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层易剥离的金属复合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29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分层易剥离的金属复合带,属于通信光缆技术领域。包括镀铬钢带,所述镀铬钢带的两面由内至外依次对称复合有基带粘接层、中间过渡结构层以及低温搭接层;所述镀铬钢带的抗张强度在310Mpa‑420Mpa之间;所述基带粘接层采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材料,基带粘接层的剥离强度大于6.5N/cm;所述中间过渡结构层采用聚乙烯混合材料;所述低温搭接层采用与聚乙烯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均不相容的高分子材料,低温搭接层的剥离强度在1.2N/cm‑2.5N/cm之间。通过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材料制成的光缆,其护套与复合光纤能够轻易剥离,在室外进行连接光缆时,工作人员可以采用轻便的通用工具,轻易的把缆剥开,也不会破坏绝缘层,应用场景广泛,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分层易剥离的金属复合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分层易剥离的金属复合带,属于通信光缆

技术介绍
光缆(opticalfibercable)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光缆主要是由光导纤维(细如头发的玻璃丝)和塑料保护套管及塑料外皮构成,光缆内没有金、银、铜铝等金属,一般无回收价值。光缆是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缆芯,外包有护套,有的还包覆外护层,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现有技术中,用于室外的光缆在连接时,需要使用专业工具对光缆外层进行剥皮,而膜层与膜层之间不易分离,且专业工具设备笨重,不易剥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分层易剥离的金属复合带。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分层易剥离的金属复合带,包括镀铬钢带,所述镀铬钢带的两面由内至外依次对称复合有基带粘接层、中间过渡结构层以及低温搭接层;所述镀铬钢带的抗张强度在310Mpa-420Mpa之间;所述基带粘接层采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材料,基带粘接层的剥离强度大于6.5N/cm;所述中间过渡层采用聚乙烯混合材料;所述低温搭接层采用与聚乙烯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均不相容的高分子材料,低温搭接层的剥离强度在1.2N/cm-2.5N/cm之间。作为优选实例,所述聚乙烯混合材料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纳米碳酸钠组成。作为优选实例,所述低温搭接层采用的高分子材料为EVA材料。作为优选实例,所述镀铬钢带表面经过雾化处理。作为优选实例,所述镀铬钢带与基带粘接层之间的复合温度为150℃。作为优选实例,所述EVA材料中的VA含量在25%±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分层易剥离的金属复合带,充分利用高分子之间的温度差异,使得三层高分子材料,在吹膜时,能够合成在一起,形成一种三层膜的方式存在。在常温下不发粘,可以长期堆放,在复合生产时,通过加热放卷,使得内层基带粘接层产生粘性与镀铬钢带紧密结合。外层低温搭接层的高分子材料在成缆时,通过一定的温度,使得外层低温搭接层与光缆的护套料紧密结合,但不与中间过渡结构层的高分子材料相互粘结,使用本专利技术材料制成的光缆,其护套与复合光纤能够轻易剥离,在室外进行连接光缆时,工作人员可以采用轻便的通用工具,轻易的把缆剥开,也不会破坏绝缘层,应用场景广泛,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分层易剥离的金属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镀铬钢带;2、基带粘接层;3、中间过渡结构层;4、低温搭接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及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可分层易剥离的金属复合带,包括镀铬钢带1,镀铬钢带1的两面由内至外依次对称复合有基带粘接层2、中间过渡结构层3以及低温搭接层4。其中:镀铬钢带1通过轧制、电镀等特殊工艺制成,其抗张强度在310Mpa-420Mpa之间,镀铬钢带1表面通过雾化处理,使得它与高分子材料接触面积提高,更好的与高分子材料粘结,且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屏蔽阻挡潮气,提供机械保护,防止被破坏。基带粘接层2采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材料(EAA),镀铬钢带1与基带粘接层2之间的复合温度为150℃,基带粘接层2的剥离强度大于6.5N/cm。中间过渡结构层3采用聚乙烯混合材料,聚乙烯混合材料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纳米碳酸钠组成。低温搭接层4采用与聚乙烯(PE)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均不相容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采用EVA材料,EVA是乙烯和醋酸共聚而成的,中文化学名称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材料的VA含量在25%左右,优选为25%±3%,软化温度为70℃,使得低温搭接层4的剥离强度在1.2N/cm-2.5N/cm之间。复合材料组合原理:(1)基材选用镀铬钢带1:由于镀铬钢带1,镀铬层由3价铬组成,Cr3+离子与高分子材料中的碳氢基具有一定的相容性,通过选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与镀铬钢带1通过150℃加热复合组合成一种复合材料,利用这一特性,使得两者能够紧密的粘结在一起,基带粘接层2的剥离强度大于6.5N/cm。(2)由于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粘性较大,材料成本昂贵,中间过渡结构层3采用聚乙烯混合材料组成,利用纳米碳酸钠良好的渗透性,利用聚乙烯(PE)与乙烯丙烯共聚物(EAA)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使得这两层高分子材料不会轻易剥离,其作用机理是利用-CH2-与-CH2-的相容性。(3)外层低温搭接层4采用与聚乙烯(PE)和乙烯丙烯共聚物(EAA)不相容的高分子材料,在形成复合材料时,外层膜能够轻易剥离,其剥离强度在1.2N/cm-2.5N/cm之间。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分层易剥离的金属复合带,充分利用高分子之间的温度差异,使得三层高分子材料,在吹膜时,能够合成在一起,形成一种三层膜的方式存在。在常温下不发粘,可以长期堆放,在复合生产时,通过加热放卷,使得内层基带粘接层2产生粘性与镀铬钢带1紧密结合。外层低温搭接层4的高分子材料在成缆时,通过一定的温度,使得外层低温搭接层4与光缆的护套料紧密结合,但不与中间过渡结构层3的高分子材料相互粘结,使用本专利技术材料制成的光缆,其护套与复合光纤能够轻易剥离,在室外进行连接光缆时,工作人员可以采用轻便的通用工具,轻易的把缆剥开,也不会破坏绝缘层,应用场景广泛,提高工作效率。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分层易剥离的金属复合带,其特征在于,包括镀铬钢带(1),所述镀铬钢带(1)的两面由内至外依次对称复合有基带粘接层(2)、中间过渡结构层(3)以及低温搭接层(4);/n所述镀铬钢带(1)的抗张强度在310Mpa-420Mpa之间;/n所述基带粘接层(2)采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材料,基带粘接层(2)的剥离强度大于6.5N/cm;/n所述中间过渡结构层(3)采用聚乙烯混合材料;/n所述低温搭接层(4)采用与聚乙烯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均不相容的高分子材料,低温搭接层(4)的剥离强度在1.2N/cm-2.5N/cm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层易剥离的金属复合带,其特征在于,包括镀铬钢带(1),所述镀铬钢带(1)的两面由内至外依次对称复合有基带粘接层(2)、中间过渡结构层(3)以及低温搭接层(4);
所述镀铬钢带(1)的抗张强度在310Mpa-420Mpa之间;
所述基带粘接层(2)采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材料,基带粘接层(2)的剥离强度大于6.5N/cm;
所述中间过渡结构层(3)采用聚乙烯混合材料;
所述低温搭接层(4)采用与聚乙烯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均不相容的高分子材料,低温搭接层(4)的剥离强度在1.2N/cm-2.5N/c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层易剥离的金属复合带,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瑞英严先忠丁平符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网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