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57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三后横梁、第四后横梁组件、座椅坑横梁和座椅坑纵梁,所述第三后横梁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锁扣组件,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左右对称上设置有第二锁扣组件,前支架与所述第一锁扣组件可解除式卡接,连杆机构组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锁扣组件可解除式卡接,所述连杆机构组的后部分别与所述座椅坑纵梁和所述座椅坑本体可拆卸式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结构简单、提高车身抗冲击的能力、提高整车扭转性能、提高第三排座椅的强度和利于第三排翻转座椅在翻转时能顺利脱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
,特别是涉及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的实用性和高效性使得汽车在现代生活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工具,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汽车的不同需求,人们开发出了各种不同功能的汽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汽车主要有两种功能:载人和载物,为了更好的利用汽车的内部空间,发挥出汽车的全部潜能,人们开发出了既能载人又能载物的商务型汽车。该种汽车一般都有三排座椅且车内空间大,人们通过对后排座椅的改装使得后排座椅在载人时正常放置,在载物时能折叠起来,使得车内空间增大。现有技术的第三排座椅如图1所示,仅可以向前翻转,将第三排座椅竖立放置,以减少座椅在不使用时的空间,来增大行李箱的空间,无法向后防撞入一个专门坑腔内,以达到后舱内在驾驶员之后的超大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车身抗冲击的能力、提高整车扭转性能、提高第三排座椅的强度和利于第三排翻转座椅在翻转时能顺利脱锁的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本技术的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三后横梁、第四后横梁组件、座椅坑横梁和左右对称纵向设置于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座椅坑横梁之间的座椅坑纵梁,所述第三后横梁、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所述座椅坑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大梁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三后横梁的顶部与后地板两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的前侧与所述后地板三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的后侧、所述座椅坑横梁的顶部和所述座椅坑纵梁的顶部分别与座椅坑本体两层式固定,所述座椅坑纵梁由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的后侧向下延伸至所述座椅坑横梁且其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所述座椅坑横梁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三后横梁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锁扣组件,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左右对称上设置有第二锁扣组件,后排座椅上可拆卸式固定有前支架和连杆机构组,所述前支架与所述第一锁扣组件可解除式卡接,所述连杆机构组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锁扣组件可解除式卡接,所述连杆机构组的后部分别与所述座椅坑纵梁和所述座椅坑本体可拆卸式铰接。本技术的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还可以是:所述第一锁扣组件包括左右对称两层式固定于所述第三后横梁左侧和/或右侧的第一锁扣本体,所述前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锁扣本体可解除式卡接。所述第二锁扣组件包括左右对称两层式固定于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左和/或右侧的第二锁扣本体,所述连杆机构组的中部分别与所述第二锁扣本体可解除式卡接。所述第二锁扣组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锁扣组件的高度,所述第二锁扣组件与所述第一锁扣组件的高度差为10-25mm。所述连杆机构组包括可拆卸式固定于后排座椅中部的第一连杆和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底部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座椅坑本体的前侧立面可拆卸式固定。所述连杆机构组包括左右对称可拆卸式固定于后排座椅后部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杆和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底部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座椅坑纵梁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第二连杆的上部设置有后支架,所述后支架与所述第二锁扣组件可解除式卡接。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包括围设形成封闭腔体结构的第四后横梁本体和第四后横梁盖板,所述第四后横梁本体和所述第四后横梁盖板的左右两侧均与左右两侧的所述后大梁两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盖板的前侧、所述第四后横梁本体的前侧和后地板在所述腔体结构的前侧三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盖板的后侧、所述第四后横梁本体的后侧和座椅坑本体在所述腔体结构的后侧三层式固定,所述第二锁扣组件与所述腔体结构的后侧立面两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本体和所述第四后横梁盖板的横截面均为“L”字形,所述第四后横梁本体的立面顶部、所述第四后横梁盖板的顶面前侧与所述后地板三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本体的底面后侧、所述第四后横梁盖板的立面底部与所述座椅坑本体三层式固定,所述第二锁扣组件与所述第四后横梁盖板的立面两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盖板的顶面前侧设置有向前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所述后地板和所述第四后横梁本体有重叠部分,所述第一翻边、所述后地板和所述第四后横梁本体的立面顶部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盖板的顶面到所述第一翻边的高度是其到所述第四后横梁本体底面高度的1/4-1/3。本技术的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三后横梁、第四后横梁组件、座椅坑横梁和左右对称纵向设置于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座椅坑横梁之间的座椅坑纵梁,所述第三后横梁、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所述座椅坑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大梁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三后横梁的顶部与后地板两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的前侧与所述后地板三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的后侧、所述座椅坑横梁的顶部和所述座椅坑纵梁的顶部分别与座椅坑本体两层式固定,所述座椅坑纵梁由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的后侧向下延伸至所述座椅坑横梁且其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所述座椅坑横梁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三后横梁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锁扣组件,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左右对称上设置有第二锁扣组件,后排座椅上可拆卸式固定有前支架和连杆机构组,所述前支架与所述第一锁扣组件可解除式卡接,所述连杆机构组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锁扣组件可解除式卡接,所述连杆机构组的后部分别与所述座椅坑纵梁和所述座椅坑本体可拆卸式铰接。这样,所述第三后横梁、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所述座椅坑横梁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所述第三后横梁、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所述座椅坑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大梁两层式固定,左右对称纵向设置于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座椅坑横梁之间的座椅坑纵梁,所述第三后横梁、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所述座椅坑横梁和左右两侧的所述后大梁组成了座椅安装的完整框架,所述座椅坑纵梁架设于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所述座椅坑横梁之间,增加了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与所述座椅坑横梁之间的传力通道,使汽车所受的碰撞力不但可以通过左右两侧的所述后大梁在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所述座椅坑横梁之间传递,还可以通过所述座椅坑纵梁在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所述座椅坑横梁之间传递。后排座椅上可拆卸式固定有前支架和连杆机构组,所述前支架与所述第一锁扣组件可解除式卡接,所述连杆机构组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锁扣组件可解除式卡接,所述连杆机构组的后部分别与所述座椅坑纵梁和所述座椅坑本体可拆卸式铰接,而所述第一锁扣组件两层式固定于所述第三后横梁上,所述第二锁扣组件两层式固定于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上,在使用后排座椅载人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连杆机构组的前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锁扣组件和所述第二锁扣组件卡接并锁定,将后排座椅的坐垫位置锁定在所述第三后横梁和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之间,而所述连杆机构组的后部分别与所述座椅坑本体和所述座椅坑纵梁两层式固定,即所述连杆机构组整体斜向支撑在后排座椅底部和所述座椅坑纵梁之间,而所述连杆机构组的中部正好与所述第二锁扣组件所在的位置重叠,因此可以直接将所述连杆机构组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锁扣组件进行锁定,增加所述连杆机构组与后排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三后横梁、第四后横梁组件、座椅坑横梁和左右对称纵向设置于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座椅坑横梁之间的座椅坑纵梁,所述第三后横梁、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所述座椅坑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大梁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三后横梁的顶部与后地板两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的前侧与所述后地板三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的后侧、所述座椅坑横梁的顶部和所述座椅坑纵梁的顶部分别与座椅坑本体两层式固定,所述座椅坑纵梁由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的后侧向下延伸至所述座椅坑横梁且其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所述座椅坑横梁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三后横梁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锁扣组件,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左右对称上设置有第二锁扣组件,后排座椅上可拆卸式固定有前支架和连杆机构组,所述前支架与所述第一锁扣组件可解除式卡接,所述连杆机构组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锁扣组件可解除式卡接,所述连杆机构组的后部分别与所述座椅坑纵梁和所述座椅坑本体可拆卸式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三后横梁、第四后横梁组件、座椅坑横梁和左右对称纵向设置于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座椅坑横梁之间的座椅坑纵梁,所述第三后横梁、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所述座椅坑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大梁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三后横梁的顶部与后地板两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的前侧与所述后地板三层式固定,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的后侧、所述座椅坑横梁的顶部和所述座椅坑纵梁的顶部分别与座椅坑本体两层式固定,所述座椅坑纵梁由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的后侧向下延伸至所述座椅坑横梁且其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和所述座椅坑横梁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三后横梁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锁扣组件,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左右对称上设置有第二锁扣组件,后排座椅上可拆卸式固定有前支架和连杆机构组,所述前支架与所述第一锁扣组件可解除式卡接,所述连杆机构组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锁扣组件可解除式卡接,所述连杆机构组的后部分别与所述座椅坑纵梁和所述座椅坑本体可拆卸式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组件包括左右对称两层式固定于所述第三后横梁左侧和/或右侧的第一锁扣本体,所述前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锁扣本体可解除式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扣组件包括左右对称两层式固定于所述第四后横梁组件左和/或右侧的第二锁扣本体,所述连杆机构组的中部分别与所述第二锁扣本体可解除式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扣组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锁扣组件的高度,所述第二锁扣组件与所述第一锁扣组件的高度差为10-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型座椅的车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组包括可拆卸式固定于后排座椅中部的第一连杆和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底部的第一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春柳李直腾周文斌龙航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