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胎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轮胎技术

技术编号:276755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34
本申请属于橡胶轮胎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胎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轮胎。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轮胎胎面,包括: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胶层的上层;所述第一胶层包括第一胶料;所述第二胶层包括第二胶料和第三胶料;所述第二胶料设置在所述第三胶料的两侧;所述第二胶料与所述第三胶料为不同胶料;所述第一胶料与所述第二胶料和所述第三胶料为不同胶料;本申请的轮胎胎面,能有效解决现有普通轮胎胎面性能单一,难以同时兼顾滚动阻力性能和高抗湿滑性能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胎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轮胎
本申请属于橡胶轮胎的
,尤其涉及一种轮胎胎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轮胎。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便利性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于汽车的需求日渐增长。衡量汽车的诸多性能中,对于轮胎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欧盟轮胎标签法同时对轮胎的滚动阻力及湿滑性能提出要求。因此,欧盟轮胎标签法的正式实施之后,低滚动阻力、高抗湿滑性能的轮胎更是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从理论上说,低滚动阻力配方通常具有较低的滞后损失,而高抗湿滑的配方,滞后损失相对较高。单一的胎面配方,若要同时兼顾低滚动阻力和高抗湿滑性能,配方设计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轮胎胎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轮胎,能有效解决现有普通轮胎胎面性能单一,难以同时兼顾滚动阻力性能和高抗湿滑性能的技术缺陷。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胎胎面,包括: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胶层的上层;所述第一胶层包括第一胶料;所述第二胶层包括第二胶料和第三胶料;所述第二胶料设置在所述第三胶料的两侧;所述第二胶料与所述第三胶料为不同胶料;所述第一胶料与所述第二胶料和所述第三胶料为不同胶料;其中,所述第一胶料,包括:天然橡胶、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炭黑、白炭黑、操作油、固体硅烷偶联剂、增粘树脂、防老剂、活性剂、促进剂和硫化剂;所述第二胶料,包括: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白炭黑、操作油、固体硅烷偶联剂、白炭黑加工助剂、抗湿滑树脂、防老剂、活性剂、促进剂和硫化剂;所述第三胶料,包括: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高顺式顺丁橡胶、白炭黑、操作油、固体硅烷偶联剂、白炭黑加工助剂、防老剂、活性剂、促进剂和硫化剂。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为1mm~5mm。次优选的,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为1mm~4mm。更优选的,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为2mm~3mm。作为优选,以两侧的第二胶料和所述第三胶料的宽度之和为100%,所述第二胶料的单侧宽度占胎面总宽度的15%-35%;所述第三胶料的宽度占胎面总宽度的30%-70%。优选地,所述第二胶料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胶料的两侧。作为优选,按重量份计,所述第一胶料包括:天然橡胶50~90份、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10~50份、炭黑30~60份、白炭黑5~20份、操作油0~10份、固体硅烷偶联剂0~5份、增粘树脂1~6份、防老剂0.5~4份、活性剂5~10份、促进剂1~3份和硫化剂2~6份;所述第二胶料包括: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干胶)20~80份、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干胶)20~80份、白炭黑90~130份、操作油0.5~30份、固体硅烷偶联剂14~26份、白炭黑加工助剂3~8份、抗湿滑树脂5~15份、防老剂2~6份、活性剂1~5份、促进剂1~5份和硫化剂1~5份;其中,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计算重量份时,以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的干胶部分计算;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计算重量份时,以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的干胶部分计算;所述第三胶料包括: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50~90份、高顺式顺丁橡胶10~50份、白炭黑30~70份、操作油0~20份、固体硅烷偶联剂4.8~16.8份、白炭黑加工助剂2~5份、防老剂2~6份、活性剂1~5份、促进剂1~5份和硫化剂1~5份。所述第一胶料和所述第三胶料中,所述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的苯乙烯的质量含量5%~25%;所述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的丁二烯中乙烯基的质量含量为10%~40%;所述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的玻璃化温度为-50~-75℃。所述第二胶料中,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的充油量≥37.5份,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的苯乙烯质量含量20%~40%,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的丁二烯中乙烯基质量含量30%~70%,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的重均分子量MW>100万,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的玻璃化温度为-20~-40℃;所述第二胶料中,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的充油量≥37.5份;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的苯乙烯质量含量5%~25%;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的丁二烯中乙烯基质量含量10%~40%;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的玻璃化温度为-50~-7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胶料中,所述炭黑的平均氮吸附比表面积为70~99103m2/kg;所述炭黑的压缩DBP吸收值为60~8010-5m3/kg。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胶料、所述第二胶料和所述第三胶料中,所述白炭黑的氮吸附比表面积为150~210103m2/kg。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胎胎面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胶料、第二胶料和第三胶料分别经各自螺杆挤出机进胶口进胶,然后,经各自的螺杆挤出机及流道挤出后,通过预口型部件压出并排列成预置形状,最后共同通过挤出口型部件,复合压出轮胎胎面;所述预口型部件包括第一层流道口和第二层流道口;所述第二层流道口对齐设置在所述第一层流道口顶壁上,所述第二层流道口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层流道口的内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使得所述第二层流道口的内部设有相邻三个子流道口,相邻三个所述子流道口包括中央子流道口和设置在所述中央子流道口两侧的侧边子流道口;所述第一胶料通过所述第一层流道口压出,所述第三胶料通过所述中央子流道口压出,所述第二胶料通过所述侧边子流道口压出;其中,所述第一胶料,包括:天然橡胶、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炭黑、白炭黑、操作油、固体硅烷偶联剂、增粘树脂、防老剂、活性剂、促进剂和硫化剂;所述第二胶料,包括: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白炭黑、操作油、固体硅烷偶联剂、白炭黑加工助剂、抗湿滑树脂、防老剂、活性剂、促进剂和硫化剂;所述第三胶料,包括: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高顺式顺丁橡胶、白炭黑、操作油、固体硅烷偶联剂、白炭黑加工助剂、防老剂、活性剂、促进剂和硫化剂。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胎,包括所述轮胎胎面或所述制造方法制得的轮胎胎面。本申请的轮胎胎面是基于现有轮胎设计的,通过将轮胎胎面划分为上下分布的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第一胶层包括第一胶料,第二胶层由第二胶料和第三胶料组成,并且第一胶料与第二胶料和第三胶料为不同胶料,而不同的胶料可以侧重于不同的性能,有利于平衡轮胎胎面的各种性能,使得整个轮胎胎面可以兼顾多种性能,有效提高轮胎的综合性,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兼顾多种性能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胶料、第二胶料和第三胶料,第一胶料为低生热高粘合胶料,第二胶料为高湿滑性能胶料,第二胶料为超低滚阻胶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又考虑了三种胶料的相互配合,三种胶料在复合压出后,经成型及硫化工序,三种胶料之间的界面相互交联,实际使用中不会出现不同胶料分离的问题。而且本申请采用多种胶料分别混炼成混炼胶,通过复合压出的方式作出轮胎胎面部件,再按轮胎常规生产方法制造出轮胎,采用本申请的轮胎胎面,能够同时提升胎面的滚阻性能及湿滑性能,提高轮胎标签等级。本申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胎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胶层的上层;/n所述第一胶层包括第一胶料;/n所述第二胶层包括第二胶料和第三胶料;所述第二胶料设置在所述第三胶料的两侧;所述第二胶料与所述第三胶料为不同胶料;所述第一胶料与所述第二胶料和所述第三胶料为不同胶料;/n其中,所述第一胶料,包括:天然橡胶、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炭黑、白炭黑、操作油、固体硅烷偶联剂、增粘树脂、防老剂、活性剂、促进剂和硫化剂;/n所述第二胶料,包括: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白炭黑、操作油、固体硅烷偶联剂、白炭黑加工助剂、抗湿滑树脂、防老剂、活性剂、促进剂和硫化剂;/n所述第三胶料,包括: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高顺式顺丁橡胶、白炭黑、操作油、固体硅烷偶联剂、白炭黑加工助剂、防老剂、活性剂、促进剂和硫化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胎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胶层的上层;
所述第一胶层包括第一胶料;
所述第二胶层包括第二胶料和第三胶料;所述第二胶料设置在所述第三胶料的两侧;所述第二胶料与所述第三胶料为不同胶料;所述第一胶料与所述第二胶料和所述第三胶料为不同胶料;
其中,所述第一胶料,包括:天然橡胶、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炭黑、白炭黑、操作油、固体硅烷偶联剂、增粘树脂、防老剂、活性剂、促进剂和硫化剂;
所述第二胶料,包括: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白炭黑、操作油、固体硅烷偶联剂、白炭黑加工助剂、抗湿滑树脂、防老剂、活性剂、促进剂和硫化剂;
所述第三胶料,包括: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高顺式顺丁橡胶、白炭黑、操作油、固体硅烷偶联剂、白炭黑加工助剂、防老剂、活性剂、促进剂和硫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为1mm~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特征在于,单侧的所述第二胶料的宽度占胎面总宽度的15%-35%;所述第三胶料的宽度占胎面总宽度的3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
所述第一胶料包括:天然橡胶50~90份、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10~50份、炭黑30~60份、白炭黑5~20份、操作油0~10份、固体硅烷偶联剂0~5份、增粘树脂1~6份、防老剂0.5~4份、活性剂5~10份、促进剂1~3份和硫化剂2~6份;
所述第二胶料包括: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20~80份、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20~80份、白炭黑90~130份、操作油0.5~30份、固体硅烷偶联剂14~26份、白炭黑加工助剂3~8份、抗湿滑树脂5~15份、防老剂2~6份、活性剂1~5份、促进剂1~5份和硫化剂1~5份;其中,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计算重量份时,以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一的干胶部分计算;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计算重量份时,以所述充油溶聚丁苯橡胶二的干胶部分计算;
所述第三胶料包括: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50~90份、高顺式顺丁橡胶10~50份、白炭黑30~70份、操作油0~20份、固体硅烷偶联剂4.8~16.8份、白炭黑加工助剂2~5份、防老剂2~6份、活性剂1~5份、促进剂1~5份和硫化剂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料和所述第三胶料中,所述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的苯乙烯的质量含量5%~25%;所述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的丁二烯中乙烯基的质量含量为10%~40%;所述非充油溶聚丁苯橡胶的玻璃化温度为-50~-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晖姚志敏王志远何顺雄周荣杰蒋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