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32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包括传送带和位于传送带首端的送料机构,沿所述传送带排列有若干放置框,放置框的底部为圆形,放置框与传送带转动连接,放置框的底部圆周上设有若干锯齿,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一侧均设有横向的齿条,放置框底部的锯齿与齿条啮合,传送带底部和底部的侧边均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输出端朝向传送带上的放置框,传送带连接有控制其间歇传动的传动机构。采用本技术方案,将零件放置至放置框内进行运输,对零件进行限位,避免连接自传送带上误掉落而造成损伤,同时利用冷却机构对转动的放置框内的零件进行冷却,对零件的各个面均冷却到位,保证冷却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件冷却运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件
,涉及一种零件冷却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装配的重要部件,随着现代汽车设备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类型的零部件的需求量也急速增加,对制造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高标准严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在现有技术生产零部件的过程中,零件成型后温度较高,需要将零件从刚刚铸造后的高温范围冷却至作用人员可操作的低温范围,冷却后才能进行零件的后续操作,防止零件过热损坏其他加工设备,且避免零件温度过高而导致后续加工变形,保证零部件的质量。若采用自然冷却方式对零部件进行冷却,耗时较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且市场上现有的冷却装置,在冷却时只能对零件的单面进行冷却,冷却效果较差,零件内部可能残余热量而未完全冷却定向,造成切割或钻孔过程中,零件内部变形。同时在零件放置在传送带上进行运输的过程中,零件受传送带运行的振动作用,极易自传送带上滚落或滑落,导致零件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冷却运输装置,解决零件易从传送带上掉落的问题,同时实现对零件的充分冷却,保证冷却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一种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包括传送带和位于传送带首端的送料机构,沿所述传送带排列有若干放置框,放置框用于放置零件,放置框的底部为圆形,放置框与传送带转动连接,放置框的底部圆周上设有若干锯齿,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横向的齿条,放置框底部靠近传送带边缘一侧的锯齿与齿条啮合;所述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侧边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输出端朝向传送带上的放置框;所述传送带连接有控制其间歇传动的传动机构。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送料机构能够将零件放入放置框内,零件在放置框内进行运输,放置框能够限制零件的位置,避免零件自传送带上误掉落。加之放置框的底部为圆形,且放置框底部设置的锯齿可与齿条啮合,当传送带带动放置框移动时,放置框上的锯齿与齿条产生相对运动,齿条为固定设置,则放置框进行转动。冷却机构的输出端只能对放置框内的零件的局部进行冷,但当放置框转动时,放置框内的零件随之转动,则使得零件的周向各个面均能受到冷却机构的冷却,保证对零件的冷却效果,避免零件在后续操作中产生形变。传动机构控制传送带间歇传动,传动机构控制传送带停止时,为送料机构向放置框内送料提供一定时间,避免送料不及时而导致空载,同时传送带间歇传动,适当增加传送带上零件停留的时间,防止传送带运行过快使零件受冷却机构的冷却作用时间过短而导致冷却不充分。进一步,传送带上横向排列的放置框间的间距相等。将传送带上横向设置的放置框的间距相等,明确放置框间的间距,同时结合送料机构的送料周期,便于设置传送带间歇运行的周期和速度,使得送料机构送料时,恰好有放置框位于送料机构的送料口处。进一步,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制冷片组件和/或吹气组件,制冷片组件设置在传送带上,吹气组件包括活塞缸、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活塞缸放置在传送带的侧边,活塞缸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竖向的活塞板,活塞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伸出活塞缸且连接有控制活塞杆水平往复移动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一气管的一端与活塞缸一端连通,第一气管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一分支管,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活塞缸远离第一气管的一端连通,第二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若干第二分支管,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位于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侧边,且朝向传送带上的放置框。制冷片组件能够制冷,直接与零件通过空气进行热传递,实现零件的冷却。而吹气组件通过动力机构控制,动力机构控制活塞杆水平往复移动,活塞杆移动带动活塞板移动,活塞板移动推动活塞缸内相对应一侧的气体,使气体经过对应的气管向放置框吹动,对放置框内的零件进行风冷。且活塞板向一侧移动时,推动活塞缸内该侧的气体向活塞缸外移动。此时活塞缸背离活塞板移动方向的一侧的空间增大,形成负压,将外部的气体重新吸入活塞缸,这样活塞板反向移动时,位于移动方向的一侧仍然有气体能够被推出活塞缸,保证吹气机构持续运作不中断,实现对放置框内零件的持续风冷。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不完全齿轮和动力源,所述传送带上的主动轮的中心轴上固定套接有辅助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位于辅助齿轮的侧边,不完全齿轮可与辅助齿轮啮合,动力源的输出端与不完全齿轮的中心轴连接,用于控制不完全齿轮转动。动力源驱动不完全齿轮转动,不完全齿轮上的轮齿与辅助齿轮啮合时,不完全齿轮转动,带动辅助齿轮转动,辅助齿轮转动则使同轴连接的主动轮的中心轴转动,驱使主动轮转动,此时主动轮转动能够带动传送带开始传动。当不完全齿轮的轮齿向远离辅助齿轮的一侧移动,直至不完全齿轮的轮齿未与辅助齿轮啮合时,辅助齿轮停止转动,则主动轮停止转动,传送带停止传送。进一步,放置框的侧面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滑动的滑门,滑门连接有控制其开闭的控制机构,放置框位于传送带首端的顶部时,开口朝向送料机构的送料端。放置框上设置开口,便于放置零件。而利用控制机构控制滑门滑动,实现开口的开闭,这样可控制只在进料和出料时将滑门打开,其余输送过程中将滑门闭合,避免零件自传送带上误掉落而造成损伤。进一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滑块、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滑块固定设置在滑门一端,所述第一滑槽位于传送带首端的上方,所述第二滑槽置于传送带首端的下方,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对传送带对称设置;开口设置在放置框的侧面时,滑块固定设置在滑门远离传送带的一端,第一滑槽由上往下朝远离传送带首端的一侧倾斜,第二滑槽由下往上朝远离传送带首端的一侧倾斜,滑块可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端部均与外部导通。设置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利用第一滑槽使滑门闭合,第二滑槽使滑门打开,完成滑门的自动开闭,结构简单,无需手动操作,也不用耗费能源。开口位于放置框的侧面时,放置框进行进料,滑门滑向开口的上方,放置框进料后,传送带启动,带动放置框移动,事先控制滑门顶部的滑块位于第一滑槽靠近传送带首端的一端的端口处,使得放置框上滑门的滑块移动正好滑入第一滑槽内,滑块沿第一滑槽进行滑动,加之第一滑槽倾斜设置,则滑块沿第一滑槽向下滑动,滑块带动滑门向下滑动,实现滑门对开口的遮挡,实现开口的闭合;第二滑槽实现滑门打开的过程与上述同理,移动至第二滑槽远离传送带首端一侧的放置框上的滑块正好与第二滑槽的端部相对,放置框继续随传送带移动,则放置框上的滑块滑入第二滑槽,加之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对设置,则滑块至第二滑槽内滑动能够完成复位,滑块向远离放置框的一侧移动,带动滑门同步移动,将开口打开,放置框随传送带继续传动,则在转动至开口朝向时完成出料。进一步,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边间纵向设有若干放置框,放置框的直径的若干整数倍小于或等于传送带的宽度,纵向设置的相邻放置框间的锯齿彼此啮合。传送带的两侧边间设置纵向的放置框,当传送带较宽而零件直径较小时,传送带的两侧边间设置一个放置框,且为了防止刚刚成型零件彼此粘连,一个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包括传送带和位于传送带首端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传送带排列有若干放置框,放置框用于放置零件,放置框的底部为圆形,放置框与传送带转动连接,放置框的底部圆周上设有若干锯齿,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横向的齿条,放置框底部靠近传送带边缘一侧的锯齿与齿条啮合;/n所述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侧边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输出端朝向传送带上的放置框;/n所述传送带连接有控制其间歇传动的传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包括传送带和位于传送带首端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传送带排列有若干放置框,放置框用于放置零件,放置框的底部为圆形,放置框与传送带转动连接,放置框的底部圆周上设有若干锯齿,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横向的齿条,放置框底部靠近传送带边缘一侧的锯齿与齿条啮合;
所述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侧边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输出端朝向传送带上的放置框;
所述传送带连接有控制其间歇传动的传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上横向排列的放置框间的间距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制冷片组件和/或吹气组件,制冷片组件设置在传送带上,吹气组件包括活塞缸、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
所述活塞缸放置在传送带的侧边,活塞缸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竖向的活塞板,活塞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伸出活塞缸且连接有控制活塞杆水平往复移动的动力机构;
所述第一气管的一端与活塞缸一端连通,第一气管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一分支管,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活塞缸远离第一气管的一端连通,第二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若干第二分支管,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位于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侧边,且朝向传送带上的放置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不完全齿轮和动力源,所述传送带上的主动轮的中心轴上固定套接有辅助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位于辅助齿轮的侧边,不完全齿轮可与辅助齿轮啮合,动力源的输出端与不完全齿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支军王宝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小马智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