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的接缝装置、轨道接缝设备及轨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690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的接缝装置、轨道接缝设备及轨道,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弹性部件及横向补偿部件,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分别构造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横向补偿部件包括横向补偿板,横向补偿板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适配;当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在相邻两根轨道梁的带动下相向伸展或反向收缩时,横向补偿板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或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沿轨道梁横向移动,并保持与第一承载部及第二承载部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方便的安装于相邻两轨道梁之间,不仅可以自动补偿轨道接缝,而且对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低,不会出现异响、卡顿、卡死等情况,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轨道的接缝装置、轨道接缝设备及轨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
,具体涉及一种接缝装置、轨道接缝设备及轨道。
技术介绍
轨道是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组成之一,主要用于为车辆(如火车、动车、地跌、个人快速运输系统中的轿厢等)提供行进的线路,车辆通常设置有行走轮,并与轨道相配合,以便沿轨道运行;现有的轨道通常包括若干段轨道梁以及用于支撑轨道梁的支撑架,各段轨道梁依次对接安装于支撑架,而现有的轨道通常铺设于地面,如常规的火车、动车以及地跌等的轨道通常都是通过支撑架的支撑而直接铺设于地面,支撑架起到支撑、减震和降噪的作用;而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中,如在个人快速运输系统中,轨道梁通常通过支撑架设置于空中,形成悬挂式轨道,悬挂式轨道通过具有用于容纳车辆的型腔,型腔的下端构造有用于通过悬挂架的开口,车辆设置于所述型腔内,并通过悬挂架连接悬挂于轨道下方的轿厢,车辆通过沿轨道运行带动轿厢前行。现有技术中,由于各段轨道梁依次对接安装,考虑到相邻两个轨道梁会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出现彼此靠近(或挤压)或远离的现象,在加工及安装轨道时,相邻两轨道梁对接端之间通常要预留一定的间隙(或称为接缝),以解决两根轨道梁由于热胀冷缩产生相互挤压或者拉伸的问题,但是,由于所述间隙的存在,导致轨道与车辆车轮之间的接触不连续,使得车辆在通过两段轨道梁的对接端时存在明显的颠簸,既会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明显的震动和噪声,又会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些轨道接缝技术,通常的做法是在两个轨道梁的对接端设置接缝连接装置或机构,以便利用所述接缝连接装置或机构自动填充所述间隙,例如中国专利CN107964837A公开的一种轨道接缝连接装置和包括该轨道接缝连接装置的轨道、中国专利CN206843864U公开的一种悬挂式轨道接缝伸缩装置用底面走行面伸缩机构等,都可以用于消除两个轨道梁之间的间隙,但是在实际实施和使用过程中,现有的轨道接缝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为实现自动补偿轨道接缝的功能,需要在轨道梁和可以移动的补偿部件(如中国专利CN107964837A中的连接板)上分别构造可以相互约束配合并倾斜设置的滑道和滑动部件,一方面,对滑道和滑动部件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不然二者不能形成相互配合,导致出现异响、卡顿、卡死等情况,不仅容易损坏补偿部件,而且甚至达不到自动补偿接缝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使用环境的要求较高,且需要定期维护,以防止异物落入滑道与滑动部件之间造成卡顿、卡死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补偿轨道接缝的轨道,不仅可以自动补偿相邻两轨道梁对接端之间的接缝,而且具有制造方便、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低、运行稳定等特点,不会出现异响、卡顿、卡死等情况。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为解决自动补偿相邻两轨道梁对接端之间接缝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的接缝装置,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弹性部件以及横向补偿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部构造有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承载部构造有第二限位部,且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分别构造有用于连接轨道梁的连接部,所述横向补偿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上方并可沿轨道梁的横方向移动的横向补偿板,所述横向补偿板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适配,横向补偿板的上表面与第一承载部及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共面,且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侧壁的长度方向相交;当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在相邻两根轨道梁的带动下相向伸展或反向收缩时,所述横向补偿板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或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沿轨道梁横向移动,并保持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及第二承载部相接触。本方案所提供的接缝装置,通过构造连接部,使得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可以分别固定于相邻两轨道梁的端部,以便利用本接缝装置补偿轨道梁之间的间隙(即接缝),而通过将横向补偿板设置于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的上方,并横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以便补偿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之间的间隙,并使得横向补偿板的上表面可以与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以及轨道梁支撑部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可以有效消除邻两轨道梁之间的高度差,使得车辆可以平稳的通过接缝处,达到补偿接缝的目的;而通过构造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并将横向补偿板构造为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适配,再通过设置弹性部件,使得弹性部件可以作为驱动横向补偿板的动力,使得横向补偿板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可以分别与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相接触,并始终保持接触状态,尤其是当相邻两根轨道梁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出现彼此靠近或远离的现象时,弹性部件可以自动存储或释放弹性势能,从而确保在轨道梁之间的接缝发生变化时,所述横向补偿板可以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自行动作,从而达到根据不同工况自动补偿相邻两轨道梁对接端之间接缝的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无需在轨道梁及横向补偿板上加工相互配合的滑道和滑动部件,无需考虑加工精度的问题,也不需要后期维护,有利于使用更加稳定、可靠,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解决可拆卸连接轨道梁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构造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一侧的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条孔和/或圆孔。以便利用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以便将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分别固定于轨道梁的端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上表面和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分别构造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横向补偿板设置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限位槽的侧壁或部分侧壁、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限位槽的侧壁或部分侧壁;或,还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上表面和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分别构造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横向补偿板设置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限位块的侧壁或部分侧壁,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限位块的侧壁或部分侧壁;或,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上表面和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分别构造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横向补偿板设置于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限位块的侧壁或部分侧壁,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限位块的侧壁或部分侧壁。为解决车辆通过接缝处时,横向补偿部件容易出现震动、异响等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补偿部件还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下方,所述横向补偿板与所述连接件相互配合,并分别夹持于第一承载部及第二承载部的上方和下方。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下方设置夹持件,使得横向补偿部件与夹持件可以相互配合并夹紧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可以有效约束横向补偿部件沿竖直方向的移动,使得横向补偿部件可以稳定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当车辆通过接缝时,横向补偿部件不会因为行走轮的偏心挤压及轨道梁的震动而容易出现震动、异响等问题,有利于车辆更加平稳、安静的通过接缝处。为解决沿竖直方向柔性约束横向补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轨道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弹性部件以及横向补偿部件,其中,/n所述第一承载部构造有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承载部构造有第二限位部,且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分别构造有用于连接轨道梁的连接部,/n所述横向补偿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上方并可沿轨道梁的横方向移动的横向补偿板,所述横向补偿板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适配,横向补偿板的上表面与第一承载部及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共面,且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侧壁的长度方向相交;/n当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在相邻两根轨道梁的带动下相向伸展或反向收缩时,所述横向补偿板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或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沿轨道梁横向移动,并保持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及第二承载部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弹性部件以及横向补偿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承载部构造有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承载部构造有第二限位部,且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分别构造有用于连接轨道梁的连接部,
所述横向补偿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上方并可沿轨道梁的横方向移动的横向补偿板,所述横向补偿板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适配,横向补偿板的上表面与第一承载部及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共面,且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侧壁的长度方向相交;
当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在相邻两根轨道梁的带动下相向伸展或反向收缩时,所述横向补偿板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或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沿轨道梁横向移动,并保持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及第二承载部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上表面和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分别构造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横向补偿板设置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限位槽的侧壁或部分侧壁、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限位槽的侧壁或部分侧壁;
或,
还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上表面和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分别构造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横向补偿板设置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限位块的侧壁或部分侧壁,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限位块的侧壁或部分侧壁;
或,
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上表面和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分别构造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横向补偿板设置于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限位块的侧壁或部分侧壁,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限位块的侧壁或部分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补偿部件还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下方,所述横向补偿板与所述连接件相互配合,并分别夹持于第一承载部及第二承载部的上方和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轨道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向补偿板和夹持件相连,且拉伸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或,
还包括连接件和弹力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横向补偿板相连,另一端穿过设置于连接件的通孔,且该端设置有阻挡部,所述弹力件设置于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夹持件之间,用于提供夹持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弹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的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件为压缩弹簧或弹簧片;
和/或所述夹持件为平板或L形板;
和/或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螺杆或螺栓;
和/或所述阻挡部为螺母;
和/或所述连接部为构造于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先志韦重耕詹仕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