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式活动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72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旋转式活动梯,可旋转式活动梯包括:架体;踏步组件,设置在架体上;踏步组件包括固定踏步和若干转动连接的活动踏步,固定踏步设置在架体上并与架体固定连接,活动踏步间隔设置在固定踏步一侧;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架体底部并用于支撑架体;第一旋转摆动装置,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与架体、踏步组件连接并用于带动踏步组件在X‑Z平面上旋转摆动;回转支撑轴承,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并用于带动踏步组件在X‑Y平面上旋转摆动;连接座,设置在回转支撑轴承上并与架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提供的可旋转式活动梯可实现在X‑Z平面与X‑Y平面的旋转摆动三维效果,灵活性强且整体结构更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式活动梯
本技术涉及石油或化工品运输设备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旋转式活动梯。
技术介绍
大多储运油库及化工行业中的汽车或火车鹤管在进行顶部装卸作业前,由于槽车进入作业区停靠栈桥时需要与栈桥边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因而需要在栈桥与槽车顶部之间设置活动梯,以便于操作员步入槽车顶部以打开槽车顶盖。然而,现有的活动梯只能实现在同一平面内旋转摆动,灵活性较为单一。因此,现有的活动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转式活动梯,以解决现有活动梯灵活性较为单一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旋转式活动梯,该可旋转式活动梯包括:架体;踏步组件,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踏步组件包括固定踏步和若干转动连接的活动踏步,所述固定踏步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并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踏步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踏步一侧;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架体底部并用于支撑所述架体;第一旋转摆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与所述架体、所述踏步组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踏步组件在X-Z平面上旋转摆动;回转支撑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用于带动所述踏步组件在X-Y平面上旋转摆动;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轴承上并与所述架体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可旋转式活动梯还包括插销,所述插销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位于所述回转支撑轴承一侧并用于锁定所述回转支撑轴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插销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回转支撑轴承一侧并沿所述回转支撑轴承的周向间隔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轴承上并与所述回转支撑轴承连接;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并与所述架体连接;以及若干第三连接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踏步组件还包括:上梯架,相对设置在所述活动踏步两侧并与所述活动踏步转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活动踏步上的两所述上梯架平行设置;以及下梯架,相对设置在所述活动踏步两侧并与所述活动踏步转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活动踏步上的两所述下梯架平行设置;其中,位于所述活动踏步一侧的所述上梯架和所述下梯架平行设置,所述上梯架、所述下梯架、所述活动踏步与所述第一旋转摆动装置形成一平行四边形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旋转摆动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带座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并与所述下梯架连接;锁定组件,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并与位于所述活动踏步一侧的所述上梯架连接;固定件,设置在所述下梯架上并用于与所述锁定组件卡扣连接;以及弹簧缸,所述弹簧缸一端连接所述架体,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梯架转动连接;卡接件,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用于与所述固定件卡扣连接;所述卡接件上设置有卡槽;踏板,设置在所述卡接件上;以及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并与所述踏板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三安装板,设置在所述下梯架上;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并与所述弹簧缸转动连接;以及卡扣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并用于与所述卡接件卡扣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可旋转式活动梯还包括扶手结构,所述扶手结构一端与所述活动踏步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可旋转式活动梯还包括拉绳,所述拉绳一端连接所述架体顶部,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动踏步;所述可旋转式活动梯还包括安全链,所述安全链一端与所述架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踏步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旋转式活动梯,该可旋转式活动梯包括:架体;踏步组件,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踏步组件包括固定踏步和若干转动连接的活动踏步,所述固定踏步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并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踏步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踏步一侧;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架体底部并用于支撑所述架体;第一旋转摆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与所述架体、所述踏步组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踏步组件在X-Z平面上旋转摆动;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架体底部并用于支撑所述架体;回转支撑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用于带动所述踏步组件在X-Y平面上旋转摆动;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轴承上并与所述架体连接。本技术中提供的可旋转式活动梯可实现在X-Z平面与X-Y平面的旋转摆动三维效果,灵活性强且整体结构更紧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可旋转式活动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中可旋转式活动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可旋转式活动梯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可旋转式活动梯的俯视图。附图中各标记:1、架体;2、踏步组件;21、固定踏步;211、固定踏步本体;212、第四连接板;22、活动踏步;221、活动踏步本体;222、第五连接板;23、上梯架;24、下梯架;3、第一旋转摆动装置;31、第二安装板;32、带座轴承;33、锁定组件;331、转轴;332、卡接件;333、踏板;334、复位弹簧;34、固定件;341、第三安装板;342、连接杆;343、卡扣部;35、弹簧缸;4、第一安装板;5、回转支撑轴承;6、连接座;61、第一连接板;62、第二连接板;63、第三连接板;7、插销;8、定位孔;9、直扶手;10、弯扶手;11、拉绳;12、安全链;13、挂耳;14、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旋转式活动梯,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式活动梯,其特征在于,包括:/n架体;/n踏步组件,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踏步组件包括固定踏步和若干转动连接的活动踏步,所述固定踏步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并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踏步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踏步一侧;/n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架体底部并用于支撑所述架体;/n第一旋转摆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与所述架体、所述踏步组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踏步组件在X-Z平面上旋转摆动;/n回转支撑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用于带动所述踏步组件在X-Y平面上旋转摆动;以及/n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轴承上并与所述架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式活动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
踏步组件,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踏步组件包括固定踏步和若干转动连接的活动踏步,所述固定踏步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并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踏步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踏步一侧;
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架体底部并用于支撑所述架体;
第一旋转摆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与所述架体、所述踏步组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踏步组件在X-Z平面上旋转摆动;
回转支撑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用于带动所述踏步组件在X-Y平面上旋转摆动;以及
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轴承上并与所述架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式活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式活动梯还包括插销,所述插销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位于所述回转支撑轴承一侧并用于锁定所述回转支撑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旋转式活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插销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回转支撑轴承一侧并沿所述回转支撑轴承的周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式活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
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轴承上并与所述回转支撑轴承连接;
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并与所述架体连接;以及
若干第三连接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式活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组件还包括:
上梯架,相对设置在所述活动踏步两侧并与所述活动踏步转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活动踏步上的两所述上梯架平行设置;以及
下梯架,相对设置在所述活动踏步两侧并与所述活动踏步转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活动踏步上的两所述下梯架平行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明狄延龙王海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牧晨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