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1119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影装置,其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的线接触压力在0.5~2g/mm之间,送粉辊表面部分的单元密度不大于10cells/mm,且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df(V1+V2)/V1<10;其中,d表示送粉辊表面部分的单元密度;f表示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的线接触压力;V1表示显影辊工作时的旋转线速度;V2表示送粉辊工作时的旋转线速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的扭矩能够降低到0.6Kgf.cm以下,并使送粉辊与显影辊的摩擦损耗降低,延长显影装置的寿命,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显影装置所需的驱动扭矩,缓解成像设备的驱动负载压力,提高成像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激光类成像设备中的显影装置
技术介绍
在激光类成像设备中,例如激光打印机、激光复印机或传真机 等,都设置有对形成于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目前的显影装置通常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盒体,其内设有搅拌架; 可旋转地支撑于盒体上的显影辊和送粉辊;用于控制显影辊上显影剂 层厚度的出粉刀,包括刀架和固定在刀架上的刀片,该刀片具有与所 述显影辊形成弹性接触的自由端。其中,显影辊是由一根钢轴以及环 绕在钢轴上的橡胶层组成,该橡胶层可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送粉辊 是由一根钢轴以及环绕在钢轴上的发泡海绵层组成,该发泡海绵层可 被压縮。上述激光类成像设备的主要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待打印或者 复印的图像或者文字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接着,由送粉 辊向显影辊输送显影剂,进而再由显影辊利用显影剂对感光鼓上的静 电潜像迸行显影,即在感光鼓上有图像或文字的区域填充均匀的显影 剂;最后,将该显影剂填充的图像或者文字转印到介质上,再经过定 影,从而得到图像或文字。在上述显影过程中,带有微弱电量的显影 剂微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显影辊的外表面运动到感光鼓上的静电 潜像区域。显影剂微粒在显影辊表面的厚度与均匀度,将直接影响感 光鼓上用显影剂填充的图像质量,其最终结果将直接影响打印或者复 印品质。出粉刀调节被吸附到显影辊上的显影剂层厚度,与此同时, 利用出粉刀与显影剂间的摩擦,使显影剂带一定的电荷。在显影辊电 势变动和显影辊所形成的磁场的双重作用下,显影剂微粒在显影辊外 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均匀的显影剂层。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出粉刀的自由端平行于显影辊中轴沿其外 圆柱面在显影辊的显影区域延展,该自由端与显影辊的外圆柱面保持 弹性接触,该弹性由出粉刀本身的材质及形状构造提供。装配出粉刀 使其定位之前,其自由端与显影辊的外圆柱面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过 盈量,出粉刀定位之后,出粉刀自由端接触显影辊的外圆柱面,该过 盈量迫使出粉刀刀身发生弹性变形,进而获得适当的弹力,使出粉刀 自由端与显影辊的外圆柱面之间形成弹性接触。在现有技术中,与显 影辊表面保持弹性接触的出粉刀自由端具有较为锐利的刃口,使自由 端与显影辊表面的接触面积非常小,几乎是线接触。由于出粉刀所必 须具备的弹性决定了其具有较大的硬度,显影装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其显影辊表面将受到出粉刀的长时间摩擦,致使显影辊表面逐步产生 划痕,导致显影辊表面显影剂沉积不均匀,或出现无显影剂吸附的空 白区域,进而严重影响打印效果。在上述显影装置的安装机构中,搅拌架、送粉辊和显影辊通常在 轴向相互平行布置,在显影装置的使用过程中,上述旋转件中的一个 受到激光类成像设备的驱动而进行工作,而阻力形成的扭矩对打印品 质、显影装置寿命、机器寿命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阻力的扭矩主要来 源于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以及显影辊与出粉刀之间。而送粉辊与显影 辊之间产生的阻力扭矩主要受到显影辊的硬度、表面粗糙度、表面处 理工艺、送粉辊的海绵体硬度、送粉辊海绵体与显影辊的压縮量等因 素的综合影响。由于显影辊与送粉辊、出粉刀均保持弹性接触关系,即,橡胶 层和发泡海绵层会产生一定的压縮量,因此当显影辊处于转动的工作 状态时,显影辊与送粉辊和出粉刀之间均存在一定的摩擦力,长时间 的摩擦会使得显影辊产生一定的磨损。如果送粉辊、显影辊和出粉刀 的选材不合适或者工艺尺寸超出一定的误差范围,那么显影辊上的橡 胶层的压縮量可能会超出预定的压縮量,使得显影辊与送粉辊和出粉 刀之间的摩擦力显著增大,尤其是出粉刀与显影辊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急剧增大,显影辊的磨损会更加严重,同时显影装置的输入扭矩也将 增加,易造成齿轮等传动件的变形,使得显影装置不能正常的工作, 甚至会影响打印机等激光类成像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感光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的可视状况,即显影剂图像, 受到显影区域内显影剂的供应量和电特性的影响。显影区域内显影剂 的供应量和电特性由显影剂粘附在显影辊的外圆周面上的状况或显影 剂层的形成状况所决定。在显影辊的外圆周面上的显影剂层的形成状 况主要由出粉刀抵靠显影辊的外圆周面的状态决定。因而,感光鼓表 面上的显影剂图像受到出粉刀抵靠显影辊的外圆周面的状态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所需驱动扭矩的显影装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出粉刀对显影辊的刮擦和磨损的显影装置。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 显影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盒体;可旋转地支撑于盒体上的 显影辊和送粉辊,所述显影辊与送粉辊之间形成挤压接触;用于控制 显影辊上显影剂层厚度的出粉刀,该出粉刀具有与所述显影辊形成弹 性接触的自由端;其中,所述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的线接触压力在 0.5 2g/mm之间,送粉辊表面部分的单元密度不大于10cells/mm,且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 df(Vl+V2)/VK 10 ;其中,d表示送粉辊表面部分的单元密度,单位是cells/mm; f 表示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的线接触压力,单位是g/mm, VI表示显影 辊工作时的旋转线速度,单位是mm/sec, V2表示送粉辊工作时的旋 转线速度,单位是咖/sec。较好地,所述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的线接触压力在1.5~2g/mm 之间;所述送粉辊表面部分的单元密度在l 5cells/mm之间。所述送粉辊表面部分为聚酯或聚醚类材料制成的海绵。为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所述出粉刀的自由端包括一接触 部和一延长部;所述接触部在横截面上呈第一圆弧段,其曲率半径在 0.2mm lmm之间。通过将出粉刀与显影辊发生接触的自由端设计为圆 弧形状,将两者之间的线接触方式改变为曲面接触方式,使两者在接 触区域的接触平滑特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这样, 一方面可以减少 由于线接触导致的刮擦,另一方面这种圆弧形状的自由端可以依靠圆 弧受力产生的弹性形变,向显影辊施加稳定而且可靠的接触弹力。所述延长部可在横截面上呈第二圆弧段,其曲率半径大于或等 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且第一圆弧段与第二圆弧段位于它们 公切线的同一侧。此外,所述延长部还可在横截面上呈直线段,该直线段与所述 第一圆弧段相切或相交。所述接触部与显影辊的公共弦同所述接触部在与延长部连接处 的切线之间形成的角度范围是20° 60° ,更优的角度范围是40° ~ 50° 。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的线接触压力和送粉辊表 面部分的单元密度,且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使送粉 辊与显影辊之间的扭矩能够降低到0.6Kgf ,cm以下,并使送粉辊与 显影辊的摩擦损耗降低,延长显影装置的寿命,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显 影装置所需的驱动扭矩,缓解成像设备的驱动负载压力,提髙成像设 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出粉刀的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出粉刀的横断面图4是图3所示出粉刀的自由端与显影辊接触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图4所示的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显影装置1包 括具有显影剂容纳仓2的盒体3,该容纳仓2内设有搅拌架4,用 于对显影剂进行搅拌;显影辊5和送粉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用于容纳显影剂的盒体; 可旋转地支撑于盒体上的显影辊和送粉辊,所述显影辊与送粉辊之间形成挤压接触; 用于控制显影辊上显影剂层厚度的出粉刀,该出粉刀具有与所述显影辊形成弹性接触的自由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的线接触压力在0.5~2g/mm之间,送粉辊表面部分的单元密度不大于10cells/mm,且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 df(V1+V2)/V1<10; 其中,d表示送粉辊表面部分的单元密 度,单位是cells/mm;f表示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的线接触压力,单位是g/mm,V1表示显影辊圆周表面工作时的旋转线速度,单位是mm/sec,V2表示送粉辊圆周表面工作时的旋转线速度,单位是mm/se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本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