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形锥面油带铸铁油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44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形锥面油带铸铁油环,包括油环本体和弹簧,所述油环本体为非封闭式圆环,其一面设有放置弹簧的弹簧槽,另一面设有外圆刮油带,外圆刮油带两侧分别为集油槽外倒角和集油槽内倒角,弹簧槽底部还设有回油孔,所述外圆刮油带包括工作平面和偏向集油槽内倒角的斜面,即两根刮油带呈与环体中心线相对称的V形锥面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油环能够在不减小甚至提高接触压力的前提下,降低刮油带的工作面宽度,因而降低切向弹力,进而可以降低摩擦功耗。并且在满足低机油消耗水平的情况下,使环组润滑更好寿命更长。此外,活塞环在装配时不用分上下认边装配,防止装配错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形锥面油带铸铁油环
本技术涉及一种V形锥面油带铸铁油环,属于油环

技术介绍
二组合式油环,包括油环本体和弹簧。ISO6626、ISO6626-2标准对这种油环有一些通用要求,该油环本体的内侧具有容纳该弹簧的弹簧槽,弹簧装入油环本体,进而再装入气缸后,弹簧受压缩,因而对油环本体产生了所需的张力,并依靠此张力使油环外圆的刮油带产生对机油的刮除作用。外圆刮油带的宽度直接决定了环与气缸壁的接触面积,进而影响环对气缸壁的接触压力,最终影响环的刮油能力和摩擦功耗。也就是说:如果刮油带变细,在保证接触压力的情况下,其组合切向弹力可以降低,进而可以降低摩擦功耗。已有将油带做成锥面以减小工作时接触宽度的油环产品,但其相同方向的锥面使它在下行时两根油带向下刮油的能力太强,这对于镜面珩磨的气缸孔,或减小珩磨网纹深度的气缸孔而言,存在着拉缸风险。并且刮油带外圆锥面方向一致,活塞环装配时必须按指定的方向;或者油带虽然具有锥面,但油带上不具有平台,其刮油带外圆锥面方向一致,活塞环装配时必须按指定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V形锥面油带铸铁油环,为适用于内燃机或空气压缩机的活塞环。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V形锥面油带铸铁油环,包括油环本体和弹簧,所述油环本体为非封闭式圆环,其一面设有放置弹簧的弹簧槽,另一面设有外圆刮油带,外圆刮油带两侧分别为集油槽外倒角和集油槽内倒角,弹簧槽底部还设有回油孔,所述外圆刮油带包括工作平面和偏向集油槽内倒角的斜面,即两根刮油带呈与环体中心线相对称的V形锥面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油环本体采用合金铸铁或球墨铸铁材料制成。所述外圆刮油带工作面具有耐磨涂层的保护,比如氮化层、镀铬层、陶瓷铬镀层、金刚石铬镀层、DLC层、PVD层,或其它具有耐磨功能的涂层之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不限定弹簧、弹簧槽型和回油孔类型,比如可以使用圆弧槽或V型弹簧槽,可以使用钻圆形油孔或铣削狭长油孔,且集油槽具有台阶状的外观。所述油环本体的截面上,其结构以穿过弹簧槽底部和回油孔中心的直线为轴,对称分布。此外,各部件的参数选择如图3所示:外圆刮油带的名义油带宽度h5=0.18~0.47mm,优选h5=0.20~0.37mm。油带工作宽度(即工作平面宽度)h55=0.15max,优选0.05~0.14mm。油带外圆锥度(即工作平面和斜面的夹角)θ=4°~25°,优选10°~22°。集油槽内倒角α=10°~40°,优选15°~37°。集油槽外倒角β=18°~40°,优选18°~37°。相对于传统技术,本技术油环的优点如下(如图4所示):1、降低油带宽度,在保证接触压力的前提下降低切向弹力,进而降低了环与气缸的摩擦功耗。环与气缸壁的接触压力计算公式为P=2*Ft/(B*d)。Ft——切向弹力,B——两根油带宽度的总和,d——气缸内径。比如,对于100mm缸径的油环,设定接触面压为2.0MPa,对于传统油环,设其油带宽度为0.25mm,此时油环的组合切向弹力要求为Ft=50N。对于本专利油环,取工作油带宽度为0.10mm,则油环的组合切向弹力为Ft=20N,弹力降幅达到60%。2、装配时不需专门认边,有效防止装配出错导致的机油上窜问题,同时降低了为防止认边出错而做的强制认边措施的劳动成本和管理成本。3、向下均衡刮油,不致由于刮油能力过强而导致拉缸问题的发生。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油环能够在不减小甚至提高接触压力的前提下,降低刮油带的工作面宽度,因而降低切向弹力,进而可以降低摩擦功耗。并且在满足低机油消耗水平的情况下,使环组润滑更好寿命更长。此外,活塞环在装配时不用分上下认边装配,防止装配错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油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油环的截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油环的设计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油环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油环的设计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装置结构做出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种V形锥面油带铸铁油环,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油环本体1和弹簧2,油环本体1为非封闭式圆环,其一面设有放置弹簧2的弹簧槽3,另一面设有外圆刮油带4,外圆刮油带4两侧分别为集油槽外倒角5和集油槽内倒角6,弹簧槽3底部还设有回油孔7,外圆刮油带4包括工作平面41和偏向集油槽内倒角6的斜面42,即两根刮油带呈与环体中心线相对称的V形锥面结构。油环本体1采用合金铸铁或球墨铸铁材料制成。外圆刮油带4工作面具有陶瓷铬镀层。本实施例不限定弹簧2、弹簧槽3和回油孔7类型,比如可以使用圆弧槽或V型弹簧槽,可以使用钻圆形油孔或铣削狭长油孔,且集油槽具有台阶状的外观。油环本体1的截面上,其结构以穿过弹簧槽3底部和回油孔7中心的直线为轴,对称分布。此外,各部件的参数选择如图5所示:外圆刮油带的名义油带宽度0.3mm,油带工作宽度(即工作平面41宽度)为0.1mm。油带外圆锥度(即工作平面41和斜面42的夹角)θ=20°,集油槽内倒角α=35°,集油槽外倒角β=35°。其使用状态图如图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形锥面油带铸铁油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环本体(1)和弹簧(2),所述油环本体(1)为非封闭式圆环,其一面设有放置弹簧(2)的弹簧槽(3),另一面设有外圆刮油带(4),外圆刮油带(4)两侧分别为集油槽外倒角(5)和集油槽内倒角(6),弹簧槽(3)底部还设有回油孔(7),所述外圆刮油带(4)包括工作平面(41)和偏向集油槽内倒角(6)的斜面(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形锥面油带铸铁油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环本体(1)和弹簧(2),所述油环本体(1)为非封闭式圆环,其一面设有放置弹簧(2)的弹簧槽(3),另一面设有外圆刮油带(4),外圆刮油带(4)两侧分别为集油槽外倒角(5)和集油槽内倒角(6),弹簧槽(3)底部还设有回油孔(7),所述外圆刮油带(4)包括工作平面(41)和偏向集油槽内倒角(6)的斜面(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形锥面油带铸铁油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环本体(1)采用合金铸铁或球墨铸铁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形锥面油带铸铁油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刮油带(4)工作面涂覆有氮化层、镀铬层、陶瓷铬镀层、金刚石铬镀层、DLC层、PVD层之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形锥面油带铸铁油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环本体(1)的截面上,其结构以穿过弹簧槽(3)底部和回油孔(7)中心的直线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春曹存军郑照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飞燕活塞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