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流式雨污分流管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229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截流式雨污分流管网,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井体,井体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管、雨水管和污水管,井体的内底面向内凹陷形成有与污水管连通的凹陷槽,井体的底面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储泥箱,凹陷槽内设有承接部,承接部内形成有与污水管连通的容纳腔,当容纳腔内淤泥高于污水管穿过其轴线的水平高度时,容纳腔与储泥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及时清理堆积在污水口的淤泥,保证污水口排放污水的流畅性,避免污水沿雨水口排出造成环境的污染,实现对雨水和污水的稳定分流。实现对雨水和污水的稳定分流。实现对雨水和污水的稳定分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截流式雨污分流管网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截流式雨污分流管网。

技术介绍

[0002]截流井实现对流入井体内雨污水的分流,当旱季时,生活污水沿污水口排出至污水处理厂,当雨季时,井体内的水位线上升,使得雨水沿雨水口排出至河流内。
[0003]截流井的种类多样,包括堰式截流井、槽式截流井和堰槽结合式截流井,其中槽式截流井是截流井的内底面向内凹陷形成凹陷槽,污水排放口与凹陷槽连通,使得污水排放口的水平高度低于污水口的排放高度,且污水排放口靠近进水口的一侧设置,沿进水口流入井体的雨污水中杂质较多,其中混合树叶淤泥等垃圾,垃圾长时间堆积在凹陷槽内,阻碍污水的正常排放,导致污水在井体内堆积水位上升,导致污水沿雨水口排出至河流内,造成环境的污染,因而设置一种稳定对污水口排放处淤泥稳定清理的结构很有必要。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截流式雨污分流管网,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清理污水排放口淤泥的目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截流式雨污分流管网,包括井体,所述井体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管、雨水管和污水管,所述井体的内底面向内凹陷形成有与污水管连通的凹陷槽,所述井体的底面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储泥箱,所述凹陷槽内设有承接部,所述承接部内形成有与污水管连通的容纳腔,当所述容纳腔内淤泥高于污水管穿过其轴线的水平高度时,所述容纳腔与储泥箱连通。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顶端铰接在凹陷槽的内周壁上,所述承接板与凹陷槽铰接处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推动承接板远离铰接点的一端相互远离的转动,所述凹陷槽的内周壁上设有限制承接板转动的限制部。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板的内周壁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转动连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靠近凹陷槽内周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吸片一,所述限制部设置为与磁吸片一相互吸引的金属材质。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部包括转动杆、限制块和金属片,所述限制块与金属片固定连接在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在井体的内壁上,所述限制块的重量大于金属片的重量,所述限制块的轴线垂直于金属片的轴线。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与凹陷槽连通的传送管道,所述传送管道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储泥箱上,所述储泥箱滑动连接在井体的外周壁上。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泥箱靠近传送管道的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盖合板,所述盖合板靠近传送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拨动块。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管道靠近的凹陷槽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其靠近储泥箱一端的水平高度。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污水带动淤泥流入至容纳腔内,当淤泥在容纳腔内堆积后,淤泥堆积后推动驱动块沿滑动槽转动,使得限制块丧失对承接板的阻挡,承接板在扭簧的弹力下发生转动,使得容纳腔与储泥箱连通,从而将容纳腔内存储的淤泥流通至储泥箱内,实现对容纳腔内淤泥的清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除去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井体;2、进水管;3、雨水管;4、污水管;5、凹陷槽;6、储泥箱;7、容纳腔;8、承接板;9、扭簧;10、限制部;11、滑动槽;12、驱动块;13、磁吸片一;14、转动杆;15、限制块;16、金属片;17、传送管道;18、导向槽;19、盖合板;20、拨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2]该截流式雨污分流管网,如图1

2所示,包括井体1,井体1上分别粘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管2、雨水管3和污水管4,井体1的内底面向内凹陷形成有与污水管4连通的凹陷槽5,井体1的底面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储泥箱6,凹陷槽5内设有承接部,承接部内形成有与污水管4连通的容纳腔7,当容纳腔7内淤泥高于污水管4穿过其轴线的水平高度时,容纳腔7与储泥箱6连通。
[0023]如图1

2所示,雨污水沿进水管2排入至井体1内,凹陷槽5的高度实现对流入井体1内雨水和污水的判断,污水的排放流量小,使得污水流入凹陷槽5内后沿污水管4排出,雨水流量大,流入井体1内的水位线较高,使得井体1内的水位线较高,雨水沿雨水管3排出,污水带动淤泥流入至容纳腔7内,当淤泥在容纳腔7内堆积超过污水管4高度的一半后,淤泥阻碍了污水流通,不断堆积的淤泥驱动承接部在凹陷槽5内发生转动,使得容纳腔7与储泥箱6连通,从而将容纳腔7内存储的淤泥流通至储泥箱6内,实现对容纳腔7内淤泥的清理,保证污水管4与容纳腔7的连通体积,储泥箱6实现对淤泥的暂存,便于对淤泥的同一清理。
[0024]如图2

4所示,承接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承接板8,承接板8设置为L形,容纳腔7通过两个承接板8形成,承接板8的顶端铰接在凹陷槽5的内周壁上,承接板8与凹陷槽5铰接处焊接有扭簧9,扭簧9推动承接板8远离铰接点的一端相互远离的转动,凹陷槽5的内周壁上设有限制承接板8转动的限制部10,在自然状态下,承接板8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凹陷槽5的深度方向,污水在流通过程中带动淤泥存入容纳腔7内,限制部10的两端分别与承接板8的
外周壁和凹陷槽5的内周壁相抵,从而限制部10限制承接板8的转动,保证污水稳定流入至污水管4内,当容纳腔7内的淤泥存储到高于污水管4的中点高度,限制块15丧失对承接板8转动的限制,承接板8在形变的扭簧9产生的弹力作用下发生转动,使得承接板8远离铰接点的一端相互远离的转动,从而容纳腔7与储泥箱6连通,容纳腔7内的淤泥在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滑动至掉落在储泥箱6内,实现对容纳腔7内淤泥的清理。
[0025]如图2

4所示,承接板8的内周壁上开设有滑动槽11,滑动槽11开设在承接板8靠近顶面的侧部上,滑动槽11内转动连接有驱动块12,驱动块12的截面形状呈四分之一半圆形,淤泥掉落至容纳腔7内时沿凸块的侧壁滑落,驱动块12靠近凹陷槽5内周壁的一侧粘接有磁吸片一13,限制部10设置为与磁吸片一13相互吸引的金属材质,限制部10包括转动杆14、限制块15和金属片16,限制块15与金属片16固定连接在转动杆14上,转动杆14转动连接在井体1的内壁上,限制块15的重量大于金属片16的重量,限制块15的轴线垂直于金属片16的轴线。
[0026]如图2

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流式雨污分流管网,包括井体(1),所述井体(1)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管(2)、雨水管(3)和污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内底面向内凹陷形成有与污水管(4)连通的凹陷槽(5),所述井体(1)的底面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储泥箱(6),所述凹陷槽(5)内设有承接部,所述承接部内形成有与污水管(4)连通的容纳腔(7),当所述容纳腔(7)内淤泥高于污水管(4)穿过其轴线的水平高度时,所述容纳腔(7)与储泥箱(6)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式雨污分流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承接板(8),所述承接板(8)的顶端铰接在凹陷槽(5)的内周壁上,所述承接板(8)与凹陷槽(5)铰接处固定连接有扭簧(9),所述扭簧(9)推动承接板(8)远离铰接点的一端相互远离的转动,所述凹陷槽(5)的内周壁上设有限制承接板(8)转动的限制部(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流式雨污分流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8)的内周壁上开设有滑动槽(11),所述滑动槽(11)内转动连接有驱动块(12),所述驱动块(12)靠近凹陷槽(5)内周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吸片一(13),所述限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顾黎徐祥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盛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