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72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其包括:固定座,固定座设有贯穿其两端的套孔,固定座的侧壁开设有与套孔连通的注油嘴,注油嘴内设有油嘴塞;转动轴,其贯穿插设于套孔,转动轴外周间隔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均固定安装于固定座的内壁,注油嘴设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第一密封组件,其套设于转动轴的外周并位于第一轴承的外侧,且与固定座的内壁相贴合;第二密封组件,其套设于转动轴的外周并位于第二轴承的外侧,且与固定座的内壁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转动轴与第一轴承、转动轴与第二轴承的润滑工作在密闭腔室内进行,可防止润滑油泄漏,还可实现快速添加润滑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传动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机械传动领域中,常将轴承及转动轴中与轴承连接的部分设置于一闭合空间内,再添涂润滑油来进行润滑,润滑油能够减小转动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转动轴和轴承的工损,从而提高转动轴及轴承的使用寿命。然而,此类的闭合空间常由于密封不良,导致润滑油泄漏,而影响转动轴及轴承的润滑效果;此外,此类的闭合空间还存在添油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现有技术中常将轴承及转动轴中与轴承连接的部分设置于一闭合空间内,再添以润滑油进行润滑,然而此类的闭合空间常由于密封不良,造成润滑油泄漏,而影响转动轴及轴承的润滑效果,且此类的闭合空间还存在添油困难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密封良好、添油方便的转动轴的安装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贯穿其两端的套孔,所述固定座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套孔连通的注油嘴,所述注油嘴内设有油嘴塞;转动轴,其贯穿插设于所述套孔,所述转动轴外周间隔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所述注油嘴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第一密封组件,其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并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且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相贴合;第二密封组件,其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并位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且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相贴合;其中,所述转动轴的外周壁、所述固定座的内壁、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及所述第二密封组件之间固定座限定有密闭腔室。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油嘴塞与所述固定座之间采用密封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油嘴塞为仅允许润滑油通入所述套孔的单向阀塞。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油嘴塞包括阀座,所述阀座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所述阀座内设有连通所述注油嘴及外部环境的通道,所述通道的外端具有阀塞腔,所述阀塞腔内设有阀塞,所述阀塞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阀座相连,且所述阀塞能够沿所述阀塞腔滑动以导通或截断所述阀塞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动轴外周的第一轴承垫片及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垫片外周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轴承垫片的内圈与所述转动轴相贴合、侧壁与所述第一轴承相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周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相贴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转动轴外周的压紧圈,所述压紧圈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及所述第一轴承垫片相抵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轴的外周还套设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压紧圈背离所述第一轴承垫片的一侧相抵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轴还插设有限位栓,所述限位栓与所述限位螺母相抵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动轴外周的第二轴承垫片及设于所述第二轴承垫片外周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轴承垫片的侧壁与所述第二轴承相抵接,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圈与所述转动轴相贴合、外周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相贴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为圆锥滚子轴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在本技术中,固定座内设有贯穿其两端的套孔,其侧壁开设有与套孔连通的注油嘴,注油嘴内设有油嘴塞;转动轴贯穿插设于套孔内,其外周间隔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均固定安装于固定座的内壁,用于给转动轴提供支撑,注油嘴设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转动轴的外周还分别套设有第一密封组件、第二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设于第一轴承的外侧且与固定座的内壁相贴合,第二密封组件设于第二轴承的外侧且与固定座的内壁相贴合,转动轴的外周壁、固定座的内壁、第一密封组件及第二密封组件之间限定有密闭腔室;在添加润滑油时,仅需拔出油嘴塞,往注油嘴倒入润滑油,即可实现添油,添油完成后再插入油嘴塞以使腔室密闭;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其二者之间的转动轴置于此密闭的腔室内,使得转动轴与第一轴承、转动轴与第二轴承的润滑工作在密闭的腔室内进行,可避免润滑油泄漏,从而保证了润滑油的润滑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的内部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油嘴塞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油嘴塞的内部剖面图;图中,1、固定座;11、套孔;12、注油嘴;2、油嘴塞;21、通道;22、阀塞腔;23、阀塞;24、弹性件;25、阀座;3、转动轴;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第一密封组件;61、第一轴承垫片;62、第一密封圈;63、压紧圈;7、第二密封组件;71、第二轴承垫片;72、第二密封圈;8、限位螺母;9、限位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其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内部设有贯穿其两端的套孔11,固定座1的侧壁开设有与套孔11连通的注油嘴12,注油嘴12内设有油嘴塞2;转动轴3,其贯穿插设于套孔11内,转动轴3的外周间隔套设有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均固定安装于固定座1的内壁,注油嘴2设于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之间;第一密封组件6,其套设于转动轴3的外周并位于第一轴承4的外侧,且与固定座1的内壁相贴合;第二密封组件7,其套设于转动轴3的外周并位于第二轴承5的外侧,且与固定座1的内壁相贴合;转动轴3的外周壁、固定座1的内壁、第一密封组件6和第二密封组件7之间限定有密闭腔室。在本技术中,固定座1内设有贯穿其两端的套孔11,其侧壁开设有与套孔11连通的注油嘴12,注油嘴12内设有油嘴塞2;转动轴3贯穿插设于套孔11内,其外周间隔套设有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均固定安装于固定座1的内壁用于给转动轴3提供支撑,注油嘴12设于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之间;转动轴3的外周还分别套设有第一密封组件6、第二密封组件7,第一密封组件6设于第一轴承4的外侧且与固定座1相贴合,第二密封组件7设于第二轴承5的外侧且与固定座1的内壁相贴合,转动轴3的外周壁、固定座1的内壁、第一密封组件6及第二密封组件7之间限定有密闭腔室;在添加润滑油时,仅需拔出油嘴塞2,往注油嘴12内倒入润滑油,即可完成添油,添油完成后再插入油嘴塞2以使腔室密闭;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及其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贯穿其两端的套孔,所述固定座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套孔连通的注油嘴,所述注油嘴内设有油嘴塞;/n转动轴,其贯穿插设于所述套孔,所述转动轴外周间隔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所述注油嘴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n第一密封组件,其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并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且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相贴合;/n第二密封组件,其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并位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且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相贴合;/n其中,所述转动轴的外周壁、所述固定座的内壁、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及所述第二密封组件之间固定座限定有密闭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轴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贯穿其两端的套孔,所述固定座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套孔连通的注油嘴,所述注油嘴内设有油嘴塞;
转动轴,其贯穿插设于所述套孔,所述转动轴外周间隔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所述注油嘴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
第一密封组件,其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并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且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相贴合;
第二密封组件,其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并位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且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相贴合;
其中,所述转动轴的外周壁、所述固定座的内壁、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及所述第二密封组件之间固定座限定有密闭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轴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塞与所述固定座之间采用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轴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塞为仅允许润滑油通入所述套孔的单向阀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轴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塞包括阀座,所述阀座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所述阀座内设有连通所述注油嘴及外部环境的通道,所述通道的外端具有阀塞腔,所述阀塞腔内设有阀塞,所述阀塞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阀座相连,且所述阀塞能够沿所述阀塞腔滑动以导通或截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明徐汝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