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静电复制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132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静电复制术。图像静电复制载体由金属底板(1),中间导电稳定层(2)及光电体层(3)组成。中间导电稳定层组成材料是细颗粒结构及因其塑性变形能力而保持了光电导体层(3)与中间导电稳定层(2)间的组成物的密实性。(*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静电复制术,更具体说,涉及到图像的静电复制载体。本专利技术可在与生产复印机、医疗和工业探伤用X射线机直接相关的静电复制术中使用,也可用于记录电子计算机输出数据的装置,直接制备印刷版的激光记录装置,激光照像机输出装置-打印机,照相排版机,地震示波仪,焊缝控制装置和航空摄影。现有的问题是,要专利技术一种图像的静电复制载体,这种载体在温度范围为293~318°K的使用条件下仍能维持其使用性能,寿命及光电参数,在温度为223°K的条件下运送时,仍能保持其耐寒性和抗寒性。公知的图像的静电复制载体(SUA1191877)由金属底板,光电导体层和中间导电稳定层组成。该中间稳定层处于金属底板和光电导体层之间,由能阻碍从金属底板上析出晶体、与光电导体层的结合要比与金属底板的结合更为牢固的材料组成。在公知的这种载体内,由于各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塑性变形破坏了光电导体层与中间导电稳定层结合的密实性。因此,这类静电复制载体在温升至318°K的条件下使用时,其光电导体层的光电参数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而在温度降至223°K的条件下搬运时,又会损坏光电导体层。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专利技术用这样一种中间导电稳定层的图像静电复制载体,这种稳定层,在因光电导体层和稳定层的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塑性变形时,仍能保持这两层结合的密料性,从而确保提高光电导体层的光电参数的稳定性,进而确保了图像静电复制载体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图像静电复制载体的光电导体层的光电参数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改善图像静电复制载体的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在搬运后和/或经受恶劣环境温度影响后仍能确保图像复制载体的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任务的解决方案是,图像静电复制载体由金属底板和光电导体层,及配置在金属底板上的并能确保这两层间的电连结的中间导电稳定层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此稳定层由尺寸为0.5~5μm的微粒材料构成。这种材料在其以绝对温度计算的熔化温度的0.5~0.6倍温度之间时其变形速率为10-1-10-4mm/min。最好选用铅-锡合金作为中间导电稳定层材料。也可选用铋-锡合金作为此稳定层的材料。还可以选用铋-铅合金为此稳定层的材料。本专利技术靠由0.5~5μm的细粒材料构成的、当在其以绝对温度计的熔化温度的0.5~0.6倍之间时变形速率为10-4-10-4mm/min的材料制成的中间导电稳定层来提高图像静电复制载体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这是因为,即使光电导体层和中间导电稳定层因线膨胀导数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时,也不会破坏光电导体层的工作能力。因此,这就减少了非常稀少的铝坯和贵重的光电导体材料的消耗。采用这种稳定层,能阻止非金属杂质和化合物渗入到光电导体层中。这样,由于去掉了制备金属板时的电化学工序,而减化了图像静电复制载体的制作工艺。而且,在为重新利用金属底板而从其上取下废光电导体层的过程中降低了劳动强度。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该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图像静电复制载体的纵剖面图。图像静电复制载体由金属底板1,配置在金属底板1上的,中间导电稳定层2及配置在稳定层2上并与其有电连结的光电导体层3组成。稳定层2是由尺寸为0.5~5μm的细粒材料制成,此材料在其以绝对温度计的熔化温度的0.6~0.5倍期间内,其变形速率为10-1-10-4mm/min。光电导体层3如由添加氧化物的玻璃状硒制作,稳定层2,由如锡-铅合金制作,这两层间的结合非常牢固。护散到硒光电导体3内的锡-铅合金原子能促使形成中间分子间的横向连结,故能保证图像静电复制载体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稳定性及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和贮存时不受损伤。即使到达-100℃以下的低温,锡-铅低共熔合金也不会发生脆性破坏。涂在金属底板上的、由锡-铅低共熔合金制作的稳定层的颗粒尺寸不应超过5μm。这样,它在加热至以绝对温度计的锡-铅合金熔化温度的0.6倍时,也能保持细粒结构。要求加热到这一温度,首先是为了发展扩散质量转移。其次,是为了在晶界内产生晶格位错的攀移和漂移。第三,是为了在晶界上攀移位错,要不,就不可能在晶界上滑移。稳定层2阻止非金属杂质渗入到光电导体层3中并与之化合,而且还复盖住金属底板1的表面上析出的大量晶体晶核。因而,它能提高光电导体层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图像复制载体的可靠性。在需要取下用过的或机械损伤的光电导体层3时,应将图像静电复制载体加热至给定温度。例如,在更换由玻璃状制作的光电导体层3时,应将该载体加热到353°K。在这一温度下,硒急剧变软,降低了渗入到稳定层2内的成份的原子间结合牢度,也增强了它们光电导体层3的结合。因此,由层2和3间形成的组成物从金属底板分开了。此后,金属底板1又可重新用于制作图像静电复制载体。具有中间导电稳定层的图像静电复制载体的可靠使用性能解释如下。渗入到光电导体层3的合金层2的原子促进了分子间形成横向连接,从而可保证在温度低到232°K的条件下贮存运输中,或在高到318°K的温度条件使用时的光电导体层3与稳定层2之间的可靠连结。在使用中,当温度高到这种材料的以绝对温度计的熔化温度的0.6倍时,由于线膨胀系数的不同,在稳定层2和光电导体层的分齐面上产生塑性变形。当运输和贮存图像静电复制载体的温度高达此材料的以绝对温度计的熔化温度的0.5倍时,颗粒尺寸为0.5~5.0μm的稳定层2的材料具有近似为30%的相对延伸率的这一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因此而不使光电导体层3与稳定层2间的组成物密实性遭到破坏。当稳定层的塑性变形速率大于10-1mm/min时,在层2与层3间的边界上的晶格会产生相当大的不完善性,引起原子连结的破裂,这是造成这两层之间的组成物密实性破坏的原因。因而,也就是使图像静电复制载体结构损坏的根源。当稳定层2材料塑性变形速率较小时,如,等于10-4mm/min时,这时的稳定层材料有相对延伸率近似为2000%的塑性变形能力,所以稳定层2与光电导体层3之间的分齐面上的原子连结不会破裂。正是因为稳定层2具有这样大的相对延伸率,所以不会使层2与层3之间的界面上的组成物破裂。在温度为其以绝对温度计的熔化温度的0.5至0.6倍时,经常以高达10-1mm/min的速率进行塑性变形的稳定层2的材料,其粒度尺寸应为0.5至5μm。因为,材料粒度越细,韧性越好,其抗塑性变形能力也就越大。获得超细颗粒是件复杂的事情。为了保证稳定层2同金属底板1之间所必须具备的粘附力,需在353°K的温度下进行冷凝沉积(将稳定层2的材料沉积到底板1上),晶核长成晶胞(OCTPOBKa),并在上述温度下凝聚成尺寸为0.5或更大一些的晶粒。制取超细颗粒是不合适的。因为,如果颗粒太细就不会有足够的塑性流动。材料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超过希望塑性变形能力的多少倍,这也要由晶粒边界上的滑动来决定。这种滑动是通过攀移和滑移在界面内形成的非断裂位错运动产生的。对于具有大于5μm的晶粒来说,在其晶界上可以探测到对滑动有较大的阻力存在。这会造成稳定层2所具有的异常变形能力的丧失。当塑性变形速度大于10-1mm/min时,滑移进程占优势;当塑性变形速度小于10-4mm/min时,扩散蠕变就是主要的;当塑性变形速率在10-1至10-4mm/min之间时,沿晶粒边界的滑移逐渐占优势。当高速塑性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图像静电复制载体由金属底板(1),光电导体层(3)以及将两者电连结、且配置在金属底板(1)上的中间导电稳定层(2)组成,其特征在于,中间导电稳定层是由尺寸为0.5~5μm的细粒材料制作,当温度为该材料的以绝对温度计的熔化温度的0.5~0.6倍时,其变形速率为10↑[-1]到10↑[-4]mm/mi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瑞斯埃弗纳斯维奇采真科夫伊夫珍尼格里高里维奇卡柴诺夫亚里山大尼古拉维奇伊夫斯特罗波夫埃林娜塞瑞温娜阿特波莱维斯卡亚
申请(专利权)人:保瑞斯埃弗纳斯维奇采真科夫伊夫珍尼格里高里维奇卡柴诺夫亚里山大尼古拉维奇伊夫斯特罗波夫埃林娜塞瑞温娜阿特波莱维斯卡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U[苏联]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