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菜孢子繁殖〃三段式〃育苗培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69 阅读:5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薇菜孢子繁殖“三段式”育苗培蔸技术。它是利用薇菜孢子进行有性繁殖,通过人工控制环境和一系列促进根茎生长的措施,经过出苗、炼苗、培蔸三个阶段,形成可直接用于人工栽培的种蔸。该技术操作性强、繁殖系数大、经济、实用、易普及推广,经济、社会效益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薇菜孢子繁殖“三段式”育苗培蔸技术本专利技术属薇菜人工繁育种苗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利用薇菜孢子繁殖种蔸的技术。薇菜是一种野生蕨类植物紫萁(Osmunda juponica)及其近缘种分株紫萁(Osmunda cinnamomea)嫩叶加工成的山野菜,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我国薇菜的开发利用仅停留在野生资源的利用上,而野生资源分散,商品率低,且因为近几年掠夺式的采摘,资源日趋枯竭,进行人工栽培,组织规模化生产,满足日趋增长的市场需求,是合理利用薇菜资源的有效途径,人工栽培需要大量种蔸(紫其科植物的多年生根茎形成蔸状),野生状态下,薇菜自然繁殖能力差,利用野生种蔸不能提高社会产量,且难以满足大面积人工栽培的需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薇菜孢子繁殖“三段式”育苗培蔸技术,利用薇菜孢子数量大的优点,用有性繁殖的方法,可获得大量种蔸,从而可以满足大面积人工栽培对种蔸的需求。本技术专利技术是利用薇菜的孢子进行有性繁殖的方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和一系列促进根茎生长的措施,经过出苗、炼苗、培蔸三个阶段形成可以直接用于人工栽培的种蔸。采集薇菜呈绿色、基部微黄的成熟孢子叶,凉于室内通风处,待孢子囊开裂后用100目筛搜集孢子,将孢子盛于120目筛里,轻轻抖动,均匀播于经120℃,0.14MPa,30分钟高温蒸汽消毒处理的富含腐殖质的基质上,基质用木框盛装,置于室内阳光充足的窗边,用塑料拱-->棚保湿,使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基质田间持水量100~110%,温度控制在25~32℃之间,平均每天保证6小时以上光照,平均光照强度1500LX-2000LX,若光不足则用日光灯补光,以促进萌发,用NAA5mg/kg+KH2PO40.2%喷施基质,经3周后,孢子萌发,一个月后出现原叶体,三个月后出现孢子体幼苗,用多菌灵1000倍液浇施,10月初幼苗出齐后,采用一般的管理方法越冬,此为出苗阶段。翌年春(3月上旬),越冬后的幼苗返青后,经消毒处理后的营养土盛于塑料营养杯(袋)或回收的一次性塑料杯(底部打孔)里,用竹签打孔将苗植入,自然压实即可,初期用喷雾器喷雾浇水,定根后改用洒水壶,置于遮阳网下,用塑料拱棚保湿保温,5月初用0.5%KH2PO4喷施,每隔1天1次,持续2周,7月~8月揭膜,9月底覆膜越冬,此为炼苗阶段。孢子体幼苗经一年炼苗后,根系生长显著加快,羽叶形成,将幼苗于早春发叶前,将容器划破或倒出根团,埋植于上面有遮阳网已耕作好的苗圃地上,以农家肥作底肥,培蔸,5~6月叶面用“喷施宝”喷施3~4次并采取冬割草(地上部分),春翻蔸的办法促进根茎增粗生长,即为培蔸阶段。经2年培蔸,次年秋冬,种蔸形成,即可出圃上山栽植。薇菜孢子繁殖“三段式”育苗培蔸技术,是利用薇菜孢子进行有性繁殖方法,通过人工栽培,提高繁殖系数,获得大量种蔸。该技术操作性强、经济、实用,成体低,易普及推广,经济、社会效益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薇菜孢子繁殖“三段式”育苗培蔸技术,其特征是:(1).出苗阶段:采集薇菜呈绿色、基部微黄的成熟孢子叶,凉于室内通风处,待孢子囊开裂后用100目筛搜集孢子,将孢子盛于120目筛里,轻轻抖动,均匀播于经120℃,0.14MPa,30分钟 高温蒸汽消毒处理的富含腐殖质的基质上,基质用木框盛装,置于室内阳光充足的窗边,用塑料拱棚保湿,使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基质田间持水量100~110%,温度控制在25~32℃之间,平均每天保证6小时以上光照,平均光照强度1500LX-2000LX,若光不足则用日光灯补光,以促进萌发,用NAA5mg/kg+KH↓[2]PO↓[4]0.2%喷施基质,经3周后,孢子萌发,一个月后出现原叶体,三个月后出现孢子体幼苗,用多菌灵1000倍液浇施,10月初幼苗出齐后,采用一般的管理方法越冬,此为出苗阶段;(2).炼苗阶段:翌年春(3月上旬),越冬后的幼苗返青后,经消毒处理后的营养土盛于塑料营养杯(袋)或回收的一次性塑料杯(底部打孔)里,用竹签打孔将苗植入,自然压实即可,初期用喷雾器喷雾浇水,定根后改用洒水壶,置于遮阳 网下,用塑料拱棚保湿保温,5月初用0.5%KH↓[2]PO↓[4]喷施,每隔1天1次,持续2周,7月~8月揭膜,9月覆膜越冬,此为炼苗阶段;(3).培蔸阶段:孢子体幼苗经一年炼苗后,根系生长显著加快,羽叶形成,将幼苗于早春发叶前,将 容器划破或倒出根团,埋植于上面有遮阳网已耕作好的苗圃地上,以农家肥作底肥培蔸,5~6月叶面用“喷施宝”喷施3~4次并采用冬割草(地上部分),春翻蔸的办法促进根茎增粗生长,即为培蔸阶段,经2年培蔸,次年秋冬,种蔸形成,即可出圃上山栽植。...

【技术特征摘要】
1.薇菜孢子繁殖“三段式”育苗培蔸技术,其特征是:(1).出苗阶段:采集薇菜呈绿色、基部微黄的成熟孢子叶,凉于室内通风处,待孢子囊开裂后用100目筛搜集孢子,将孢子盛于120目筛里,轻轻抖动,均匀播于经120℃,0.14MPa,30分钟高温蒸汽消毒处理的富含腐殖质的基质上,基质用木框盛装,置于室内阳光充足的窗边,用塑料拱棚保湿,使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基质田间持水量100~110%,温度控制在25~32℃之间,平均每天保证6小时以上光照,平均光照强度1500LX-2000LX,若光不足则用日光灯补光,以促进萌发,用NAA5mg/kg+KH2PO40.2%喷施基质,经3周后,孢子萌发,一个月后出现原叶体,三个月后出现孢子体幼苗,用多菌灵1000倍液浇施,10月初幼苗出齐后,采用一般的管理方法越冬,此为出苗阶段;(2).炼苗阶段:翌年春(3月上旬),越冬后的幼苗返青后,经消毒处理后的营养土盛于塑料营养杯(袋)或回收的一次性塑料杯(底部打孔)里,用竹签打孔将苗植入,自然压实即可,初期用喷雾器喷雾浇水,定根后改用洒水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义发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民族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