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警示系统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652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装于移动载具的安全警示系统。安全警示系统包括感应器、至少一警示元件、发射装置与控制装置。感应器用以感应碰撞事故并产生感应信号。发射装置耦接警示元件。控制装置电连接感应器与发射装置。当控制装置根据感应信号判断碰撞事故发生时,控制装置控制发射装置将警示元件发射至移动载具的安全距离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亦提供一种适用于移动载具的安全警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安全警示系统与方法能够在碰撞故事发生后保障乘车人员安全并且主动在移动载具的安全距离外设置警示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警示系统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警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关于移动载具的安全警示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依靠各种移动载具在不同地点之间移动,例如汽车、摩托车、公车等等。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交通意外发生。一旦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当汽车发生碰撞而被迫停止在马路上时,如果没有即时设立标志警告后方来车,往往容易发生二次碰撞意外而扩大伤害程度。然而,当发生交通事故时,事故车上的人员可能因为受伤以至于无法下车设置警告牌,还甚至可能发生人员为了设置警告牌而下车却被后方来车追撞的意外。现有部分的移动载具虽然在碰撞事故发生时具有自动亮起警示灯的功能,但是当后方车辆驾驶靠近到能够注意到警告时,两车之间的距离可能已经小于安全距离,来不急避免追撞产生,尤其当汽车高速行驶时,后方的驾驶员需要更早得到警示信息。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不需要车上的人员冒险下车却又能扩大警示范围的安全警示系统成为目前业者待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警示系统与方法,能够在碰撞故事发生后保障乘车人员安全并且主动在移动载具的安全距离外设置警示信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警示系统。安全警示系统安装于移动载具中且包括感应器、至少一警示元件、发射装置与控制装置。感应器用以感应碰撞事故并产生感应信号。发射装置耦接警示元件。控制装置电连接感应器与发射装置。当控制装置根据感应信号判断碰撞事故发生时,控制装置控制发射装置将警示元件发射至移动载具的安全距离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适于移动载具的安全警示方法。上述的安全警示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感应碰撞事故并产生感应信号,以及根据感应信号判断碰撞事故发生时,将至少一警示元件发射至移动载具的安全距离外。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安全警示系统与方法可以在碰撞事故发生后通过发射装置将警示元件发射到移动载具的安全距离外。如此一来,移动载具上的人员不需要冒险在马路上移动以亲自设置警告标志,并且能够扩大警示范围,让其他移动载具的驾驶能够在安全距离外就得到警告,以有足够的时间反应。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安全警示系统的方块图。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安全警示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碰撞事故的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安全警示系统的作用示意图。图5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警示元件的外观示意图。图6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警示元件的方块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安全警示系统101、102:移动载具110:感应器120:控制装置130:发射装置140:警示元件142:发光二极管144:电池146:动作感应开关电路148:反光片150:速度感应器510:警示信号D:安全距离R:安全范围S1:第一表面S2:第二表面S210、S220:安全警示方法的步骤。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安全警示系统的方块图。请参照图1,安全警示系统100安装于移动载具中且包括感应器110、控制装置120、发射装置130以及至少一警示元件140。在图1的实施例中以使用多个警示元件140为例。感应器110用以感应移动载具的碰撞事故并产生感应信号。控制装置120电连接感应器110与发射装置130,其中发射装置130耦接这些警示元件140,用以将这些警示元件140从移动载具发射至移动载具的周边。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安全警示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碰撞事故的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安全警示系统的作用示意图。请相互参照图1至图4,图1的安全警示系统100适于实施图2的安全警示方法,以下将搭配图1、图3与图4的元件符号来说明图2的安全警示方法的实施方式。在图3中,移动载具101与移动载具102是汽车,其中移动载具101与移动载具102的至少其中之一安装安全警示系统100。为了说明方便,以安全警示系统100装设在移动载具101为例。图3的碰撞事故是指移动载具101碰撞移动载具102,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制碰撞事故的类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移动载具101也可以因为撞击路灯、护栏等等而发生碰撞事故。在步骤S210中,感应器110感应一碰撞事故(例如图3所显示)并产生感应信号。在步骤S220中,请参照图4,当控制装置120根据感应信号判断碰撞事故发生时,控制装置120控制发射装置130将这些警示元件140的至少其中之一发射至移动载具101的安全距离D外(例如图4所显示)。警示元件140会发出亮光或警示音来提醒周围的驾驶有碰撞事故发生。具体而言,感应器110例如是加速度感应器(Accelerometer)、摆钟式开关或杠杆式开关等,用以感应移动载具101发生碰撞时的加速度。控制装置120例如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Unit,MCU)等硬件装置。在一实施例中,发射装置130为气压式发射装置。控制装置120通过移动载具101的点火电路(ignitioncircuit)启动发射装置130以利用气体喷射将一个或多个警示元件140送到安全距离D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射装置130为弹力发射装置。通过弹力位能转换将一个或多个警示元件140送到安全距离D外。在图4的实施例中,当移动载具101是汽车时,发射装置130可以从汽车的底盘发射一个或多个警示元件140,让警示元件140沿地面滑行或是低空飞行至安全距离D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射装置130也可以往上发射警示元件140,让警示元件140沿拋物线落至安全距离D外。本专利技术不限制发射装置130如何将警示元件140运送到安全距离D外的实施方式。图5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警示元件的外观示意图。请参照图5,警示元件140可以是扁形结构且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其中第一表面S1为平面且第二表面S2为平面或曲面(在图5中第二表面S2以曲面为例),其中当警示元件140被发射至安全距离D外后,第一表面S1被预期为面向地面,而第二表面S2面向天空,通过第二表面S2向外界发出警示音或警示光(图5中的警示信号510)。补充说明的是,当发射装置130从汽车的底盘发射具有图5所显示的结构的警示元件140时,警示元件140的第一表面S1可以沿路面滑行而抵达安全距离D外。而且因为警示元件140是扁形结构,因此当其他移动载具辗过马路上的警示元件140不会影响其行进安全。在一实施例中,碰撞事故发生后,感应器110检测到撞击力道(力/力的大小)大于或等于一力道阈值的时候才发出感应信号给控制装置120。控制装置120在收到感应信号后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警示系统安装于移动载具中且包括感应器、至少一警示元件、发射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其中:/n所述感应器用以感应碰撞事故并产生感应信号;/n所述发射装置耦接所述至少一警示元件;以及/n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感应器与所述发射装置,/n其中,当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感应信号判断所述碰撞事故发生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发射装置将所述至少一警示元件发射至所述移动载具的安全距离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警示系统安装于移动载具中且包括感应器、至少一警示元件、发射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感应器用以感应碰撞事故并产生感应信号;
所述发射装置耦接所述至少一警示元件;以及
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感应器与所述发射装置,
其中,当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感应信号判断所述碰撞事故发生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发射装置将所述至少一警示元件发射至所述移动载具的安全距离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警示元件为多个警示元件,所述发射装置将所述多个警示元件发射到多个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警示元件包括发光二极管与电池,其中当所述至少一警示元件被发射后,所述电池供电以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出警示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警示元件还包括动作感应开关电路,当所述动作感应开关电路感应所述至少一警示元件被发射时,所述动作感应开关电路导通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警示元件包括反光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警示元件为扁形结构且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平面且所述第二表面为平面或曲面,其中当所述至少一警示元件被发射至所述安全距离外后,所述第一表面被预期为面向地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碰撞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文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璨鸿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