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894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夹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包括前装置壳板、后装置壳板以及夹持臂,所述前装置壳板和所述后装置壳板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所述夹持臂位于所述前装置壳板和所述后装置壳板的一侧,通过在两部分夹持臂相对一侧的安装槽内转接安设合适数量的转动夹块,转动夹块为“风车”结构,在两部分夹持臂相互靠近对物体进行夹持状态时,能够较大程度上匹配不同表面形状的物体,通过对前装置壳板和后装置壳板之间,一端利用合页转接,另一端利用紧固螺栓旋接紧固式的操作,使得前装置壳板、后装置壳板连接稳固的同时,也便于后期的分离操作,保证了对机器人用夹持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
本技术属于夹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狭义上对机器人的定义还有很多分类法及争议,有些电脑程序甚至也被称为机器人,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机器人在进行作业时,必须在机器人手腕的端部安装某种装置,这种装配是用来直接完成作业任务,当这种装置的动作与机器人手腕和手臂的运动相协调时,就可以成功地完成作业,该装置被称为机器人用夹持装置,也被称为末端执行器或是机器人手爪,而现有的机器人用夹持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一种结构的夹钳只能夹取固定形状的物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更多夹取调配能力,并且对装置壳体的拆装操作较为繁琐,不便于人员对装置内部传动结构的维护检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机器人用夹持装置的高效使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具有更多夹取适配能力和对装置壳体拆装操作较为便捷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包括前装置壳板、后装置壳板以及夹持臂,所述前装置壳板和所述后装置壳板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所述夹持臂位于所述前装置壳板和所述后装置壳板的一侧,所述夹持臂的壁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通过转轴转接有多个转动夹块,且多个所述转动夹块呈竖向排布,所述前装置壳板与所述后装置壳板之间异于所述夹持臂的一侧安装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前装置壳板的边侧位置一体成型有卡条,所述后装置壳板表面上与所述卡条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前装置壳板的壁面上一体成型有装配块,所述装配块内开设有装配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夹块为“风车”结构,且所述转动夹块的外侧表壁上分布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装置壳板和所述后装置壳板内与所述紧固螺栓的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穿槽,且穿槽为沉孔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臂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夹持臂呈对称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条的尺寸与所述卡槽内部的尺寸相匹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夹块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在两部分夹持臂相对一侧的安装槽内转接安设合适数量的转动夹块,转动夹块为“风车”结构,在两部分夹持臂相互靠近对物体进行夹持状态时,能够较大程度上匹配不同表面形状的物体,具备一定的夹取适配能力,通过对前装置壳板和后装置壳板之间,一端利用合页转接,另一端利用紧固螺栓旋接紧固式的操作,配合卡条在对应卡槽内的卡合作用,使得前装置壳板、后装置壳板连接稳固的同时,也便于后期的分离操作,方便人员对内部传动件进行维护检修,解决了一种结构的夹钳只能夹取固定形状的物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更多夹取调配能力,并且对装置壳体的拆装操作较为繁琐,不便于人员对装置内部传动结构的维护检修的问题,使夹持过程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对机器人用夹持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卡条与卡槽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转动夹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装置壳板;2、后装置壳板;3、夹持臂;4、装配块;5、卡条;6、卡槽;7、安装槽;8、转动夹块;9、转轴;10、防滑纹;11、紧固螺栓;12、穿槽;13、装配孔;14、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包括前装置壳板1、后装置壳板2以及夹持臂3,前装置壳板1和后装置壳板2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夹持臂3位于前装置壳板1和后装置壳板2的一侧,夹持臂3的壁面上开设有安装槽7,安装槽7的内部通过转轴9转接有多个转动夹块8,且多个转动夹块8呈竖向排布,前装置壳板1与后装置壳板2之间异于夹持臂3的一侧安装连接有紧固螺栓11,前装置壳板1的边侧位置一体成型有卡条5,后装置壳板2表面上与卡条5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6,前装置壳板1的壁面上一体成型有装配块4,装配块4内开设有装配孔13,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相应的连接构件和应用组件,使夹持过程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对机器人用夹持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具体的,转动夹块8为“风车”结构,且转动夹块8的外侧表壁上分布有防滑纹10,本实施例中,防滑纹10的设计以及“风车”结构的设置,能够较大程度上匹配不同表面形状的物体,具备一定的夹取适配能力。具体的,前装置壳板1和后装置壳板2内与紧固螺栓11的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穿槽12,且穿槽12为沉孔结构,本实施例中,穿槽12的设计,便于紧固螺栓11在此处的旋接紧固操作,也方便后期对紧固螺栓11的旋离处理。具体的,夹持臂3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夹持臂3呈对称分布,本实施例中,两个夹持臂3的设计,保证了后续对物件夹持操作正常有序的进行。具体的,卡条5的尺寸与卡槽6内部的尺寸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卡条5的截面为半圆形结构,且卡条5卡接进对应的卡槽6中,进一步增加了前装置壳板1和后装置壳板2边侧部位的稳定连接效果。具体的,转动夹块8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轴孔14,本实施例中,轴孔14的设置,保证了对转动夹块8转接安装操作的正常进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在需要对物件进行夹持操作时,利用装配块4及其上设有的装配孔13,可对装置进行合适的安设,前装置壳板1和后装置壳板2内部安装的电机带动输出端传动连接的螺纹杆,螺纹杆带动插销上的齿轮转动,夹臂随着齿轮的转动而张开和闭合,在两部分夹持臂3相对的一侧壁面与夹持物体接触时,通过在两部分夹持臂3相对一侧的安装槽7内转接安设合适数量的转动夹块8,转动夹块8为“风车”结构,能够较大程度上匹配不同表面形状的物体,具备一定的夹取适配能力,刚接触时在转轴9的作用下,对应的转动夹块8会产生一定的转动匹配过程,为适配过程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夹持过程正常有序的进行,而在需要对前装置壳板1、后装置壳板2进行分离操作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包括前装置壳板(1)、后装置壳板(2)以及夹持臂(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装置壳板(1)和所述后装置壳板(2)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所述夹持臂(3)位于所述前装置壳板(1)和所述后装置壳板(2)的一侧,所述夹持臂(3)的壁面上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安装槽(7)的内部通过转轴(9)转接有多个转动夹块(8),且多个所述转动夹块(8)呈竖向排布,所述前装置壳板(1)与所述后装置壳板(2)之间异于所述夹持臂(3)的一侧安装连接有紧固螺栓(11),所述前装置壳板(1)的边侧位置一体成型有卡条(5),所述后装置壳板(2)表面上与所述卡条(5)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6),所述前装置壳板(1)的壁面上一体成型有装配块(4),所述装配块(4)内开设有装配孔(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用夹持装置,包括前装置壳板(1)、后装置壳板(2)以及夹持臂(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装置壳板(1)和所述后装置壳板(2)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所述夹持臂(3)位于所述前装置壳板(1)和所述后装置壳板(2)的一侧,所述夹持臂(3)的壁面上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安装槽(7)的内部通过转轴(9)转接有多个转动夹块(8),且多个所述转动夹块(8)呈竖向排布,所述前装置壳板(1)与所述后装置壳板(2)之间异于所述夹持臂(3)的一侧安装连接有紧固螺栓(11),所述前装置壳板(1)的边侧位置一体成型有卡条(5),所述后装置壳板(2)表面上与所述卡条(5)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6),所述前装置壳板(1)的壁面上一体成型有装配块(4),所述装配块(4)内开设有装配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杨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昌泓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