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传感器疲劳驾驶的智能识别转向盘及其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075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多传感器疲劳驾驶的智能识别转向盘及其识别方法,包括转向盘本体和转向柱,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该基于多传感器疲劳驾驶的智能识别转向盘及其识别方法,通过压力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和摄像头同时对驾驶者进行监测,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手部压力值小于报警阈值时进行报警提醒,血氧传感器采集驾驶者的血氧指数,中央处理器根据血氧指数计算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值,摄像头采集驾驶者的脸部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单元对驾驶者的眨眼次数进行计算,通过视频监测驾驶员的眨眼状况来判定疲劳,多种监测方式使得对驾驶者的状态判断更加准确,使得驾驶者疲劳驾驶时,能够及时对驾驶者进行提醒,防止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传感器疲劳驾驶的智能识别转向盘及其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基于多传感器疲劳驾驶的智能识别转向盘及其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转向盘即方向盘,是汽车、工程机械、农用车辆等的操纵行驶方向的轮状装置,转向盘一般通过花键与转向轴相连,其功能是将驾驶员作用到转向盘边缘上的力转变为转矩后传递给转向轴,驾驶员通过控制转向盘,使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意图保持或者改变运动方向,因此,转向盘也是重要的保安部件,转向盘有轮毂、辐条、轮辋和垫块组成,转向盘的轮毂、轮辋及辐条内部通常由钢、铝合金、镁合金或碳纤维制造内芯,转向盘的轮毂部分设计有内花键,用来与转向轴上的花键配合并固定,轮毂、轮辋、辐条与内芯组成转向盘骨架总成,骨架总成通过注塑成型或发泡成型等工艺组成转向盘本体,对于高级转向盘则在其外侧再包一层皮革。参考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0441089.9的一种货车防疲劳驾驶智能系统,该货车防疲劳驾驶智能系统,设有雾化喷孔,当司机在驾驶的途中时,方向盘中部的红外摄像头将司机的正常脸部信息储存至红外人脸识别器中,当司机开始在打哈欠,疲惫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多传感器疲劳驾驶的智能识别转向盘,包括转向盘本体(1)和转向柱(2),所述转向盘本体(1)包括连接轴(11)和固定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盘本体(1)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3),所述转向盘本体(1)外表面的两侧且位于固定槽(3)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密封板(4),且密封板(4)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安装机构(5),所述转向柱(2)的内部设置有延伸机构(6),所述转向盘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传感机构(7);/n所述传感机构(7)包括两个压力传感器(71),两个所述固定槽(3)内壁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压力传感器(71)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7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2),...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传感器疲劳驾驶的智能识别转向盘,包括转向盘本体(1)和转向柱(2),所述转向盘本体(1)包括连接轴(11)和固定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盘本体(1)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3),所述转向盘本体(1)外表面的两侧且位于固定槽(3)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密封板(4),且密封板(4)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安装机构(5),所述转向柱(2)的内部设置有延伸机构(6),所述转向盘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传感机构(7);
所述传感机构(7)包括两个压力传感器(71),两个所述固定槽(3)内壁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压力传感器(71)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7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2),所述固定槽(3)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杆(73),所述转向盘本体(1)表面两侧的顶部且位于密封板(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血氧传感器(74),所述转向盘本体(1)底部的一侧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摄像头(75),所述固定座(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报警器(76),所述固定座(12)内壁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中央处理器(77),所述固定座(12)内壁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源模块(7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疲劳驾驶的智能识别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73)远离固定槽(3)内壁的一端贯穿支撑板(72)并延伸至支撑板(72)的外部,所述安装杆(73)延伸至支撑板(72)外部的一端与密封板(4)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71)远离固定槽(3)内壁的一侧与密封板(4)的内表面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疲劳驾驶的智能识别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5)包括安装板(51),所述安装板(51)的底部与密封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51)的内表面与转向盘本体(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板(5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头(52),且连接头(52)远离安装板(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53),所述连接头(52)靠近安装板(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4),所述连接杆(54)远离连接头(52)的一端贯穿安装板(51)并延伸至安装板(51)的外部,所述连接杆(54)延伸至安装板(5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部(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疲劳驾驶的智能识别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55)远离连接杆(54)的一侧与固定槽(3)内壁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槽(3)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有滑轨(56),两个所述滑轨(56)相对一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57),两个所述滑块(57)远离滑轨(56)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58),所述固定槽(3)内壁两侧的正面与背面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钢丝(59),所述活动杆(58)远离滑块(57)的一端与钢丝(59)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钢丝(59)相对的一侧分别与连接杆(54)延伸至安装板(51)外部一端底部的两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杆(58)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疲劳驾驶的智能识别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机构(6)包括电动伸缩杆(61),所述转向柱(2)内壁底部的右侧与电动伸缩杆(6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柱(2)内壁右侧的顶部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固定块(62),且固定块(62)的底部与电动伸缩杆(61)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62)远离转向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柱(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疲劳驾驶的智能识别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柱(6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64),且活动板(64)的左侧通过滑槽与转向柱(2)内壁的左侧滑动连接,所述延伸柱(63)的顶端贯穿转向柱(2)并延伸至转向柱(2)的外部,所述延伸柱(63)延伸至转向柱(2)外部的一端与固定座(12)的底部固定连接。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玲娣相艳潘宇潘燕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梵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