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躯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389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躯体结构,包括:头部组件、躯体组件、两上肢组件和两下肢组件,所述头部组件设于所述躯体组件的上端,两所述上肢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躯体组件的上部的两侧,两所述下肢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躯体组件的下部的两侧;其中,所述躯体组件包括:躯体主体、壳形护罩、第一安装模块和两第二安装模块。通过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躯体结构的稳定性,使机器人躯体结构可进行稳定地形态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躯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躯体结构。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期望智能机器人在更多领域为人类服务,代替人类完成更复杂的工作。在现有技术中,科研人员往往针对机器人的各机械臂进行研发和升级,通过增设传动轴结构来提高机器人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但仍存在着,没有一种能够让机器人在站立姿态与爬行姿态可稳定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切换的机器人躯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机器人不能很好地进行站立和爬行的姿态转换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躯体结构,包括:头部组件、躯体组件、两上肢组件和两下肢组件,所述头部组件设于所述躯体组件的上端,两所述上肢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躯体组件的上部的两侧,两所述下肢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躯体组件的下部的两侧;其中,所述躯体组件包括:躯体主体、壳形护罩、第一安装模块和两第二安装模块,所述躯体主体呈中空结构,所述躯体主体内安装有机器人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安装模块安装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下端,所述第一安装模块呈三棱柱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模块的上端与所述躯体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模块的一侧面与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模块的另外两侧面分别安装有一所述下肢组件,所述壳形护罩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所述壳形护罩的中部向远离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拱起设置,所述壳形护罩的上端覆盖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的上端,所述壳形护罩的下端覆盖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的下端,两所述第二安装模块固定设于所述躯体主体靠近所述壳形护罩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模块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模块均呈三棱柱结构,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模块的一侧面均沿所述躯体主体的表面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模块的另一侧面的上端均设有一所述上肢组件。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头部组件包括:安装座、支撑旋转件、视觉组件和头部主体,所述安装座的下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上端,且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呈弧形设置,所述支撑旋转件的一端的下部开设有一旋转槽,所述旋转槽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相匹配,所述支撑旋转件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所述支撑旋转件的另一端的上部安装有一转轴,所述头部主体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旋转件的另一端,所述视觉组件安装于所述头部主体的一侧。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头部组件还包括:探照装置,所述探照装置安装于所述头部主体的上表面。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所述上肢组件均包括:机械上臂、第一履带组件和三指机械爪,所述机械上臂的一端安装于一所述第二安装模块上,所述机械上臂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履带组件的中部的一侧,所述三指机械爪安装于所述第一履带组件远离所述机械上臂的一端。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所述下肢组件均包括:机械下臂、第二履带组件和挡泥板,所述机械下臂的上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模块上,所述第二履带组件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机械下臂安装于所述第二履带组件的中部的上端,所述挡泥板设于所述第二履带组件的一端。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形护罩的下端开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可打开地设有一第一护板,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一电源连接组件,所述电源连接组件通过一电缆与外部电源连接。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形护罩的上端开设有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可打开地设有一第二护板,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一紧急控制开关。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所述第二安装模块的下端均开设有一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与所述躯体主体的内部连通。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躯体主体相对于所述壳形护罩的另一侧的表面开设有一维护窗口,所述维护窗口与所述躯体主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维护窗口上可打开地设有一第三护板,所述第三护板的外侧设有密码输入组件,所述第三护板的内侧设有密码锁芯,所述维护窗口的内侧设有一密码锁座,所述密码锁芯与所述密码锁座相匹配。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躯体结构的稳定性,使机器人躯体结构可进行稳定地形态转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躯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躯体结构的侧视图;附图中:10、头部组件;20、躯体组件;30、上肢组件;40、下肢组件;21、躯体主体;22、壳形护罩;23、第一安装模块;24、第二安装模块;11、安装座;12、支撑旋转件;13、视觉组件;14、头部主体;15、探照装置;31、机械上臂;32、第一履带组件;33、三指机械爪;41、机械下臂;42、第二履带组件;43、挡泥板;211、第一护板;212、第二护板;241、散热口;213、维护窗口;214、密码锁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及图2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机器人躯体结构,包括:头部组件10、躯体组件20、两上肢组件30和两下肢组件40,头部组件10设于躯体组件20的上端,两上肢组件30分别设于躯体组件20的上部的两侧,两下肢组件40分别设于躯体组件20的下部的两侧;其中,躯体组件20包括:躯体主体21、壳形护罩22、第一安装模块23和两第二安装模块24,躯体主体21呈中空结构,躯体主体21内安装有机器人控制单元,第一安装模块23安装于躯体主体21的下端,第一安装模块23呈三棱柱结构,第一安装模块23的上端与躯体主体21的下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安装模块23的一侧面与躯体主体21的一侧面平行设置,第一安装模块23的另外两侧面分别安装有一下肢组件40,壳形护罩22可拆卸地安装于躯体主体21的一侧,壳形护罩22的中部向远离躯体主体21的一侧拱起设置,壳形护罩22的上端覆盖于躯体主体21的一侧的上端,壳形护罩22的下端覆盖于躯体主体21的一侧的下端,两第二安装模块24固定设于躯体主体21靠近壳形护罩22的两侧,每一第二安装模块24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一第二安装模块24均呈三棱柱结构,每一第二安装模块24的一侧面均沿躯体主体21的表面设置,每一第二安装模块24的另一侧面的上端均设有一上肢组件30。进一步地,通过预先设定好机器人躯体结构的系统参数,在使用者需要上述的机器人躯体结构进行形态转换时,可使上述的机器人躯体结构分别处于“站立姿态”和“爬行姿态”两种形态;当上述的机器人躯体结构处于“站立姿态”时,躯体组件20通过两下肢组件40进行支撑,两上肢组件30处于悬空状态;当上述的机器人躯体结构处于“爬行姿态”躯体组件20通过两上肢组件30和两下肢组件40共同支撑;且两上肢组件30长于两下肢组件40;壳形护照呈龟壳状,中部相对于边缘呈拱起状且壳形护罩22的外边缘与躯体主体21和第一安装模块23组成的整体紧密贴合。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组件、躯体组件、两上肢组件和两下肢组件,所述头部组件设于所述躯体组件的上端,两所述上肢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躯体组件的上部的两侧,两所述下肢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躯体组件的下部的两侧;/n其中,所述躯体组件包括:躯体主体、壳形护罩、第一安装模块和两第二安装模块,所述躯体主体呈中空结构,所述躯体主体内安装有机器人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安装模块安装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下端,所述第一安装模块呈三棱柱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模块的上端与所述躯体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模块的一侧面与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模块的另外两侧面分别安装有一所述下肢组件,所述壳形护罩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所述壳形护罩的中部向远离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拱起设置,所述壳形护罩的上端覆盖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的上端,所述壳形护罩的下端覆盖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的下端,两所述第二安装模块固定设于所述躯体主体靠近所述壳形护罩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模块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模块均呈三棱柱结构,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模块的一侧面均沿所述躯体主体的表面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模块的另一侧面的上端均设有一所述上肢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组件、躯体组件、两上肢组件和两下肢组件,所述头部组件设于所述躯体组件的上端,两所述上肢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躯体组件的上部的两侧,两所述下肢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躯体组件的下部的两侧;
其中,所述躯体组件包括:躯体主体、壳形护罩、第一安装模块和两第二安装模块,所述躯体主体呈中空结构,所述躯体主体内安装有机器人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安装模块安装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下端,所述第一安装模块呈三棱柱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模块的上端与所述躯体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模块的一侧面与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模块的另外两侧面分别安装有一所述下肢组件,所述壳形护罩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所述壳形护罩的中部向远离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拱起设置,所述壳形护罩的上端覆盖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的上端,所述壳形护罩的下端覆盖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一侧的下端,两所述第二安装模块固定设于所述躯体主体靠近所述壳形护罩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模块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模块均呈三棱柱结构,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模块的一侧面均沿所述躯体主体的表面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模块的另一侧面的上端均设有一所述上肢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组件包括:安装座、支撑旋转件、视觉组件和头部主体,所述安装座的下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躯体主体的上端,且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呈弧形设置,所述支撑旋转件的一端的下部开设有一旋转槽,所述旋转槽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相匹配,所述支撑旋转件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所述支撑旋转件的另一端的上部安装有一转轴,所述头部主体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旋转件的另一端,所述视觉组件安装于所述头部主体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躯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国信泰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