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16443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模块、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IGBT功率驱动模块、控制芯片和外部通讯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将变频控制器内置于压缩机内部,达到防水防尘效果,而且通过模块化优化设计后,内置式变频器结构紧凑,能有效缩小体积小,效率高,还能通过压缩机吸气端进行主动冷却散热,热稳定性高,提高了空调系统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于压缩机产品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频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
技术介绍
现有汽油车的空调系统是由汽油发动机通过皮带轮、离合器来驱动的,其效率低,影响动力输出。现有部分电动车空调系统是直接由工业变频器改造的,即把工业变频器电源输入接入整车动力电池,通过数据转换器把车载CAN控制信号转换为工业变频器的控制信号来实现对变频器和压缩机进行控制,其系统复杂,而且工业变频器是外置的,体积大,对很难满足汽车的防水防尘防震荡和可靠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稳定性高,且能提高可靠性的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模块、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IGBT功率驱动模块、控制芯片和外部通讯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外部通讯模块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部通讯模块包括外部通讯处理芯片、光耦隔离模块和外部通讯接口模块,所述控制芯片依次通过外部通讯处理芯片和光耦隔离模块进而与外部通讯接口模块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包括降压转换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稳压模块、第一稳压管和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漏极端与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旁路端通过第一电容进而与降压转换器的源极端连接,所述降压转换器的反馈端通过第一电阻进而与降压转换器的源极端连接,所述降压转换器的反馈端通过第二电阻进而与第二电容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端分别与降压转换器的源极端、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分别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第二端、第三电容的正极端、第一稳压管的阴极端、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和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通过第三电阻与地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第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端分别与第四电容的正极端和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五电容的正极端和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容与地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第三电容的负极端、第一稳压管的阳极端、第四电容的负极端、稳压模块的接地端、第五电容的负极端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第二端均与地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芯片为FOC正弦波控制芯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输入模块为EMC滤波模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均为电解电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将变频控制器内置于压缩机内部,达到防水防尘效果,而且通过模块化优化设计后,内置式变频器结构紧凑,能有效缩小体积小,效率高,还能通过压缩机吸气端进行主动冷却散热,热稳定性高,提高了空调系统可靠性。进一步,本专利技术通过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能将输入的高电压转换为两路低电压输出,为IGBT功率驱动模块和控制芯片提供所需的工作电压,有效提高控制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的原理方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中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模块、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IGBT功率驱动模块、控制芯片和外部通讯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外部通讯模块连接。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部通讯模块包括外部通讯处理芯片、光耦隔离模块和外部通讯接口模块,所述控制芯片依次通过外部通讯处理芯片和光耦隔离模块进而与外部通讯接口模块相连接。参考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包括降压转换器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稳压模块Q1、第一稳压管ZD1和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所述降压转换器U1的漏极端与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降压转换器U1的旁路端通过第一电容C1进而与降压转换器U1的源极端连接,所述降压转换器U1的反馈端通过第一电阻R1进而与降压转换器U1的源极端连接,所述降压转换器U1的反馈端通过第二电阻R2进而与第二电容C2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端分别与降压转换器U1的源极端、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端分别与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正极端、第一稳压管ZD1的阴极端、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端和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地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第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端分别与第四电容C4的正极端和稳压模块Q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Q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正极端和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稳压模块Q1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容C6与地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端、第三电容C3的负极端、第一稳压管ZD1的阳极端、第四电容C4的负极端、稳压模块Q1的接地端、第五电容C5的负极端和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第二端均与地连接。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能将输入的高电压转换为两路低电压输出,为IGBT功率驱动模块和控制芯片提供所需的工作电压,有效提高控制器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为FOC正弦波控制芯片,所述电源输入模块为EMC滤波模块,所述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均为电解电容。电源输入模块将电流中由IGBT功率驱动模块产生的干扰信号进行过滤,避免干扰信号通过电源线传导,对其他用电系统产生干扰,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将336V高压电源输出至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15V电源到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模块、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IGBT功率驱动模块、控制芯片和外部通讯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外部通讯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模块、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IGBT功率驱动模块、控制芯片和外部通讯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外部通讯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通讯模块包括外部通讯处理芯片、光耦隔离模块和外部通讯接口模块,所述控制芯片依次通过外部通讯处理芯片和光耦隔离模块进而与外部通讯接口模块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包括降压转换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稳压模块、第一稳压管和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漏极端与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旁路端通过第一电容进而与降压转换器的源极端连接,所述降压转换器的反馈端通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黎伯辉黄楚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万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