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279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6
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在区间隧道区间顶部设置土建排烟风道,风道通过风阀与两端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连接,在排烟风道内设置有可控制启闭的自带动力排烟口。当区间隧道内列车着火时,仅需开启着火点附近的自带动力排烟口,由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进行接力排烟,通过事故风道、事故风井排出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隧道两端的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对应风阀位置之间的土建排烟风道的范围内可允许存在多辆车运行。通过设置隧道区间顶部的排烟风道对列车着火点位置进行重点排烟可充分保证着火点的有效排烟量,满足人员疏散安全;无需设置区间风井,无地面占地,减少对地面规划和环境影响,节约土建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长大交通隧道防排烟设备系统
,属于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
技术介绍
长大交通隧道是指隧道长度较长,在隧道内运行的车辆能够在相关系统的指挥下有序行驶。长大交通隧道远期高峰时段内存在多列车辆同时在该隧道内有序运行的情况。为保证长大交通隧道内车辆发生火灾事故时有效的排烟与人员疏散,防排烟系统比较常见的是采用“设置区间风井纵向排烟”和“设置隧道顶部土建风道半横向排烟”的方案。1.设置区间风井纵向排烟方案:(1)区间风井:设置在隧道中部,由可逆转事故风机组、风阀、消声器、风道等组成,可以分别对上、下行区间隧道进行机械排烟或机械送风的设备单元。(2)工作原理:区间风井将单洞单线隧道分隔成若干段,保证每一段内只存在一列车辆运行。当车辆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时,邻近着火车辆火灾部位的区间风井内可逆转事故风机组对着火区间隧道排烟,另一组远端的可逆转事故风机组进行送风。保证着火区间内有效排除烟气,形成有利于火灾车辆人员疏散的气流,同时保证烟气不会影响同一隧道内的未着火车辆。(3)存在问题:设置区间风井的纵向排烟方案最大的弊端就是当列车中部着火时,无论乘客向隧道的哪一端疏散逃生,都会有一部分乘客不避免的置于危险的烟气之中。且在区间隧道中部设置区间风井,对地面规划影响大、土建施工难度大、土建与设备投资高。一般每个区间风井仅土建造价就高达1000~1500万元,风井出地面部分的规划协调难度极大,有时仅靠增加投资都无法解决。另外在长大交通隧道跨越江河湖海时,水面上更无条件设置区间风井。2.设置隧道顶部土建风道半横向排烟方案:(1)隧道顶部土建风道:利用长大交通隧道顶部比较大的空间设置一条土建风道,风道与两端隧道端部设置的可逆转事故风机组、风阀、消声器、风道等相连接。(2)工作原理:在隧道顶部土建风道上对应于上、下行行车区间隧道各设置若干组电动组合风阀,由电动组合风阀将单洞双线隧道分隔成若干段,保证每一段内只存在一列车辆运行。当车辆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时,开启着火区段内顶部土建风道上设置的组合风阀,可逆转事故风机组通过设置在隧道顶部的土建风道、组合风阀将烟气排除,能够保证在有效排除烟气的同时邻近着火车辆的其余非着火车辆的安全。(3)存在问题:设置隧道顶部土建风道的横向排烟方案,组合风阀风口位置间距内仅能保证每个防烟区段内只有一列车,并未在区间内按一定数量均匀布置风口。如果列车着火点距离排烟风口位置较远,烟气并不能在隧道区间内及时有效的排除,对人员疏散及后期救援带来很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设置隧道顶部土建风道半横向排烟”方案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提供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其不仅能够及时有效排除烟气,利于人员疏散及救援;且无需设置区间风井,无地面占地,减少对地面规划和环境影响,节约土建造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区间隧道两端设置有向上的事故风道,在事故风道内设置有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在隧道区间顶部设置土建排烟风道,排烟风道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均匀布置自带动力排烟口。在隧道的两端设置有两条事故风道,每条事故风道内设置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在排烟风机上部的事故风道对外端设置有事故风井;在排烟风机下部的事故风道内设置有风阀,该两台风阀均与区间隧道区间顶部的土建排烟风道连通,排烟风道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均匀布置自带动力排烟口。隧道区间顶部设置的土建排烟风道内的自带动力排烟口在火灾工况下均可控制启闭。设置顶部土建排烟风道的长大区间可通过控制开启着火点附近的自带动力排烟口实现重点排烟。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设置并需要开启自带动力排烟口的数量、位置及参数根据隧道内发生火灾的排烟量决定。当车辆在长大交通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仅需开启着火点附近的自带动力排烟口进行排烟,由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接力通过事故风道排出室外,隧道两端则可进行自然补风或者机械补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隧道两端的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对应风阀位置之间的土建排烟风道的范围内可允许存在多辆列车运行。通过设置隧道区间顶部的排烟风道对列车着火点位置进行重点排烟可充分保证着火点的有效排烟量,满足人员疏散安全;无需设置区间风井,无地面占地,减少对地面规划和环境影响,节约土建造价。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1、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2、事故风道;4、风阀;5、自带动力排烟口;6、土建排烟风道;7、列车;8、事故风井;9、排烟方向;10、区间隧道;11、补风方向。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在区间隧道10的两端设置连接有向上的事故风道2,在事故风道内设置有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1,在区间隧道10顶部设置土建排烟风道6。在区间隧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条事故风道2,每条事故风道2内设置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1。在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1上部的事故风道2外端设置有事故风井8;在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1下部的事故风道2内设置有风阀4,两风阀4均与区间隧道10顶部的土建排烟风道6连通。在区间隧道10顶部设置的土建排烟风道6内设置有若干数量均匀布置自带动力排烟口5。在区间隧道10两端的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1对应风阀4位置之间的距离内允许存在多辆列车7运行。所述的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1和自带动力排烟口5参数,隧道区间顶部土建排烟风道6的过风面积以及自带动力排烟口5的数量、距离间隔布置等可根据实际计算需要进行确定。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1和自带动力排烟口5,每种设备的参数、数量、位置以及火灾工况下需要开启自带动力排烟口5的位置、数量等根据隧道内可能发生火灾的排烟量决定。当一辆列车在长大交通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不管其前后是否存在列车,排烟的模式是相同的。列车7着火,此时开启着火点附近的自带动力排烟口5进行排烟,由隧道两端的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1进行接力排烟,通过风阀4经由事故风道2以及事故风井8排出室外;区间隧道两端可进行自然补风或者机械补风,补风方向11和排烟方向9见图1所示。此时在着火列车行驶方向的前车应快速驶离区间隧道,着火车辆以及已经进入火灾区间隧道内且在着火列车行驶方向的后车应就地疏散乘客,未进入火灾区间隧道内的车辆应在相关系统的指挥下就地停车。由于不需要设置区间风井,大幅减小了长大交通隧道的土建投资,降低了工程施工风险和外部协调难度。以一个埋深20米,占地面积900平方米的区间风井为例,土建投资约为1000~1500万元人民币;另外区间风井需在地面设置风亭,需要与地面相关产权单位协调,难度极大,有时仅依靠增加投资都无法解决。本专利技术是以所述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但基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做出种种显然的变化或改动,都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精神和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区间隧道两端设置有向上的事故风道,在事故风道内设置有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在区间隧道区间顶部设置土建排烟风道,在土建排烟风道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均匀布置的自带动力排烟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区间隧道两端设置有向上的事故风道,在事故风道内设置有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在区间隧道区间顶部设置土建排烟风道,在土建排烟风道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均匀布置的自带动力排烟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间重点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区间隧道的两端设置有两条事故风道,每条事故风道内设置有长大交通隧道排烟风机,在排烟风机上部的事故风道外端设置有事故风井;在排烟风机下部的事故风道内设置有风阀,该两台风阀均与区间隧道区间顶部的土建排烟风道连通,排烟风道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均匀布置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庆毛海和孟鑫师可王鲁平马惠颖吴伟张意祥
申请(专利权)人:轨道交通节能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