污分流截流井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雨污分流截流井。

技术介绍

[0002]截流井用在雨污合流系统中,目的是实现雨和污水分离。
[0003]截流井在旱季时内部只有污水,截流井可以将污水截住,流往新建污水管中,在雨季时会将部分雨水与污水截住并流入污水管中,剩余的雨水溢流通过溢流堰继续向下游流行,进而可以减少高浓度的污水对于环境的污染,截流井内通常通过溢流堰分隔为雨水腔和污水腔,在使用的过程中污水腔内通常会流入含杂质量高的高浓度污水,因而高浓度污水中的固态杂质通常会沉积到污水腔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淤积的淤泥的高度会逐渐增高并会影响到截流井的正常功能,因而需要定期对截流井进行清淤工作,而截留井的清淤过程通常十分费时费力,若可以减缓截留井内淤泥淤积的速度,则可以减少截流井的清淤速度,因而设置一种污水腔内淤泥淤积速度缓慢的截流井结构就很有必要。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雨污分流截流井,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降低截流井内清淤次数的目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市政雨污分流截流井,包括内部中空的井体,所述井体内固定连接有将其内部分隔为污水腔和雨水腔的溢流堰,所述污水腔连通有进水管和排污管,所述雨水腔连通有雨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腔内转动连接有底端穿至淤泥内的清淤件,所述清淤件的重心设置在其旋转轴线的正下方,所述清淤件的一端设有随污水腔内的水位抬升带动清淤件绕其旋转轴线转动的抬升件。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淤件上固定连接有与污水腔的腔壁转动连接的转动杆,位于转动杆正下方的所述清淤件上固定连接有配重块。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设置在清淤件长度方向的中心处,所述抬升件设置在清淤件长度方向的一端且设置为轻质漂浮块。所述清淤件的长度方向与污水流至排污管的流向一致。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淤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相对于转动杆对称设置的两组清淤杆,所述清淤杆的底端设置为尖端。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淤杆的底端与污水腔的内底面之间设有供清淤杆滑经的滑经间隙。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靠近尖端处的所述清淤杆上固定连接有相对于清淤杆对称设置的两个清淤刃,所述清淤刃的刀刃所在的方向与清淤件的长度方向一致。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水腔的腔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清淤件转动轨迹的限位件。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污水腔内转动连接有底端穿至淤泥内的清淤件,清淤件的重心设置在其旋转轴线的正下方,清淤件的一端设有随污水腔内的水位抬升带动清淤件绕其旋转轴线转动的抬升件,在抬升件的作用下,使得污水腔内的水位升高时可以带动清淤件进行转动,通过清淤件的转动来拨动污水腔内淤积的固态杂质,使得淤泥的平整面被划开,进而可以通过流入排污管内的水带动被拨动的淤泥更好地自排污管排走,进而可以减缓污水腔内固态杂质的淤积速度,减少污水腔内固态杂质的清淤频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中:1、井体;2、污水腔;3、雨水腔;4、溢流堰;5、进水管;6、排污管;7、雨水管;8、清淤件;9、抬升件;10、转动杆;11、配重块;12、清淤杆;13、滑经间隙;14、清淤刃;15、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0]该市政雨污分流截流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内部中空的井体1,井体1内通过砖体和混凝土砌筑有将其内部分隔为污水腔2和雨水腔3的溢流堰4,设置的溢流堰4实现晴天时污水腔2内污水的阻隔,污水腔2连通有进水管5和排污管6,使得污水腔2内的污水在晴天的时候可以通过排污管6稳定排走,同时在降水的时候,污水腔2内的水位会逐渐升高并越过溢流堰4进入到雨水腔3内,雨水腔3连通有雨水管7,雨水腔3内的水通过雨水管7排走,污水腔2内转动连接有底端穿至淤泥内的清淤件8,清淤件8的重心设置在其旋转轴线的正下方,清淤件8的一端设有随污水腔2内的水位抬升带动清淤件8绕其旋转轴线转动的抬升件9,在抬升件9的作用下,使得污水腔2内的水位升高时可以带动清淤件8进行转动,通过清淤件8的转动来拨动污水腔2内淤积的固态杂质,使得淤泥的平整面被划开,进而可以通过流入排污管6内的水带动被拨动的淤泥更好地自排污管6排走,进而可以减缓污水腔2内固态杂质的淤积速度,减少污水腔2内固态杂质的清淤频率。
[0021]如图2和图3所示,清淤件8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与污水腔2的腔壁转动连接的转动杆10,清淤件8上贯穿开设有供转动杆10穿过的通孔,污水腔2的腔壁上开设有供转动杆10的两端穿入并转动的转动孔,清淤件8包括阵列分布的若干长杆以及与若干长杆的两端固定连接的两根短杆,长杆和短杆之间围设有供污水流经的流经间隙,位于转动杆10正下方的清淤件8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配重块11、清淤件8、配重块11和转动杆10均设置为不锈钢材质,通过转动杆10与转动杆10之间的相互插接和转动实现清淤件8与井体1之间的转动连接,利用配重块11具有重量实现清淤件8整体重心的偏移,确保清淤件8整体的重心可以位于其旋转轴线的正下方,进而在清淤件8整体未受到外力的时候可以保
持清淤件8水平放置的状态。
[0022]如图2和图3所示,转动杆10设置在清淤件8长度方向的中心处,抬升件9设置在清淤件8长度方向的一端且设置为轻质漂浮块,抬升件9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清淤件8的长度方向与污水流至排污管6的流向一致,在污水腔2内水位逐渐升高的过程中,抬升件9浸入到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此时抬升件9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抬升件9受到的浮力作用到清淤件8长度方向的一端带动清淤件8绕着其旋转轴线进行转动,进而实现清淤件8稳定的清淤功能。
[0023]如图2和图3所示,清淤件8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相对于转动杆10对称设置的两组清淤杆12,清淤杆12的底端设置为尖端。靠近尖端处的清淤杆12上固定连接有相对于清淤杆12对称设置的两个清淤刃14,清淤刃14的刀刃所在的方向与清淤件8的长度方向一致,清淤杆12随着清淤件8进行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清淤刃14进行转动,进而通过清淤刃14和清淤杆12的转动实现对污水腔2内淤积的固态杂质地拨动,使得固态杂质可以被流动的污水带走,减少污水腔2内淤积的固态杂质量。
[0024]如图2和图3所示,清淤杆12的底端与污水腔2的内底面之间设有供清淤杆12滑经的滑经间隙13,留有的滑经间隙13用于为清淤杆12和清淤刃14滑经的过程留有足够的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雨污分流截流井,包括内部中空的井体(1),所述井体(1)内固定连接有将其内部分隔为污水腔(2)和雨水腔(3)的溢流堰(4),所述污水腔(2)连通有进水管(5)和排污管(6),所述雨水腔(3)连通有雨水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腔(2)内转动连接有底端穿至淤泥内的清淤件(8),所述清淤件(8)的重心设置在其旋转轴线的正下方,所述清淤件(8)的一端设有随污水腔(2)内的水位抬升带动清淤件(8)绕其旋转轴线转动的抬升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雨污分流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件(8)上固定连接有与污水腔(2)的腔壁转动连接的转动杆(10),位于转动杆(10)正下方的所述清淤件(8)上固定连接有配重块(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雨污分流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0)设置在清淤件(8)长度方向的中心处,所述抬升件(9)设置在清淤件(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利明顾黎朱晓明杨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盛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