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4937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其涉及注塑顶模结构领域,其主体设置有动模板和顶出油缸组件,顶出油缸组件连接于动模板上,顶出油缸组件至少设置有两组,多组顶出油缸组件共同作用,可增大顶出油缸组件整体的顶出力,提高顶出速度,多组顶出油缸组件均设置于动模板的中间位置,使得顶出油缸组件形成的顶出面积相对于单缸直推式顶模机构而言,相对增大,从而使得顶出过程更加平稳。从而使得顶出过程更加平稳。从而使得顶出过程更加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顶模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生产设备,其中,顶模机构为注塑成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顶出板将加工完成后的产品从模具中顶出。由于有些产品的体积和质量较大,所以往往需要较大的顶推力来推动顶出板的移动。尤其PET专用注塑机因瓶胚腔数较多,在顶出初期时需要的作用力较大,同时又希望顶出速度较快,顶出时间短,现有的注塑成型机大都是采用单缸直推式顶模机构或主辅油缸同轴套接式的顶模机构。只是随着瓶胚腔数越来越多,顶出板面积越来越大,采用单缸直推式顶模机构或主辅油缸同轴套接式的顶模机构在顶出多腔瓶胚时,由于受力不均,将会使顶出板变形,并会导致与产品相接的动模板也相应发生变形,久而久之,会使顶出动作无法顺利进行,并且可能损坏模具。
[0003]因此,亟需一种顶出运动平稳准确、顶出速度快且效率高的顶模机构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顶模机构中单个油缸作用于顶出导板使其受力不平衡而容易变形的问题,使得顶出机构运动平稳,且顶出速度可相对提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其主体设置有动模板和顶出油缸组件,所述顶出油缸组件连接于动模板,所述顶出油缸组件至少设置有两组,所述顶出油缸组件均设置于动模板的中间位置。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出油缸结构与动模板相连,动模板对顶出油缸结构具有支撑固定作用,顶出油缸结构至少设置有两组,相对于单杠直推式顶模机构而言,多个顶出油缸结构共同作用,可增大顶出油缸组件整体的顶出力,进而提高顶出速度,且多个顶出油缸顶出组件均设置于动模板的中间位置,则顶出油缸组件形成的顶出作用面积相对增大,使得顶出过程更加平稳。
[0007]优选的,所述顶出油缸组件设置有两组,所述顶出油缸组件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固定连接于动模板。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顶出油缸组件对称设置于动模板的中间位置,顶出油缸组件中的油缸固定连接于动模板,动模板实现对油缸的固定支撑过程。
[0009]优选的,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光幕板。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于动模板的光幕板利用其自身结构,实现对有物体靠近工作的动模板的反馈,从而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0011]优选的,所述顶出油缸组件设置有导向带,所述导向带设置于油缸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缸内的导向带可防止油缸活塞杆与缸体的内壁之间,
在运动过程中的接触摩擦磨损,同时,还具有吸收作用于油缸的侧向力,确保油缸的运动精度。
[0013]优选的,所述顶出油缸组件设置有防尘圈,所述防尘圈位于油缸的端口处。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油缸端口的防尘圈,安装于活塞杆上,可防止沙粒、水以及污染物进入密封的缸体内。
[0015]优选的,其主体还设置有顶出导板组件,所述顶出导板组件设置于动模板的空腔内,所述顶出导板组件与顶出油缸组件相连。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出油缸组件产生驱动力,并带动顶出导板组件同步运动,从而使得顶出导板组件输出驱动力。
[0017]优选的,所述顶出油缸组件设置有电子尺,所述电子尺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顶出油缸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电子尺的移动端与顶出导板组件相连,所述电子尺与顶出油缸组件之间设置有电子尺支板,所述电子尺支板固定连接于顶出油缸组件,所述电子尺固定连接于电子尺支板。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顶出油缸组件上添加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电子尺,且电子尺的一端与顶出导板组件相连,使得顶出导板组件在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电子尺运动,从而实现对顶出导板组件位移量的控制。
[0019]优选的,所述顶出导板组件包括顶出导板和顶出杆,所述顶出导板连接于顶出油缸组件,所述顶出杆固定连接于顶出导板的下方。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出油缸组件连接于顶出导板组件中的顶出导板,顶出导板与顶出杆相连,使得驱动力经过顶出导板传递给顶出杆,并由顶出杆输出顶出力,结构简单。
[0021]优选的,所述顶出导板组件设置有顶出行程撞杆,所述顶出行程撞杆与顶出导板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顶出导板相连的顶出行程撞杆,可方便对顶出导板进行复位检测。
[0023]优选的,所述顶出杆包括主顶出杆和副顶出杆,所述主顶出杆和副顶出杆直径不同,所述主顶出杆和副顶出杆均匀连接于顶出导板下方。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顶出杆分为主顶出杆和副顶出杆,且主顶出杆与副顶出杆的直径不同,不同直径的主顶出杆和副顶出杆,分别位于顶出导板的不同位置,使得顶出导板表面的均匀受力,从而降低顶出导板变形的概率,也使得与顶出杆接触的产品受力均匀。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将与动模板连接的顶出油缸组件设置有多组,使得多组顶出油缸组件产生的驱动力相较于单缸直推式顶模机构而言,可产生更大的驱动力,顶出速度得以提高,且多组顶出油缸组件均设置于动模板的中间位置,顶出油缸组件所形成的顶出作用面积则相对增大,从而使得顶出过程更加平稳;(2)利用动模板上设置的光幕板,可提高此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的安全性能;(3)利用顶出行程撞杆的运动,可对顶出导板实现复位检测,结构简单;(4)将顶出杆设置为直径不同的主顶出杆和副顶出杆,主顶出杆和副顶出杆连接于顶出导板下方,通过安排主顶出杆和副顶出杆的分布位置,使得顶出导杆反作用于顶出导板的力分布均匀,同时可使得与顶出杆接触的产品
均匀受力。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实施例1结构爆炸图;
[0028]图3为顶出导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

动模板;2

顶出油缸组件;210

油缸;211

缸体;212

活塞杆;3

光幕板;4

顶出导板组件;410

顶出导板;420

顶出杆;421

主顶出杆;422

副顶出杆;423

第一副顶出杆;424

第二副顶出杆;5

电子尺;6

电子尺支板;7

顶出行程撞杆;8

顶出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所示的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其主体设置有动模板1和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体设置有动模板(1)和顶出油缸组件(2),所述顶出油缸组件(2)连接于动模板(1),所述顶出油缸组件(2)至少设置有两组,所述顶出油缸组件(2)均设置于动模板(1)的中间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油缸组件(2)设置有两组,所述顶出油缸组件(2)设置有油缸(210),所述油缸(210)固定连接于动模板(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1)上设置有光幕板(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油缸组件(2)设置有导向带,所述导向带设置于油缸(210)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油缸组件(2)设置有防尘圈,所述防尘圈位于油缸(210)的端口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顶出油缸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体还设置有顶出导板组件(4),所述顶出导板组件(4)设置于动模板(1)的空腔内,所述顶出导板组件(4)与顶出油缸组件(2)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顶出油缸平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彩芳梅晓宇杜严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甬华塑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