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文忠专利>正文

具有二次定时自动调压的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44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二次定时自动调压的控制器,它是由与变压器输入端并联连接的插座控制电路和与变压器输出端相连的断电保护电路以及主控制电路组成。其具有定时精度高、定时范围长,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电子开关或选通装置,尤其是涉及为执行多次开关动作提供时间间隔选择的,并且在程序完成后自动终止其工作的时序开关。目前市面上用于家电控制的定时器不少,但普遍存在的一种缺陷是,只能完成一种工作方式的控制,即定时通电或断电,因此不能满足不同家用电器工作方式的定时控制,调压控制以及同时对两种以上家用电器的控制等。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集成芯片组成的具有程序控制定时调压功能的电路,使得电压的通断,调压能受程序选择的控制,同时能对两种以上的家用电器进行不同工作方式的控制。本技术所采用技术方案是它是由集成芯片CD4011、CD4060、CD4066和其他电子元件组成的电路,其具体方式是在变压器的输入端回路中并联连接插座控制电路,而在变压器输出端回路中连接断电保护电路和主控制电路所组成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定时器精度高,定时范围长一般的机械式定时器结构简单,定时时间较短,最长为2小时,且精度较差,而本控制器的定时时间可达十几个小时以上,且定时精度只稍逊电子钟控式定时器。(2)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机械式定时器一个最大的优点即是使用方便,即调节定时时间的方式非常简便。而电子钟控式定时器的一个最大缺点即是使用方式不够简便,要校对、定时,操作方式比较复杂,一部分人使用不太习惯,而且不具备断电保护电路。而本控制器既发挥了机械式定时器使用方便的优点,又具有电子钟控式定时器,定时精度高的优点。(3)功能全,应用范围广一般的定时器所具有的功能是定时通电或定时断电方式中的一种。而本控制器不但具备定时通电或定时断电二种功能,还兼有两种不同输出的工作方式,备有两个定时器,一个调压器,可按程序定时通电后再定时断电或定时降压供电;可调压供电定时断电,(具体功能见表1),不但功能全,而且应用范围广,能满足各种家用电器的不同工作需求。(4)寿命长,可靠性高由于本控制器采用低压供电、断电由电池供电保护,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可靠性高,不似电子钟控式定时器无断电保护功能,工作不可靠,也不似机械式定时器的机械零件易损坏。(5)价格低廉,维修方便由于主控制电路采用数字电路进行设计,尽管其功能较多,价格却低廉。因它的工作原理虽类似单板机,但所用元件却远比单板机为少,类似于单片机仅由几块集成芯片组成,但价格却远低于单片机,且不象单片机那样价格昂贵,若有损坏的芯片,无法修复,将这种数字电路原理用于控制民用各种家用电器正为适用。下面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二次定时,自动调压的控制器原理框图图2为具有二次定时,自动调压的控制器电路原理图其中T为变压器 BG1、BG2为NPN晶体管 D、D1-D14为二极管J1、J2为继电器 N1、N2、N3为按钮开关 S为波段开关C1-C4为电容 IC1为CD4060 14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分频器IC2为CD4011四2输入端与非门表示为四个与非门1、2、3、4IC3为CD4066四双向模拟开关表示为SW1、SW2、SW3、SW4IC4为CD4066四双向模拟开关表示为SW5、SW6、SW7、SW8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原理图,它是由在变压器T的输入端回路中并联连接插座控制电路,而在变压器T的输出端回路中连接断电保护电路和主控制电路所组成。其中插座控制电路是由X插座接线头的一端与继电器J1的公共端,Y插座接线头的一端相连,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接电源a端,X插座接线头的另一端接电源b端Y插座接线头的另一端接电阻R10和可控硅SCR的阳极T2,电阻R10的另一端与通过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1连接的双向二极管DS的公共端和可变电阻W3相连,而可变电阻W3与通过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2连接的双向二极管DS的公共端和电容C4相连,双向二极管DS的另一端与可控硅SCR控制极G相连,可控硅SCR阴极T1和电容C4的另一端均按电源b端所组成。断电保护电路是由电池组Ec的正极接波段开关K,波段开关K接二极管D的正极,二极管D的负极接集成芯片IC57805的输出端形成主控制电路的供电电流,IC57805输入端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变压器T的一个输出端,IC57805接地端与变压器T的另一个输出端相接,组成公共接地端。主控制电路是由集成芯片IC1的10脚分别通过双向模拟开关SW1与可变电阻W2相接,SW2与可变电阻W1相接,IC1的11脚接电阻R3的一端,9脚接电容C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可变电阻W1、W2以及电容C3的另一端相接;SW1的控制端接与非门2的输出端、与非门1的一个输入端以及二极管D8的负极;SW2的控制端接与非门1的输出端、与非门2的一个输入端,二极管D6、D7的负极以及双向模拟开关SW8的控制端;与非门1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双向模拟开关SW4、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SW4的另一端接地,SW4的控制端接IC1的2脚及二极管D2的正极;与非门2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双向模拟开关SW3、电阻R1以及与非门3的一个输入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SW3的另一端接地,SW3的控制端接IC1的3脚及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2、D3的负极与双向模拟开关SW5的一端相接,SW5的另一端与IC1的12脚,二极管D9、D10、D11的负极和电阻R4的一端相接,R4的另一端接地;SW5的控制端接与非门3的输出端,与非门4的两个输入端和波段开关S的1端,双向模拟开关SW7的控制端以及二极管D4、D5的负极;与非门4的输出端接与非门3的另一个输入端、波段开关S的2端以及二极管D12的负极,双向模拟开关SW8接双向模拟开关SW7、电阻R5,而SW8的一端接地,R5的一端接电源,SW7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输出,电阻R6接三极管BG1的基极,BG1的集电极接继电器J2和二极管D13的正极,而二极管D13的负极,继电器J2的另一端均接二极管D1的负极,BG1的发射极接地。双向模拟开关SW6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通过电阻R8输出,电阻R8接三极管BG2的基极,BG2的集电极接继电器J1、二极管D14的正极,二极管D14的负极与继电器J1的另一端均接二极管D1的负极,BG2的发射极接地,SW6的控制端接波段开关S的3端。按钮开关N1、N2、N3的一端接电源。N1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7、D11、D12的正极,N2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5、D6、D10的正极,N3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4、D8、D9的正极。其电路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插座控制电路中X插座上电源电压受继电器J1的控制,当J1吸合时,X插座上电压为220V,当J1释放时,X插座上电压为零,Y插座上电源电压受继电器J1、J2,电阻R10、W3及C4的控制,所以当J1、J2吸合时,可控硅SCR的控制极G得到经R10而来的高电位触发,输出217伏电压;当J1吸合J2释放时,SCR控制极G受R10、W3、C4形成的振荡电压控制,其输出电压受W3控制在0-217V可调。主控制电路中的定时器Ⅰ由可变电阻W1和电容C3组成,定时时间由W1调节,定时器Ⅱ由可变电阻W2和电容C3组成,定时时间由W2调节,Y插座调压器由电阻R10,可变电阻W3、电容C4、继电器J1,J2、双向二极管DS、可控硅SCR组成。电压大小由W3调节,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二次定时,自动调压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与变压器输入端并联连接的插座控制电路和与变压器输出端相连的断电保护电路及主控制电路所组成;其中:插座控制电路是由X插座接线头的一端与继电器J1的公共端、Y插座接线头的一端相连,继电器J1常开触点接电源a端,X插座接线头的另一端接电源b端;Y插座接线头另一端接电阻R10和可控硅的阳极T2,电阻R10的另一端与通过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1连接的双向二极管DS的公共端和可变电阻W3相连,可变电阻W3与通过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2连接的双向二极管DS的公共端和电容C4相连,双向二极管DS的另一端与可控硅SCR控制极G相连,可控硅SCR阴极T1和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电源b端所组成;主控制电路是由集成芯片IC1的10脚分别通过双向模拟开关SW1与可变电阻W2相接,SW2与可变电阻W1相接,IC1的11脚接电阻R3的一端,9脚接电容C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可变电阻W1、W2以及电容C3的另一端相接;SW1的控制端接与非门2的输出端、与非门1的一个输入端以及二极管D8的负极;SW2的控制端接与非门1的输出端、与非门2的一个输入端、二极管D6、D7的负极以及双向模拟开关SW8的控制端;与非门1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双向模拟开关SW4及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SW4的另一端接地,SW4的控制端接IC1的2脚及二极管D2的正极;与非门2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双向模拟开关SW3、电阻R1以及与非门3的一个输入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SW3的另一端接地,SW3控制端接IC1的3脚及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2、D3的负极与双向模拟开关SW5的一端相接,SW5的另一端接IC1的12脚、二极管D9、D10、D11的负极以及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SW5的控制端接与非门3的输出端、与非门4的两个输入端、波段开关S的1端、双向模拟开关SW7的控制端以及二极管D4、D5的负极;与非门4的输出端接与非门3的另一个输入端、波段开关S的2端以及二极管D12的负极;双向模拟开关SW8接双向模拟开关SW7,电阻R5,而SW8的另一端接地,R5的一端接电源,SW7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输出;电阻R6接三极管BG1的基极,BG1的集电极接继电器J2和二极管D13的正极,而二极管D13的负极、继电器J2的另一端均接二极管D1的负极,BG1的发射极接地;双向模拟开关SW6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林文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