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小型伺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74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超微小型伺服机,包括上盖(10)、中盖(20)、下盖(30)、电路板(304)、电机(301)和电位器(302),电路板(304)安装在下盖(30)中并与电机(301)和电位器(302)电气相连,电机(301)穿过中盖(20)的输出轴端上安装有电机齿轮(101),其特征是在上盖(10)和中盖(20)所围成的空间中安装有减速齿轮组(1)减速齿轮组(1)的一级双联减速齿轮(102)与电机齿轮(101)相啮合,减速齿轮组(1)的未级双联输出齿轮(106)安装在电位器驱动轴(303)的上端上,双联输出齿轮(106)的小齿轮伸出上盖(10),电位器驱动轴(303)的下端穿过中盖(20)后插入电位器(302)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精度高,工作可靠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Ultramicro servo machine

An Ultra Miniature servo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over (10), cover (20) and a lower cover (30), circuit board (304), a motor (301) and a potentiometer (302), circuit board (304)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cover (30) and (301) and a potentiometer (motor 302) electric motor (301)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cover (20) of the output shaft is installed on the motor gear (101),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pper cover (10) and the cover (20) in the space enclosed by the installation of gear reducer group (1) (1) of the group a double reduction gear (102) and (101) the meshing gear motor, gear reduction gear group (1) is not the duplex output (106) installed on the potentiometer drive shaft (303)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double. The small gear of the output gear (106) extends out of the upper cover (10),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potentiometer drive shaft (303) passes through the middle cover (20) and is inserted into the potentiometer (302).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ize, light weight, small noise, high precision and reliabl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伺服机,尤其是一种从航模领域发展起来的结 构紧凑、转动灵敏的小型伺服机,具体地说是一种超微小型伺服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伺服机是一种位置伺服的驱动器。它接收一定的控制信号, 然后输出精确的控制位移角度,适用于那些需要角度,方向不断变化并能够 保持的控制系统。伺服机作为运动方向的控制部件,最早出现在航空模型领 域。伺服机是用来控制舵面的伺服电机。伺服机本质上是可定位的电机,当 接受到一个位置指令,就会运动并定位于该指定位置。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伺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伺服机已经 不仅仅运用于航空航海模型中,并在工业自动化中得到了完美的应用,即凡 是需要操作性动作时都可以考虑使用伺服机来实现功能。由于伺服机是电机和减速机构及控制机构的结合体,因此现有的伺服机 存在的控制精度差,体积较大,重量大,不能适应小型化和轻型化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伺服机体积大、重量重,不能适应小型化需要的问题,设计一种重量可控制在2. 5克以下的超微小型伺服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微小型伺服机,包括上盖IO、中盖20、下盖30、电路板304、电 机301和电位器302,上盖10和下盖30与中盖相对的面上设有塑料柱,中 盖20上设有安装孔,上盖IO、中盖20和下盖三者插接相连,电路板304安 装在下盖30中并与电机301和电位器302电气相连,电机301和电位器302 安装在中盖20的下底面上并位于中盖20和下盖30围成的空间中,电机301 的穿过中盖20的输出轴端上安装有电机齿轮101,其特征是在上盖10和中盖20所围成的空间中安装有减速齿轮组1减速齿轮组1的一级双联减速齿轮 102与电机齿轮101相啮合,减速齿轮组1的未级双联输出齿轮106安装在 电位器驱动轴303的上端上,双联输出齿轮106的小齿轮与电位器驱动轴303 固定相连并伸出上盖10,电位器驱动轴303的下端穿过中盖20后插入电位 器302中。所述的减速齿轮组1由一级双联减速齿轮102、 二级双联减速齿轮103、 三级双联减速齿轮105、四级双联减速齿轮104和双联输出齿轮106组成, 一级双联减整齿轮102套装在一级齿轮轴107上,二级双联减速齿轮103和 四级双联减速齿轮104间隔套装在二级齿轮轴108上,三级双联减速齿轮105 套装在电位器驱动轴303上并位于双联输出齿轮106的下部, 一级齿轮轴107 和二级齿轮轴108固定在上盖10和中盖20之间, 一级双联减速齿轮102中 的大齿轮与电机齿轮101相啮合, 一级双联减速齿轮102中的小齿轮与二级 双联减速齿轮103中的大齿轮相啮合,二级双联减速齿轮103中的小齿轮与 三级双联减速齿轮105中的大齿轮相啮合,三级双联减速齿轮105中的小齿 轮与四级双联减速齿轮104中的大齿轮相啮合,四级双联减速齿轮104中的 小齿轮与双联输出齿轮106中的大齿轮相啮合,双联输出齿轮106中的小齿 轮作为整个减速齿轮组1的输出与电位器驱动轴303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由于壳体(上、中、下盖)采用透 明ABS材料注塑成型,齿轮采用POM齿轮,伺服电机采用空心的无核心电机, 因此整机重量可控制在2.5克左右,大大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为航模及工业 控制提供了一种重量轻、体积小的工业控制产品。本技术的齿轮减速机构设计合理,降速比大,无噪音,通过电位器 控制转动角度准确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l所示。一种超微小型伺服机,包括上盖IO、中盖20、下盖30、电路板304 (可 采用现有教科书中类似的电路加以实现,其主要作用是接收控制信号,同时 将电位器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位器转轴的转动角度,并给伺服电机发出相应 的控制信号)、电机301和电位器302 (型号可为PT-6西班牙电位器),上 盖10和下盖30与中盖20相对的面上设有塑料柱2、 3,中盖20上设有安装 孔,上盖IO、中盖20和下盖30三者通过相互之间的塑料柱2、 3与安装孔 紧配合插接相连,电路板304安装在下盖30中并与电机301和电位器302 电气相连,电机301和电位器302安装在中盖20的下底面上并位于中盖20 和下盖30围成的空间中,电机301的穿过中盖20的输出轴端上安装有电机 齿轮101,在上盖10和中盖20所围成的空间中安装有减速齿轮组1减速齿 轮组1的一级双联减速齿轮102与电机齿轮101相啮合,减速齿轮组1的未 级双联输出齿轮106安装在电位器驱动轴303的上端上,双联输出齿轮106 的小齿轮与电位器驱动轴303固定相连并伸出上盖10,电位器驱动轴303的 下端穿过中盖20后插入电位器302中。所述的减速齿轮组1由一级双联减速 齿轮102、 二级双联减速齿轮103、三级双联减速齿轮105、四级双联减速齿 轮104和双联输出齿轮106组成, 一级双联减整齿轮102套装在一级齿轮轴 107上,二级双联减速齿轮103和四级双联减速齿轮104间隔套装在二级齿 轮轴108上,三级双联减速齿轮105套装在电位器驱动轴303上并位于双联 输出齿轮106的下部, 一级齿轮轴107和二级齿轮轴108固定在上盖10和中 盖20之间, 一级双联减速齿轮102中的大齿轮与电机齿轮101相啮合, 一级 双联减速齿轮102中的小齿轮与二级双联减速齿轮103中的大齿轮相啮合, 二级双联减速齿轮103中的小齿轮与三级双联减速齿轮105中的大齿轮相啮 合,三级双联减速齿轮105中的小齿轮与四级双联减速齿轮104中的大齿轮 相啮合,四级双联减速齿轮104中的小齿轮与双联输出齿轮106中的大齿轮 相啮合,双联输出齿轮106中的小齿轮作为整个减速齿轮组1的输出与电位 器驱动轴303相连。本技术在组装时,应先将伺服电机301的电机轴向上穿过中盖20,电机齿轮101安装在电机轴的上端,电机齿轮101与一级双联减速齿轮102啮合, 二级双联减速齿轮103与四级双联减速齿轮104通过一根不锈钢圆柱连接固定 在伺服机中盖上,四级双联变速齿轮104位于二级双联减速齿轮103的上方, 三级双联减速齿轮105和双联输出齿轮106通过下端为十字柱的电位器驱动轴 303与电位器302连接在一起,双联输出齿轮106位于三级双联减速齿轮105的 上方,上述齿轮通过互相之间的啮合,使得整个变速组齿轮紧密结合在一起。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由外部信号发出讯号给本技术的伺服机,经由电路板304上的IC 判断转动方向,再驱动无核心伺服301开始转动,透过减速齿轮将动力传至 摆臂,同时由电位器302送回讯号,判断是否己经到达定位。电位器其实就 是可变电阻,当伺服机转动时电阻值也会随之改变,藉由电位器电阻值便可 知转动的角度。无核心(空心杯)伺服电机301是将细铜线缠绕在三极转子 上,当电流流经线圈时便会产生磁场,与转子外围的磁铁产生排斥作用,进 而产生转动的作用力。依据物理学原理,物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成正比,因 此要转动质量愈大的物体,所需的作用力也愈大。伺服机为求转速快、耗电 小,於是将细铜线缠绕成极薄的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微小型伺服机,包括上盖(10)、中盖(20)、下盖(30)、电路板(304)、电机(301)和电位器(302),电路板(304)安装在下盖(30)中并与电机(301)和电位器(302)电气相连,电机(301)和电位器(302)安装在中盖(20)的下底面上并位于中盖(20)和下盖(30)围成的空间中,电机(301)的穿过中盖(20)的输出轴端上安装有电机齿轮(101),其特征是在上盖(10)和中盖(20)所围成的空间中安装有减速齿轮组(1)减速齿轮组(1)的一级双联减速齿轮(102)与电机齿轮(101)相啮合,减速齿轮组(1)的未级双联输出齿轮(106)安装在电位器驱动轴(303)的上端上,双联输出齿轮(106)的小齿轮伸出上盖(10),电位器驱动轴(303)的下端穿过中盖(20)后插入电位器(302)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龙泰航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