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陶制动摩擦块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688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陶制动摩擦块及制备方法。所述碳陶制动摩擦块,包括碳陶摩擦体与钢背;所述与碳陶摩擦体待粘结的钢背表面设有凹槽,所述钢背的厚度为d,其中,凹槽的宽度为0.5mm~3mm,凹槽的深度为d/2~2d/3;部分或全部凹槽呈相间的方式布置;或部分或全部凹槽呈交错的方式分布;当凹槽与凹槽存在不交错的情况时,不交错的凹槽中,相邻凹槽之间的最小间距为10mm~20mm。其制备方法为:将备用碳陶摩擦体的待粘结的面与备用钢背待粘结的面贴合在一起进行钎焊加压烧结;然后经时效处理得到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控,便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陶制动摩擦块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制动
,尤其涉及一种碳陶制动摩擦块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碳纤维增强碳/碳化硅复合陶瓷基材料(以下简称碳陶)由于具有质量轻,耐高温且耐磨等优良特性,目前作为新一代制动摩擦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及汽车领域,特别是针对高速列车,比如:目前我国即将推出磁浮600km/h的高速列车,对于该等级的高速列车在紧急制动过程中,会对制动系统(包括制动摩擦块)产生强大的热冲击,而此时碳陶制动摩擦块刚好可以满足要求。目前碳陶制动摩擦块通常都是采用铆接的方式将碳陶摩擦体与钢背铆接在一起,即:在碳陶摩擦体中设计一个或多个贯穿孔,然后通过铆钉从贯穿孔穿过而将碳陶摩擦体与钢背铆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碳陶制动摩擦块。然而以上结构设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碳陶摩擦体在铆接前需要提前进行钻孔,其制备工艺一般都是在熔渗前进行初加工钻孔,熔渗过后再进行细加工,以获得所需的孔位大小,然后再对其进行铆接处理,所以这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流程过于复杂;②.碳陶摩擦体需要在其中设计数个贯穿孔,这样的设计间接地减少了碳陶摩擦体地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陶制动摩擦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碳陶摩擦体与钢背;/n所述钢背中,与碳陶摩擦体待粘结的钢背表面设有凹槽,所述钢背的厚度为d,其中,凹槽的宽度为0.5mm~3mm,凹槽的深度为d/3~2d/3;/n部分或全部凹槽呈相间的方式布置;或/n部分或全部凹槽呈交错的方式分布;/n若凹槽与凹槽彼此相互平行时,相邻凹槽之间的间距为10mm~20mm;若存在凹槽与凹槽之间不相互平行且不交错的情况下,相邻凹槽之间的最小间距为10mm~20mm;/n垂直于钢背进行投影;凹槽的投影面积占整个钢背投影面积的2%~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陶制动摩擦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碳陶摩擦体与钢背;
所述钢背中,与碳陶摩擦体待粘结的钢背表面设有凹槽,所述钢背的厚度为d,其中,凹槽的宽度为0.5mm~3mm,凹槽的深度为d/3~2d/3;
部分或全部凹槽呈相间的方式布置;或
部分或全部凹槽呈交错的方式分布;
若凹槽与凹槽彼此相互平行时,相邻凹槽之间的间距为10mm~20mm;若存在凹槽与凹槽之间不相互平行且不交错的情况下,相邻凹槽之间的最小间距为10mm~20mm;
垂直于钢背进行投影;凹槽的投影面积占整个钢背投影面积的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陶制动摩擦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背的厚度d≥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陶制动摩擦块,其特征在于:垂直于钢背进行投影;凹槽的投影选自环状、弧状、椭圆状、圆形、多边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陶制动摩擦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陶摩擦体为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所述钢背的成分主要包括以下:
Fe含量:≥70%,
Cr含量:1.5%~20%,
Mo含量:0.2%~2%,
C含量:<1.0%,
其它合金元素不受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陶制动摩擦块,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思权朱苏华刘翼君周娩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