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吸镶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521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吸镶件模具,包括:定模镶件、动模镶件和磁吸装置,所述定模镶件设于所述动模镶件的上端,且所述定模镶件可升降地沿竖直方向与所述动模镶件相闭合,所述定模镶件和所述动模镶件之间可闭合地形成一注塑空间,所述注塑空间内预设有一铁质嵌件,所述磁吸装置嵌设于所述动模镶件内,且所述磁吸装置的上端穿过所述定模镶件的上表面抵于所述铁质嵌件的下端。通过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运用电磁发生原理产生的磁力来对铁质嵌件进行固定,并可通过两绕线组产生北极方向不同的磁场,使磁力对铁质嵌件发挥最大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吸镶件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吸镶件模具。
技术介绍
在进行注塑模具生产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客户需要在注塑产品的内部嵌设有铁质嵌件的需求。但是,由于模具生产时是采用卧式注塑机生产,而铁质嵌件上的定位孔又不允许有贯穿的定位针来固定。所以,铁质嵌件在放入模具后很容易会掉落下来。要确保铁质嵌件能固定在模具内不掉落,就需要有一个力将嵌件压在模具的动模面上。通常运用永磁铁将嵌件吸住,但模具生产时用的塑胶原料需要较高的模温,普通永磁铁在高温环境中会脱磁。所以不能运用永磁铁来吸住。也有采用空气负压来吸住嵌件,但此区域动模结构相对复杂,气路的密封性解决不了。而且,动模模面与嵌件匀是金属面,密封性不够也会造成吸附力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吸镶件模具,包括:定模镶件、动模镶件和磁吸装置,所述定模镶件设于所述动模镶件的上端,且所述定模镶件可升降地沿竖直方向与所述动模镶件相闭合,所述定模镶件和所述动模镶件之间可闭合地形成一注塑空间,所述注塑空间内预设有一铁质嵌件,所述磁吸装置嵌设于所述动模镶件内,且所述磁吸装置的上端穿过所述定模镶件的上表面抵于所述铁质嵌件的下端。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磁吸装置包括:两磁场发生体、两绕线组和电源,所述动模嵌件内开设有第一磁场发生空间和第二磁场发生空间,所述第一磁场发生空间和所述第二磁场发生空间分别设于所述铁质嵌件的两端的下方,两所述磁场发生体均呈柱形结构,两所述磁场发生体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磁场发生空间和所述第二磁场发生空间内,且两所述磁场发生体的上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磁场发生空间和所述第二磁场发生空间并设于所述注塑空间内,两所述磁场发生体的上端还分别抵于所述铁质嵌件的下表面的两端,两所述绕线组分别套设于两所述磁场发生体上,且两所述绕线组均通过线路与所述电源连接。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所述绕线组均采用螺旋缠绕设置的耐高温漆包线。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动模镶件内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两通道,每一所述通道内均可升降地安装有一顶出杆,两所述顶出杆设于两所述磁场发生体之间,两所述顶出杆的上端均正对所述铁质嵌件。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铁质嵌件呈长条形,两所述磁场发生体的上端均开设有一凹槽,两所述凹槽分别沿水平方向贯穿两所述磁场发生体的上端,且两所述凹槽分别与所述铁质嵌件的两端相匹配且所述铁质嵌件的两端分别略凸出于两所述凹槽的一端。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采用12伏交流电源。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采用直流电电源。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与两所述绕线组的下端通过线路连接,两所述绕线组的上端通过线路相互连接,一所述绕线组产生的磁场的北极方向竖直向下,另一所绕线组产生的磁场的北极方向竖直向上。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生产;(2)通过对本技术的应用,运用电磁发生原理产生的磁力来对铁质嵌件进行固定,并可通过两绕线组产生北极方向不同的磁场,使磁力对铁质嵌件发挥最大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电磁吸镶件模具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电磁吸镶件模具的直流电下的原理图。附图中:10、定模镶件;20、动模镶件;30、磁吸装置;11、注塑空间;12、铁质嵌件;31、磁场发生体;32、绕线组;33、电源;21、第一磁场发生空间;22、第二磁场发生空间;40、顶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电磁吸镶件模具,包括:定模镶件10、动模镶件20和磁吸装置30,定模镶件10设于动模镶件20的上端,且定模镶件10可升降地沿竖直方向与动模镶件20相闭合,定模镶件10和动模镶件20之间可闭合地形成一注塑空间11,注塑空间11内预设有一铁质嵌件12,磁吸装置30嵌设于动模镶件20内,且磁吸装置30的上端穿过定模镶件10的上表面抵于铁质嵌件12的下端。进一步地,通过磁吸装置30产生磁性吸住铁质嵌件12,避免出现磁性在高温环境中的脱磁现象的发生;使得铁质嵌件12可以在注塑空间11注塑固定于产品的中部。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磁吸装置30包括:两磁场发生体31、两绕线组32和电源33,动模嵌件内开设有第一磁场发生空间21和第二磁场发生空间22,第一磁场发生空间21和第二磁场发生空间22分别设于铁质嵌件12的两端的下方,两磁场发生体31均呈柱形结构,两磁场发生体31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磁场发生空间21和第二磁场发生空间22内,且两磁场发生体31的上端分别穿过第一磁场发生空间21和第二磁场发生空间22并设于注塑空间11内,两磁场发生体31的上端还分别抵于铁质嵌件12的下表面的两端,两绕线组32分别套设于两磁场发生体31上,且两绕线组32均通过线路与电源33连接。进一步地,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电池的驱动还可以通过注塑机的中子控制进行开关,具体地说电池只在进行注塑件顶出和合模动作时对两绕线组32进行通电。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两绕线组32均采用螺旋缠绕设置的耐高温漆包线。进一步地,防止绕线组32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短路的现象。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套筒,套筒用于容置绕线组32,上述的套筒包括:环形板、内环竖壁和外环竖壁,环形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内环竖壁和外环竖壁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内环竖壁和外环竖壁均呈筒形结构,环形板的外缘与第一磁场发生空间21的内缘和第二磁场发生空间22的内缘均匹配,环形板的内缘与内环竖壁的上端相匹配,内环竖壁的内侧与磁场发生体31的外侧相匹配,且内环竖壁的外侧表面设有螺旋槽,螺旋槽与绕线组32相匹配,所述外环竖壁的上端可接于所述环形板的外缘,且外环竖壁的外侧、内环竖壁的内侧和环形板的上表面均涂刷有耐高温漆。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动模镶件20内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两通道,每一通道内均可升降地安装有一顶出杆40,两顶出杆40设于两磁场发生体31之间,两顶出杆40的上端均正对铁质嵌件12。进一步地,注塑完成后通过两顶出杆40对整个注塑产品进行顶出操作;且两顶出杆40的设置位置和两磁场发生体31的设置位置共同呈一直线。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铁质嵌件12呈长条形,两磁场发生体31的上端均开设有一凹槽,两凹槽分别沿水平方向贯穿两磁场发生体31的上端,且两凹槽分别与铁质嵌件12的两端相匹配,且铁质嵌件12的两端分别略凸出于两凹槽的一端。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电源33采用12伏交流电源。进一步地,在两磁场发生体31上产生的对铁质嵌件12的吸引力必须大于铁质嵌件12的重力的三倍,固定才足够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本技术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吸镶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镶件、动模镶件和磁吸装置,所述定模镶件设于所述动模镶件的上端,且所述定模镶件可升降地沿竖直方向与所述动模镶件相闭合,所述定模镶件和所述动模镶件之间可闭合地形成一注塑空间,所述注塑空间内预设有一铁质嵌件,所述磁吸装置嵌设于所述动模镶件内,且所述磁吸装置的上端穿过所述定模镶件的上表面抵于所述铁质嵌件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吸镶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镶件、动模镶件和磁吸装置,所述定模镶件设于所述动模镶件的上端,且所述定模镶件可升降地沿竖直方向与所述动模镶件相闭合,所述定模镶件和所述动模镶件之间可闭合地形成一注塑空间,所述注塑空间内预设有一铁质嵌件,所述磁吸装置嵌设于所述动模镶件内,且所述磁吸装置的上端穿过所述定模镶件的上表面抵于所述铁质嵌件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吸镶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装置包括:两磁场发生体、两绕线组和电源,所述动模嵌件内开设有第一磁场发生空间和第二磁场发生空间,所述第一磁场发生空间和所述第二磁场发生空间分别设于所述铁质嵌件的两端的下方,两所述磁场发生体均呈柱形结构,两所述磁场发生体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磁场发生空间和所述第二磁场发生空间内,且两所述磁场发生体的上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磁场发生空间和所述第二磁场发生空间并设于所述注塑空间内,两所述磁场发生体的上端还分别抵于所述铁质嵌件的下表面的两端,两所述绕线组分别套设于两所述磁场发生体上,且两所述绕线组均通过线路与所述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吸镶件模具,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重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戈冉泊精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