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电小车及换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69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电小车及换电站,所述换电小车包括:主框架(11)、升降框架(12)和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连接主框架(11)和升降框架(12),还包括:设置于升降框架(12)上的调整板(18),调整板(18)上纵向相对的两侧边均设置有前举升叉(20)和后举升块(19),前举升叉(20)的底部安装有接近传感器;架设于调整板(18)上方的电池支撑机构;其中,调整板(18)和电池支撑机构均能够相对于升降框架(12)横向移动。上述方案,换电小车具有横移与解锁功能,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解锁叉单杆驱动,可以解决空间不足问题;前举升叉上安装有接近传感器,可以避免冰雪雨水的影响,提高了整体换电站的换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电小车及换电站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电小车及换电站。
技术介绍
现有换电站大部分采用中间RGV(RailGuidedVehicle,有轨穿梭小车)举升车辆换电的方式,车辆定位靠停车平台上V型滚筒进行前后左右定位,通常只适用一种车型。RGV上安装有举升平台,使用时需要升降一定高度,将车辆顶起进行换电。这种方式对RGV的整体强度及刚度要求较高,且需要高度较高的换电平台,中间开设有电池升降口,RGV托着电池包通过该电池升降口进行换电。上述结构的RGV整体结构比较复杂,且举升到最高高度时存在整体RGV刚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电小车及换电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电小车结构复杂以及刚度不够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电小车,包括:主框架、升降框架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主框架和升降框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框架上的调整板,所述调整板上纵向相对的两侧边均设置有前举升叉和后举升块,所述前举升叉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电小车,包括:主框架(11)、升降框架(12)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主框架(11)和升降框架(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设置于所述升降框架(12)上的调整板(18),所述调整板(18)上纵向相对的两侧边均设置有前举升叉(20)和后举升块(19),所述前举升叉(20)的底部安装有接近传感器;/n架设于所述调整板(18)上方的电池支撑机构;/n其中,所述调整板(18)和所述电池支撑机构均能够相对于所述升降框架(12)横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小车,包括:主框架(11)、升降框架(12)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主框架(11)和升降框架(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升降框架(12)上的调整板(18),所述调整板(18)上纵向相对的两侧边均设置有前举升叉(20)和后举升块(19),所述前举升叉(20)的底部安装有接近传感器;
架设于所述调整板(18)上方的电池支撑机构;
其中,所述调整板(18)和所述电池支撑机构均能够相对于所述升降框架(12)横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撑机构包括横移板(14)和设置于所述横移板(14)上方的横移支撑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架(12)上横向相对的两侧面之间成对地布置有支撑滑轨(24)、横移驱动丝杠(22)和调整驱动丝杠(23);
其中,每个所述支撑滑轨(24)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滑块(25);所述横移驱动丝杠(22)和所述调整驱动丝杠(23)上均设置有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板(18)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口,在所述横移板(14)上朝向所述调整板(18)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突出部,所述多个突出部分别穿过各自对应的所述安装口;
其中,所述调整板(18)分别与每个所述支撑滑轨(24)上的部分所述滑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光
申请(专利权)人: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