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生产设备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冲孔机构与注塑机构对应设置,同时将冲孔机构的冲孔模具设置成能够一次性冲出整排若干个预留孔的结构,并将冲压模具的冲压长度、注塑模具的注塑长度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长度设置成相同长度,使得在拉链生产加工过程中,达到冲孔与注塑同步动作的效果。其优点在于,1、冲孔与注塑一体,无需人工转运与二次定位,减少人工劳动,而且避免因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变化对布带造成影响,提高精度,保证拉链生产质量;2、冲孔时能够一次性冲出整排若干个预留孔,减少冲孔时经线纬线受力不均,拉扯造成相邻预留孔破损的问题,同时能够实现冲孔一模,注塑一模,两者同步工作的目的,减少误差,保证拉链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链生产设备及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拉链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拉链生产设备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拉链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主要应用于服装、鞋帽以及各种箱包等,拉链通常由布带、链齿、拉头组成,链齿依次连续地排布在两条布带边缘,通过拉头滑动,能够带动两条布带上的链齿相互扣合或分离,从而起到开合的作用。不同材质的拉链,其生产方式并不相同,如注塑拉链,其通过注塑机注塑的方式在布带上注塑形成链齿。为了进一步保证注塑后链齿与布带之间的可靠连接,有种做法是先在布带上冲出连续的预留孔,然后在对应预留孔的位置进行链齿注塑,注塑材料能够通过预留孔后与布带形成可靠限位,从而能将注塑形成的链齿牢固的安装在布带上。但是上述拉链在生产加工时,其冲孔与注塑两个步骤是分别通过两组独立的设备完成,即先在冲孔机上完成整条布带所有的冲孔形成预留孔,然后再将冲好孔的布带由人工进行转移,并放到注塑机上进行注塑,完成注塑后再由人工转移至拉链机,进行下一步如合链、穿拉头、熔上/下止等拉链加工,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1、拉链生产时,其布带长度通常都是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当完成拉链生产后,再进行切断,得到所需长度的拉链,然而,在布带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冲孔位置难免会存在误差,因此会导致冲孔位置产生偏移,而且长度越长,误差偏移越大,一旦冲孔位置偏移,那注塑时便无法保证注塑位置与预留孔对齐,从而影响拉链质量;2、布带本身通常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当工作环境(如牵引力、温度、湿度等)发生变化时,布带的伸缩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当冲孔和注塑分别采用两组独立的设备完成时,是无法保证其处于相同的工作环境,因此注塑时无法保证注塑位置与预留孔对齐,从而影响拉链质量;3、在冲孔过程中,冲孔动作会对布带的经线纬线产生一定的拉扯力,现有冲孔机对布带进行冲孔时,往往都是逐个进行冲孔的,然后形成依次连续的预留孔,但是相邻预留孔的间距是非常小的,冲孔时对布带经线纬线产生的拉扯力很容易影响到与其相邻的上一个预留孔,使其变形、脱线破损,个别预留孔变形破损影响倒是不大,但是过多不合格的预留孔,必然影响到后续拉链,容易使拉链因脱线散开,拉链质量差。因此,采用现有加工方法仍存在很大的缺陷,这导致上述结构的拉链无法形成量产,造价高、售价更高,无法得到推广普及。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其加工工艺,提高加工精度,保证拉链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链生产设备及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拉链生产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冲孔机构、注塑机构、牵引机构;所述冲孔机构上设有用于布带冲孔的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冲孔下模与冲孔上模,以及驱使冲孔上模上下动作的冲孔驱动组件,所述冲孔下模上形成有一组或两组孔,每组孔均包括若干沿直线连续间隔布置的模孔,所述冲孔上模下方设有与模孔对应的冲针;所述注塑机构上设有用于链齿注塑的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注塑下模与注塑上模,以及驱使注塑上模上下动作的注塑驱动组件,注塑下模与注塑上模上对应形成有一组或两组用于形成链齿的注塑模穴;所述冲压模具的冲压长度、注塑模具的注塑长度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长度均相同。所述冲孔下模上孔设有两组并平行设置,两组孔的模孔相互对应设置;所述注塑下模与注塑上模上对应形成有两组注塑模穴。还包括拉链加工机构,所述拉链加工机构设置在注塑机构的后方。所述模孔与冲针均为方形。一种基于上述拉链生产设备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布带依次经过冲孔机构、注塑机构后张紧于牵引机构上,布带与冲压模具对应的一段为冲孔段,布带与注塑模具对应的一段为注塑段,冲孔段与注塑段之间为中间段,冲孔段、注塑段、中间段长度相同;步骤2、冲压模具与注塑模具同步动作进行合模,冲孔机构在布带的冲孔段冲出若干预留孔,同时注塑机构在布带的注塑段注塑形成链齿;步骤3、完成冲孔与注塑后,冲压模具与注塑模具同步动作进行开模;步骤4、牵引机构动作,带动布带向后移动,布带移动距离与冲孔段的长度相同;步骤5、重复步骤2-4。所述冲孔下模上孔设有两组并平行设置,两组孔的模孔相互对应设置,所述注塑下模与注塑上模上对应形成有两组注塑模穴,加工时,两条布带同时加工。还包括拉链加工机构,所述拉链加工机构设置在注塑机构的后方,能够同步进行拉链后续加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冲孔与注塑一体,无需人工转运与二次定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劳动,而且避免因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变化对布带造成影响,提高加工精度,保证拉链生产质量;2、冲孔时能够一次性冲出整排若干个预留孔,减少冲孔时对经线纬线拉扯造成相邻预留孔破损的问题,同时能够实现冲孔一模,注塑一模,两者同步工作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冲孔形成的预留孔能够与注塑位置相对齐,减少误差,保证拉链生产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拉链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冲压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加工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拉链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拉链生产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冲孔机构2、注塑机构3、牵引机构4。所述冲孔机构2上设有用于布带冲孔的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冲孔下模21与冲孔上模22,以及驱使冲孔上模22上下动作的冲孔驱动组件23,所述冲孔下模21上形成有两组孔,每组孔均包括若干沿直线连续间隔布置的模孔24,每组孔中的模孔数量通常为几十甚至上百个,所述冲孔上模22下方则设有与模孔24对应的冲针25。冲孔时,将布带放置在冲孔下模21与冲孔上模22之间时,冲孔驱动组件23能带动冲孔上模22向下移动,使冲孔上模22与冲孔下模21贴合形成合模,同时冲针25会穿过布带进入到模孔24中,从而实现布带的冲孔,完成冲孔后,冲孔驱动组件23能带动冲孔上模22向上移动,冲孔上模22与冲孔下模21分离开模。所述注塑机构3上设有用于链齿注塑的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注塑下模31与注塑上模32,以及驱使注塑上模32上下动作的注塑驱动组件33,注塑下模31与注塑上模32上对应形两组用于形成链齿的注塑模穴。注塑时,将带有预留孔的布带放置在注塑下模31与注塑上模32之间时,注塑驱动组件33能带动注塑上模32向下移动,使注塑上模32与注塑下模311贴合形成合模,然后往注塑模具中注入热塑性材料,使其填充注塑模穴,等冷却凝固形成链齿后,注塑驱动组件33能带动注塑上模32向上移动,注塑上模32与注塑下模31分离开模。所述冲压模具的冲压长度、注塑模具的注塑长度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长度均相同。另外,牵引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链生产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冲孔机构(2)、注塑机构(3)、牵引机构(4);/n所述冲孔机构(2)上设有用于布带冲孔的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冲孔下模(21)与冲孔上模(22),以及驱使冲孔上模(22)上下动作的冲孔驱动组件(23),所述冲孔下模(21)上形成有一组或两组孔,每组孔均包括若干沿直线连续间隔布置的模孔(24),所述冲孔上模(22)下方设有与模孔(24)对应的冲针(25);/n所述注塑机构(3)上设有用于链齿注塑的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注塑下模(31)与注塑上模(32),以及驱使注塑上模(32)上下动作的注塑驱动组件(33),注塑下模(31)与注塑上模(32)上对应形成有一组或两组用于形成链齿的注塑模穴;/n所述冲压模具的冲压长度、注塑模具的注塑长度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长度均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生产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冲孔机构(2)、注塑机构(3)、牵引机构(4);
所述冲孔机构(2)上设有用于布带冲孔的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冲孔下模(21)与冲孔上模(22),以及驱使冲孔上模(22)上下动作的冲孔驱动组件(23),所述冲孔下模(21)上形成有一组或两组孔,每组孔均包括若干沿直线连续间隔布置的模孔(24),所述冲孔上模(22)下方设有与模孔(24)对应的冲针(25);
所述注塑机构(3)上设有用于链齿注塑的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注塑下模(31)与注塑上模(32),以及驱使注塑上模(32)上下动作的注塑驱动组件(33),注塑下模(31)与注塑上模(32)上对应形成有一组或两组用于形成链齿的注塑模穴;
所述冲压模具的冲压长度、注塑模具的注塑长度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长度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下模(21)上孔设有两组并平行设置,两组孔的模孔(24)相互对应设置;所述注塑下模(31)与注塑上模(32)上对应形成有两组注塑模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链加工机构,所述拉链加工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刚,林兴福,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刚,林兴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