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1112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56
一种光源模块,包括光源组件、框架及遮光片。光源组件包括导光板、光源及至少一光学膜。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入光面连接于出光面。光源配置于入光面旁。至少一光学膜配置于出光面。框架围绕光源组件。遮光片配置于框架上。遮光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连接于框架,第二端部覆盖至少一光学膜的一部分且具有凸起部。凸起部朝至少一光学膜的方向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源模块与显示装置可以降低边缘漏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用于显示装置的光源模块以及使用此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随着电子产品轻薄化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被设计得越来越窄。而光源模块则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光源模块的边框也势必要越来越窄。为避免光源模块在边框周围会产生漏光现象,已知技术中常会在边框上配置遮光片,用以遮挡由光源直接出射的光线或是经导光板或扩散片一类的光学膜片所射出的光线在边框附近漏出。在设计上,若遮光片的面积越大,越能降低漏光的现象。然而,在光源模块的边框设计窄化的情况下,遮光片的面积越大却会提升超出边框线的风险。另一方面,光源模块中的导光板或扩散片一类的光学膜片在配置的时候,会由于组装公差的原因而无法居中放置,而组装产生公差的地方也会使得漏光现象更为严重。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光源组件、框架及遮光片,其中:/n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导光板、光源以及至少一光学膜,其中:/n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n所述光源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以及/n所述至少一光学膜配置于所述出光面;/n所述框架围绕所述光源组件;以及/n所述遮光片配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遮光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端部覆盖所述至少一光学膜的一部分且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所述至少一光学膜的方向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光源组件、框架及遮光片,其中:
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导光板、光源以及至少一光学膜,其中:
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
所述光源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以及
所述至少一光学膜配置于所述出光面;
所述框架围绕所述光源组件;以及
所述遮光片配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遮光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端部覆盖所述至少一光学膜的一部分且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所述至少一光学膜的方向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板,所述光源组件及所述框架配置于所述背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与所述背板之间的高度大于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背板之间的最大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及所述至少一光学膜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学膜具有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及第四侧,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及所述第四侧之间,且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相对,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侧旁,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璨鸿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