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分流管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8228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污分流管网系统,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对截流井内的过滤装置进行清理时,无法阻挡从过滤装置与井中堰之间穿过的垃圾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的内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将井体内分隔成污水腔和雨水腔,所述井体上固定连接有与污水腔连通的合流管以及与雨水腔连通的雨水管,所述污水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污水管,所述溢流堰上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有前置过滤部和后置过滤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前置过滤部和后置过滤部实现对垃圾的收集,避免垃圾堵塞管道,保证雨水和污水的稳定分流。保证雨水和污水的稳定分流。保证雨水和污水的稳定分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污分流管网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雨污分流管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截流井是集中的一口井,即把一些产生污染的窨井集中到一口井中,由此通向污水处理厂,然后用于污水处理,当截流井用于雨污合流系统中时,目的是为了将雨污水分离。
[0003]旱季时因管中只有污水,截流井可以将污水截住,流往新建污水管中,雨季时将部分雨水与污水截住并流入污水管中,其余雨水溢流通过井中堰,继续向下游流行,雨水和污水存在各种垃圾,大部分垃圾越过井中堰从雨水管流向下游,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人们会在井中堰处设置过滤装置,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时,重新进入截流井内的垃圾从过滤装置与井中堰之间的空隙穿过,并随雨水管向下游流去,无法很好的过滤截流井内的垃圾,因而设置一种结构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就很有必要。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污分流管网系统,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对截流井内的过滤装置进行清理时,有效阻挡过滤装置与井中堰之间穿过的垃圾的问题的目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的内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将井体内分隔成污水腔和雨水腔,所述井体上固定连接有与污水腔连通的合流管以及与雨水腔连通的雨水管,所述污水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污水管,所述溢流堰上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有前置过滤部和后置过滤部,所述前置过滤部可沿竖向滑出,当所述前置过滤部拆除后,所述后置过滤部可沿水平方向滑移至前置过滤部的位置。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置过滤部包括前置过滤板以及沿竖向阵列分布的若干第一承接件,所述第一承接件与前置过滤板固定连接,所述后置过滤部包括后置过滤板以及沿竖向阵列分布的若干第二承接件,所述第二承接件与后置过滤板固定连接。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堰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与井体侧壁相抵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阻挡件。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前置过滤板与后置过滤板之间的所述井体侧壁上铰接有若干挡板,所述挡板与井体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置过滤板和后置过滤板设为中空结构。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体上开设有与污水腔和雨水腔连通的取出口,所述取出口处盖合有盖板。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置过滤板和后置过滤板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提
拉件。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在雨季初期,从合流管流进截流井的水量较少,在溢流堰的作用下,雨水和污水全部处于污水腔内,进入污水腔内的垃圾通过与污水腔连通的污水管排走,在雨季中期,从合流管进入污水腔的水量增加从而越过溢流堰的高度,前置过滤部实现对污水中漂浮和悬浮的固态杂质进行阻挡,防止杂质越过溢流堰从雨水管排出后,进入下游污染河流,当前置过滤部沿竖向滑出对其阻挡的杂质进行清理时,后置过滤部可沿水平方向滑移至前置过滤部的位置,防止前置过滤部滑出后,杂质从前置过滤部与溢流堰之间的空隙进入雨水腔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19]图中:1、井体;2、溢流堰;3、污水腔;4、雨水腔;5、合流管;6、雨水管;7、污水管;8、前置过滤板;9、第一承接件;10、后置过滤板;11、第二承接件;12、滑动板;13、阻挡件;14、挡板;15、弹性件;16、取出口;17、盖板;18、提拉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1]实施例:
[0022]该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井体1,井体1的内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溢流堰2,溢流堰2将井体1内分隔成污水腔3和雨水腔4,井体1上固定连接有与污水腔3连通的合流管5以及与雨水腔4连通的雨水管6,污水腔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污水管7,溢流堰2上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有前置过滤部和后置过滤部,前置过滤部可沿竖向滑出,当前置过滤部拆除后,后置过滤部可沿水平方向滑移至前置过滤部的位置。
[0023]如图1和图3所示,在雨季初期,从合流管5流进截流井的水量较少,在溢流堰2的作用下,雨水和污水全部处于污水腔3内,进入污水腔3内的垃圾通过与污水腔3连通的污水管7排走,在雨季中期,从合流管5进入污水腔3的水量增加从而越过溢流堰2的高度,前置过滤部实现对污水中漂浮和悬浮的固态杂质进行阻挡,防止杂质越过溢流堰2从雨水管6排出后,进入下游污染河流,当前置过滤部沿竖向滑出对其阻挡的杂质进行清理时,后置过滤部可沿水平方向滑移至前置过滤部的位置,防止前置过滤部滑出后,杂质从前置过滤部与溢流堰2之间的空隙进入雨水腔4内。
[0024]如图2和图4所示,前置过滤部包括前置过滤板8以及沿竖向阵列分布的若干第一承接件9,第一承接件9与前置过滤板8固定连接,后置过滤部包括后置过滤板10以及沿竖向阵列分布的若干第二承接件11,第二承接件11与后置过滤板10固定连接,前置过滤板8和后置过滤板10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提拉件18。
[0025]如图3和图4所示,将前置过滤板8向上滑出清理杂质时,第一承接件9可以托住杂质从而防止杂质滑落,当污水腔3内的水量降低时,液面下降带动杂质向下,第一承接件9网
住杂质从而减少污水腔3内的杂质,减少从污水管7中流走的杂质,第一承接件9上开设有若干孔洞以减少对水的阻力,使用者通过提拉件18向上提拉前置过滤板8,实现对前置过滤部的整体滑移,后置过滤板10滑移至前置过滤板8的初始位置,实现对前置过滤板8与溢流堰2之间的空隙进行阻挡,与后置过滤板10固定连接的第二承接件11同样可以实现对水中的杂质进行阻挡,第二承接件11也开设有若干孔洞,同时拉动提拉件18,从而将后置过滤板10滑出井体1内,第一承接件9和第二承接件11沿竖向的截面形状呈L型,从而实现对杂质进行更全面的收集,前置过滤板8和后置过滤板10设为中空结构,节省材料的同时可以减轻前置过滤板8和后置过滤板10整体的重量,确保前置过滤板8和后置过滤板10可以进行稳定滑移。
[0026]如图1和图4所示,溢流堰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与井体1侧壁相抵的滑动板12,滑动板1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阻挡件13,位于前置过滤板8与后置过滤板10之间的井体1侧壁上铰接有若干挡板14,挡板14与井体1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15,弹性件15设为弹簧,井体1上开设有与污水腔3和雨水腔4连通的取出口16,取出口16处盖合有盖板17。
[0027]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包括井体(1),所述井体(1)的内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溢流堰(2),所述溢流堰(2)将井体(1)内分隔成污水腔(3)和雨水腔(4),所述井体(1)上固定连接有与污水腔(3)连通的合流管(5)以及与雨水腔(4)连通的雨水管(6),所述污水腔(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污水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2)上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有前置过滤部和后置过滤部,所述前置过滤部可沿竖向滑出,当所述前置过滤部拆除后,所述后置过滤部可沿水平方向滑移至前置过滤部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过滤部包括前置过滤板(8)以及沿竖向阵列分布的若干第一承接件(9),所述第一承接件(9)与前置过滤板(8)固定连接,所述后置过滤部包括后置过滤板(10)以及沿竖向阵列分布的若干第二承接件(11),所述第二承接件(11)与后置过滤板(10)固定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红星顾黎朱晓明陆铤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盛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