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0272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包括多功能数采仪,分别与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踏板力计量仪、拉线位移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踏板力计量仪和拉线位移传感器均安装于汽车的制动踏板上,气压传感器安装于制动踏板的制动气室检测接头以采集制动气室的压力;与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测速装置和陀螺仪;与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计算机,计算机还与汽车气压制动回路的限压装置连接以对汽车制动气室的压力进行实时控制。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根据测量的数据使用制动减速度来进行制动踏板测试分析,测量数据准确,并且最终数据输出结果为制动踏板行程、制动踏板力与制动减速度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进行不同车辆制动踏板感觉的横向对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
本技术涉及踏板测试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驾驶水平的提高,驾驶人员在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系统时,优秀的制动效能并不一定能得到好的评价,制动踏板感觉也成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目前,各大汽车厂商已建立起自己的乘用车制动踏板感觉评价系统,其中,制动踏板行程、制动踏板力及制动减速度为三项重要的评价参数。但在评价商用车制动踏板感觉时,由于商用车制动过程中,车身抖动幅度较大,制动踏板行程、制动踏板力及减速度的测量计算均存在波动较大、难以分析的问题,其中以减速度最为严重。目前国内进行商用车制动踏板感觉评价,往往是通过静态试验进行的,使用制动气室压力来进行制动踏板感觉分析。但仅通过制动气室压力来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可能与驾驶人员的实际主观感受存在一定的出入,测量不准确。另外,不同车辆的制动系统及载荷分布各不相同,只分析制动气室压力无法进行不同车辆制动踏板感觉的横向比较。因此,需要一种能克服以上问题,进行商用车制动踏板感觉试验分析的试验方法。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动踏板测试系统只能用制动气室压力分析,测量数据不准确并且不能适用于不同车辆的制动系统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包括:多功能数采仪,分别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踏板力计量仪、拉线位移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所述踏板力计量仪和所述拉线位移传感器均安装于汽车的制动踏板上,以分别测量制动踏板力和制动踏板行程,所述气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制动踏板的制动气室检测接头以采集制动气室的压力;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测速装置,所述测速装置安装于车顶中央位置以采集汽车的车速;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陀螺仪,所述陀螺仪安装于汽车的车架上以进行制动减速度的采集;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计算机,所述计算机还与汽车气压制动回路的限压装置连接以对汽车制动气室的压力进行实时控制。优选地,所述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电连接以对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供电。优选地,所述测速装置为GPS天线。优选地,所述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还包括气压制动回路,所述气压制动回路包括空气压缩机、主气筒、踏板总成、限压装置和制动气室,所述踏板总成包括腔室、制动控制阀和所述踏板,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主气筒连接,所述主气筒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制动气室通过所述限压装置与所述腔室连通。优选地,所述限压装置内设置有电磁阀,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电磁阀信号连接以通过所述计算机对所述电磁阀设置上限阈值。优选地,所述气压制动回路还包括第一储气筒和第二储气筒,所述第一储气筒和所述第二储气筒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主气筒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储气筒和所述第二储气筒的出气端分别与所述踏板总成的所述腔室连通。优选地,所述主气筒、第一储气筒和第二储气筒能够提供的压力大于所述上限阈值。优选地,所述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还包括快放阀,所述快放阀设置于所述限压装置和所述踏板总成的腔室之间。优选地,所述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还包括快放阀,所述快放阀设置于所述限压装置和所述制动气室之间。优选地,所述限压装置包括第一限压装置、第二限压装置、第三限压装置和第四限压装置,所述制动气室包括第一制动气室、第二制动气室、第三制动气室和第四制动气室,所述计算机分别与所述第一限压装置、第二限压装置、第三限压装置和第四限压装置信号连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包括多功能数采仪,分别与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踏板力计量仪、拉线位移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踏板力计量仪和拉线位移传感器均安装于汽车的制动踏板上,以分别测量制动踏板力和制动踏板行程,气压传感器安装于制动踏板的制动气室检测接头以采集制动气室的压力;与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测速装置,测速装置安装于车顶中央位置以采集汽车的车速;与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陀螺仪,陀螺仪安装于汽车的车架上以进行制动减速度的采集;与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计算机,计算机还与汽车气压制动回路的限压装置连接以对汽车制动气室的压力进行实时控制。上述方案中,多功能数采仪信号可以接收测速装置的信号以测量汽车的运动速度,可以接收陀螺仪发送的数据信号以对汽车的减速度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踏板力计量仪、拉线位移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分别获取制动踏板力、制动踏板行程和制动气室的压力,上述采集到的数据信号由多功能数采仪进行整合,并由计算机进行保存与分析。限压装置由计算机进行控制,以对制动气室进行实时压力限制。该技术具有能够根据测量的数据使用制动减速度来进行制动踏板测试分析,测量数据准确,并且最终数据输出结果为制动踏板行程、制动踏板力与制动减速度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进行不同车辆制动踏板感觉的横向对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气压制动回路连接示意图;图3为使用本技术试验得到的制动气室压力-制动减速度曲线图。图4为使用本技术试验得到的制动踏板行程-制动减速度曲线图。图5为使用本技术试验得到的制动踏板力-制动减速度曲线图。附图标号说明:1、空气压缩机;2、第一制动气室;3、第一限压装置;4、制动控制阀;5、制动踏板;6、主气筒;7、第三限压装置;8、第三制动气室;9、第四制动气室;10、第四限压装置;11、第一储气筒;12、第二储气筒;13、第二限压装置;14、第二制动气室;15、快放阀;16、电源;17、踏板力计量仪;18、拉线位移传感器;19、气压传感器;20、计算机;21、测速装置;22、多功能数采仪;23、陀螺仪。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功能数采仪,分别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踏板力计量仪、拉线位移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所述踏板力计量仪和所述拉线位移传感器均安装于汽车的制动踏板上,以分别测量制动踏板力和制动踏板行程,所述气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制动踏板的制动气室检测接头以采集制动气室的压力;/n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测速装置,所述测速装置安装于车顶中央位置以采集汽车的车速;/n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陀螺仪,所述陀螺仪安装于汽车的车架上以进行制动减速度的采集;/n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计算机,所述计算机还与汽车气压制动回路的限压装置连接以对汽车制动气室的压力进行实时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功能数采仪,分别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踏板力计量仪、拉线位移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所述踏板力计量仪和所述拉线位移传感器均安装于汽车的制动踏板上,以分别测量制动踏板力和制动踏板行程,所述气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制动踏板的制动气室检测接头以采集制动气室的压力;
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测速装置,所述测速装置安装于车顶中央位置以采集汽车的车速;
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陀螺仪,所述陀螺仪安装于汽车的车架上以进行制动减速度的采集;
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信号连接的计算机,所述计算机还与汽车气压制动回路的限压装置连接以对汽车制动气室的压力进行实时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多功能数采仪电连接以对所述多功能数采仪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速装置为GPS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制动踏板测试系统还包括气压制动回路,所述气压制动回路包括空气压缩机、主气筒、踏板总成、限压装置和制动气室,所述踏板总成包括腔室、制动控制阀和所述踏板,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主气筒连接,所述主气筒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制动气室通过所述限压装置与所述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再华郭全俊李阳费海吴延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