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润滑油循环利用的自润滑雨刷电机的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92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润滑油循环利用的自润滑雨刷电机的应用方法,包括壳体、上盖、储油槽、驱动电机、雾化喷头、输入涡轮、输出齿轮、动力蜗杆及齿轮加压泵,壳体设有回油孔,动力蜗杆套接有油泵驱动齿,驱动电机与动力蜗杆的一端传动连接,输出齿轮转动连接在容置槽上,输入涡轮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容置槽上,输入涡轮与动力蜗杆、输出齿轮均啮合,齿轮加压泵设于壳体内,齿轮加压泵上转动连接有油泵从动齿,齿轮加压泵用于将第一腔体内的润滑油吸入并加压后泵送至雾化喷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利用,延长添加润滑油的间隔时间,降低使用成本,使用更方便;同时将润滑油变成雾状形态,增大润滑油的接触面积,润滑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润滑油循环利用的自润滑雨刷电机的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实现润滑油循环利用的自润滑雨刷电机的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雨刷电机虽然自带有润滑效果,但是其润滑油的使用方式是一次性的,如此需要频繁添加润滑油,使用成本高,且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实现润滑油循环利用的自润滑雨刷电机的应用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可实现润滑油循环利用的自润滑雨刷电机的应用方法,包括具有容置槽的壳体、上盖、储油槽、驱动电机、雾化喷头、设于壳体的容置槽内的输入涡轮、输出齿轮、动力蜗杆以及齿轮加压泵;所述上盖盖合在壳体上并与容置槽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所述储油槽固定在壳体的底部,从而形成有封闭的用于存储润滑油的第二腔体,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的回油孔;所述动力蜗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容置槽的侧壁上,所述动力蜗杆的一端套接有油泵驱动齿,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壳体上,并与动力蜗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输出齿轮转动连接在容置槽的底部,所述输出齿轮与外界的雨刷摆臂传动连接;所述输入涡轮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容置槽的底部,所述输入涡轮与动力蜗杆、输出齿轮均啮合;所述齿轮加压泵固定在容置槽的底部,所述齿轮加压泵上转动连接有油泵从动齿,所述油泵从动齿用于带动齿轮加压泵工作,所述齿轮加压泵的进油端通过进油管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齿轮加压泵的出油端通过出油管与雾化喷头连接,所述齿轮加压泵用于将第一腔体内的润滑油吸入并加压后泵送至雾化喷头内,所述雾化喷头固定在上盖的底面。其中,所述油泵驱动齿的齿根圆半径大于油泵从动齿的齿根圆半径。其中,所述输入涡轮包括一体成型的轴体部、蜗杆连接部和齿轮输出部,所述轴体部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壳体上,所述轴体部的另一端连接在齿轮输出部的端面上,所述蜗杆连接部套接在轴体部上,所述蜗杆连接部与动力蜗杆的螺旋齿啮合,所述齿轮输出部与输出齿轮啮合。其中,所述雾化喷头呈T形,所述雾化喷头的横臂位于油泵驱动齿的上方,所述雾化喷头的纵臂位于输出齿轮和输入涡轮的上方。其中,所述壳体的容置槽的底部设有回流凹槽,所述回油孔位于回流凹槽内。其中,所述齿轮加压泵包括泵体和泵盖,以及泵体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相匹配的且相互啮合的圆柱齿轮,所述泵盖盖合在泵体上,并与泵体之间形成有密封的第三腔体,两个所述圆柱齿轮位于第三腔体内,并将第三腔体分隔为吸油腔和压油腔,两个所述圆柱齿轮的两侧分别通过陶瓷轴承转动连接在泵体和泵盖,所述油泵从动齿位于泵体外并与其中一个圆柱齿轮传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储油槽设置在壳体的底部,然后利用驱动电机带动动力蜗杆转动,经由油泵驱动齿、油泵从动齿将动力传递至齿轮加压泵上,驱动齿轮加压泵将储油槽内的润滑油吸入并加压后泵送至雾化喷头,经由雾化喷头喷出,形成雾状的润滑油,对各齿轮结构进行润滑,而经润滑后的油液通过回油孔流回储油槽内,如此形成润滑油的循环利用,避免了润滑油积蓄在壳体内,使储油槽内的润滑油使用时间更长,延长添加润滑油的间隔时间,降低使用成本,且使用更方便;同时利用齿轮加压泵与雾化喷头配合,将液态的润滑油变成雾状形态,进而可以增大润滑油的接触面积,增大润滑的范围,避免润滑死角,润滑效果更好,延长自润滑雨刷电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齿轮加压泵隐藏泵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回油孔;12-回流凹槽;2-上盖;3-储油槽;4-驱动电机;5-雾化喷头;6-输入涡轮;61-轴体部;62-蜗杆连接部;63-齿轮输出部;7-输出齿轮;8-动力蜗杆;9-齿轮加压泵;91-泵体;92-圆柱齿轮;93-陶瓷轴承;94-进油管;95-出油管;10-油泵驱动齿;20-油泵从动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润滑油循环利用的自润滑雨刷电机的应用方法,包括具有容置槽(图中并未标示)的壳体1、上盖2、储油槽3、驱动电机4、雾化喷头5、设于壳体1的容置槽内的输入涡轮6、输出齿轮7、动力蜗杆8以及齿轮加压泵9;所述上盖2盖合在壳体1上并与容置槽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图中并未显示);所述储油槽3固定在壳体1的底部,从而形成有封闭的用于存储润滑油的第二腔体(图中并未显示),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的回油孔11;所述动力蜗杆8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容置槽的侧壁上,所述动力蜗杆8的一端套接有油泵驱动齿10,所述驱动电机4固定在壳体1上,并与动力蜗杆8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输出齿轮7转动连接在容置槽的底部,所述输出齿轮7与外界的雨刷摆臂传动连接;所述输入涡轮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容置槽的底部,所述输入涡轮6与动力蜗杆8、输出齿轮7均啮合;所述齿轮加压泵9固定在容置槽的底部,所述齿轮加压泵9上转动连接有油泵从动齿20,所述油泵从动齿20用于带动齿轮加压泵9工作,所述齿轮加压泵9的进油端通过进油管94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齿轮加压泵9的出油端通过出油管95与雾化喷头5连接,所述齿轮加压泵9用于将第一腔体内的润滑油吸入并加压后泵送至雾化喷头5内,所述雾化喷头5固定在上盖2的底面。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输入涡轮6、输出齿轮7、动力蜗杆8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安装方便,摩擦小,利于减少动力的损失。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底部间隔设置三个回油孔11,以便润滑油能够及时回流至储油槽3内。实际使用时,驱动电机4带动动力蜗杆8转动,动力蜗杆8带动输入涡轮6和油泵驱动齿10同时转动,节省电机的使用数量,降低制作成本,此时输入涡轮6带动输出齿轮7转动,输出齿轮7为外界的雨刷摆臂传递动力,实现雨刷功能,而油泵驱动齿10连带油泵从动齿20转动,油泵从动齿20驱动齿轮加压泵9工作,齿轮加压泵9通过进油管94将储油槽3内的润滑油吸入齿轮加压泵9内,并对吸入的润滑油加压后形成高压润滑油,高压润滑油通过出油管95被泵送至雾化喷头5内,然后经过雾化喷头5向外喷出,形成雾状的润滑油,对各齿轮结构进行润滑,而润滑各齿轮结构后的油液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壳体1的容置槽的底部,然后经过回油孔11流回储油槽3,从而形成润滑油的循环。本实施例将储油槽3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然后利用驱动电机4带动动力蜗杆8转动,经由油泵驱动齿10、油泵从动齿20将动力传递至齿轮加压泵9上,驱动齿轮加压泵9将储油槽3内的润滑油吸入并加压后泵送至雾化喷头5,经由雾化喷头5喷出,形成雾状的润滑油,对各齿轮结构进行润滑,而经润滑后的油液通过回油孔11流回储油槽3内,如此形成润滑油的循环利用,避免了润滑油积蓄在壳体1内,使储油槽3内的润滑油使用时间更长,延长添加润滑油的间隔时间,降低使用成本,且使用更方便;同时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润滑油循环利用的自润滑雨刷电机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置槽的壳体(1)、上盖(2)、储油槽(3)、驱动电机(4)、雾化喷头(5)、设于壳体(1)的容置槽内的输入涡轮(6)、输出齿轮(7)、动力蜗杆(8)以及齿轮加压泵(9);所述上盖(2)盖合在壳体(1)上并与容置槽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所述储油槽(3)固定在壳体(1)的底部,从而形成有封闭的用于存储润滑油的第二腔体,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的回油孔(11);所述动力蜗杆(8)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容置槽的侧壁上,所述动力蜗杆(8)的一端套接有油泵驱动齿(10),所述驱动电机(4)固定在壳体(1)上,并与动力蜗杆(8)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输出齿轮(7)转动连接在容置槽的底部,所述输出齿轮(7)与外界的雨刷摆臂传动连接;所述输入涡轮(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容置槽的底部,所述输入涡轮(6)与动力蜗杆(8)、输出齿轮(7)均啮合;所述齿轮加压泵(9)固定在容置槽的底部,所述齿轮加压泵(9)上转动连接有油泵从动齿(20),所述油泵从动齿(20)用于带动齿轮加压泵(9)工作,所述齿轮加压泵(9)的进油端通过进油管(94)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齿轮加压泵(9)的出油端通过出油管(95)与雾化喷头(5)连接,所述齿轮加压泵(9)用于将第一腔体内的润滑油吸入并加压后泵送至雾化喷头(5)内,所述雾化喷头(5)固定在上盖(2)的底面,所述壳体(1)的容置槽的底部设有回流凹槽(12),所述回油孔(11)位于回流凹槽(12)内;/n驱动电机4带动动力蜗杆8转动,动力蜗杆8带动输入涡轮6和油泵驱动齿10同时转动,节省电机的使用数量,降低制作成本,此时输入涡轮6带动输出齿轮7转动,输出齿轮7为外界的雨刷摆臂传递动力,实现雨刷功能,而油泵驱动齿10连带油泵从动齿20转动,油泵从动齿20驱动齿轮加压泵9工作,齿轮加压泵9通过进油管94将储油槽3内的润滑油吸入齿轮加压泵9内,并对吸入的润滑油加压后形成高压润滑油,高压润滑油通过出油管95被泵送至雾化喷头5内,然后经过雾化喷头5向外喷出,形成雾状的润滑油,对各齿轮结构进行润滑,而润滑各齿轮结构后的油液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壳体1的容置槽的底部,然后经过回油孔11流回储油槽3,从而形成润滑油的循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润滑油循环利用的自润滑雨刷电机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置槽的壳体(1)、上盖(2)、储油槽(3)、驱动电机(4)、雾化喷头(5)、设于壳体(1)的容置槽内的输入涡轮(6)、输出齿轮(7)、动力蜗杆(8)以及齿轮加压泵(9);所述上盖(2)盖合在壳体(1)上并与容置槽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所述储油槽(3)固定在壳体(1)的底部,从而形成有封闭的用于存储润滑油的第二腔体,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的回油孔(11);所述动力蜗杆(8)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容置槽的侧壁上,所述动力蜗杆(8)的一端套接有油泵驱动齿(10),所述驱动电机(4)固定在壳体(1)上,并与动力蜗杆(8)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输出齿轮(7)转动连接在容置槽的底部,所述输出齿轮(7)与外界的雨刷摆臂传动连接;所述输入涡轮(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容置槽的底部,所述输入涡轮(6)与动力蜗杆(8)、输出齿轮(7)均啮合;所述齿轮加压泵(9)固定在容置槽的底部,所述齿轮加压泵(9)上转动连接有油泵从动齿(20),所述油泵从动齿(20)用于带动齿轮加压泵(9)工作,所述齿轮加压泵(9)的进油端通过进油管(94)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齿轮加压泵(9)的出油端通过出油管(95)与雾化喷头(5)连接,所述齿轮加压泵(9)用于将第一腔体内的润滑油吸入并加压后泵送至雾化喷头(5)内,所述雾化喷头(5)固定在上盖(2)的底面,所述壳体(1)的容置槽的底部设有回流凹槽(12),所述回油孔(11)位于回流凹槽(12)内;
驱动电机4带动动力蜗杆8转动,动力蜗杆8带动输入涡轮6和油泵驱动齿10同时转动,节省电机的使用数量,降低制作成本,此时输入涡轮6带动输出齿轮7转动,输出齿轮7为外界的雨刷摆臂传递动力,实现雨刷功能,而油泵驱动齿10连带油泵从动齿20转动,油泵从动齿20驱动齿轮加压泵9工作,齿轮加压泵9通过进油管94将储油槽3内的润滑油吸入齿轮加压泵9内,并对吸入的润滑油加压后形成高压润滑油,高压润滑油通过出油管95被泵送至雾化喷头5内,然后经过雾化喷头5向外喷出,形成雾状的润滑油,对各齿轮结构进行润滑,而润滑各齿轮结构后的油液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壳体1的容置槽的底部,然后经过回油孔11流回储油槽3,从而形成润滑油的循环。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七芳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微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