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撕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78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撕膜机,其包括一上剥膜件,上剥膜件的上轮组具有反方向转动的第一、第二上轮杆,一下轮组包括反方向转动的第一、第二下轮杆,多个第一皮带,其两端分别环绕第一上轮杆及第一下轮杆,多个第二皮带,其两端分别环绕第二上轮杆及第二下轮杆;而一中间轮组的第一、第二、第三中轮杆分别抵压多个第一、第二皮带的中间位置,让多个第一、第二皮带以一角度朝向撕膜机的后端方向向上弯折延伸;以使多个第一、第二皮带之间所夹持的薄膜能通过上轮组后端的一导引组件,准确掉落于一上容纳箱内。纳箱内。纳箱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撕膜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撕膜机,尤指一种可以有效缩短长度,以顺利安装在较小室内规格长度的厂房内的撕膜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印刷电路板的制造过程中,基板在曝光之前,皆会在基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形成光阻层及黏附于光阻层表面的薄膜,在曝光之后,再将薄膜剥离以使光阻层外露,以进行后续的显影及蚀刻程序。而现有以撕膜机剥离薄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压花轮在薄膜表面上滚压之后,再以黏轮将薄膜剥离。但在压花轮施力滚压的过程中,很容易因施力滚压的力道过大,而造成光阻层及基板的损坏。
[0003]因此,如中国台湾公告号为I647987的专利自动剥膜机及其剥膜方法所示,提供了一种将薄膜剥离的自动剥膜机,其主要包括输送单元、阻挡单元、夹持单元、辗压单元、第一吹气单元以及剥膜单元。其剥膜方法先以输送单元输送平板,再以阻挡单元阻挡于平板的前端缘,同时以夹持单元夹持定位平板,之后再使辗压单元移动以辗压平板的前端缘,使平板上的至少一薄膜的前端缘产生至少一平行于平板前端缘的皱折,同时以第一吹气单元吹动并掀起至少一薄膜前端缘所产生的至少一皱折,而在辗压单元及夹持单元复位之后,则让平板继续移动,使剥膜单元延着至少一薄膜的前端缘将至少一薄膜剥离。
[0004]上述剥膜单元还包括一上剥膜件及一下剥膜件,上剥膜件及下剥膜件分别位于后输送段的上、下两端,用于剥离基板上的至少一薄膜。上剥膜件包括相邻的第一上皮带轮组及第二上皮带轮组,且第一上皮带轮组与第二上皮带轮组以反向的方向转动,以夹带基板上方的薄膜,并向上斜向移动薄膜以置放于剥膜机前端上方的一容纳箱内;而下剥膜件包括相邻的第一下皮带轮组及第二下皮带轮组,且第一下皮带轮组与第二下皮带轮组以反向的方向转动,以夹带基板下方的薄膜,并向下斜向移动薄膜以置放于剥膜机下方的另一容纳箱内。
[0005]但,上述的一容纳箱设置于剥膜机前端的前输送段的上方,其与剥膜机配置在同一直在线,如此一来,为了增加放置容纳箱的空间,将使得整个剥膜机(撕膜机)的长度需要大幅延长,而无法顺利安装在较小室内规格长度的厂房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提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撕膜机,能解决现有剥膜机的整体长度太长而无法安装在较小室内规格厂房内的问题,而能将撕膜机的整体长度大幅降低,以节省容纳及安装空间,让剥膜作业能顺利完成。
[0008]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撕膜机的前端具有前输送段,用于输送薄板使其沿着由前端朝向后端的输送方向移动,薄板通过阻挡单元及夹持单元的阻挡定位,再
通过一组压花轮在薄膜表面上滚压之后,让薄板继续延着后输送段向后输送,同时通过上剥膜件的多个第一皮带与多个第二皮带的夹持以剥离薄板上方的薄膜,让薄膜斜向向上移动而掉落于上容纳箱内,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在于:上剥膜件包括上轮组、中间轮组及下轮组,上轮组包括间隔并列且以反方向转动的第一上轮杆及第二上轮杆,下轮组包括间隔并列且以反方向转动的第一下轮杆及第二下轮杆,多个第一皮带的两端分别环绕第一上轮杆及第一下轮杆,多个第二皮带的两端分别环绕第二上轮杆及第二下轮杆;中间轮组包括间隔并列的第一中轮杆、第二中轮杆及第三中轮杆,第一中轮杆、第二中轮杆及第三中轮杆分别抵压于多个第一皮带与多个第二皮带的中间位置,以让多个第一皮带与多个第二皮带先以撕膜机的前端方向向上延伸,再以一角度朝向撕膜机的后端方向向上延伸;上容纳箱位于该上轮组的后端下方;以及上轮组的后端具有导引组件,用于导引多个第一皮带与多个第二皮带之间所夹持的薄膜,以准确掉落于上容纳箱内。
[0009]其中,本技术还包括一下剥膜件,上剥膜件及下剥膜件分别位于后输送段的上、下两端,用于剥离薄板上的至少一薄膜。
[0010]其中,导引组件包括上导引件及下导引件,上导引件与下导引件之间具有一导引通道,用于限位并让多个第一皮带与多个第二皮带之间所夹持的薄膜通过。
[0011]其中,上述第一上轮杆具有轴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环形槽;上导引件包括多个间隔并列的上弧形杆,多个上弧形杆的一端穿过多个第一环形槽的底部,多个上弧形杆的另一端分别以远离第一上轮杆的后端方向向后延伸。而第二上轮杆具有轴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环形槽,下导引件包括多个间隔并列的下弧形杆,多个下弧形杆的一端穿过多个第二环形槽的顶部,多个下弧形杆的另一端分别以远离第二上轮杆的后端方向向后延伸。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侧剖面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撕膜机1
ꢀꢀꢀꢀꢀꢀꢀꢀꢀꢀꢀꢀꢀꢀꢀꢀꢀꢀꢀꢀꢀ
薄板11
[0018]薄膜111,112
ꢀꢀꢀꢀꢀꢀꢀꢀꢀꢀꢀꢀꢀꢀꢀꢀꢀ
前输送段12
[0019]阻挡单元13
ꢀꢀꢀꢀꢀꢀꢀꢀꢀꢀꢀꢀꢀꢀꢀꢀꢀꢀ
夹持单元14
[0020]压花轮15
ꢀꢀꢀꢀꢀꢀꢀꢀꢀꢀꢀꢀꢀꢀꢀꢀꢀꢀꢀꢀ
吹气单元16
[0021]后输送段17
ꢀꢀꢀꢀꢀꢀꢀꢀꢀꢀꢀꢀꢀꢀꢀꢀꢀꢀ
上容纳箱18
[0022]下容纳箱19
ꢀꢀꢀꢀꢀꢀꢀꢀꢀꢀꢀꢀꢀꢀꢀꢀꢀꢀ
上剥膜件2
[0023]第一皮带21
ꢀꢀꢀꢀꢀꢀꢀꢀꢀꢀꢀꢀꢀꢀꢀꢀꢀꢀ
第二皮带22
[0024]上轮组23
ꢀꢀꢀꢀꢀꢀꢀꢀꢀꢀꢀꢀꢀꢀꢀꢀꢀꢀꢀꢀ
第一上轮杆231
[0025]第二上轮杆232
ꢀꢀꢀꢀꢀꢀꢀꢀꢀꢀꢀꢀꢀꢀꢀ
第一环形槽233
[0026]第二环形槽234
ꢀꢀꢀꢀꢀꢀꢀꢀꢀꢀꢀꢀꢀꢀꢀ
中间轮组24
[0027]第一中轮杆241
ꢀꢀꢀꢀꢀꢀꢀꢀꢀꢀꢀꢀꢀꢀꢀ
第二中轮杆142
[0028]第三中轮杆243
ꢀꢀꢀꢀꢀꢀꢀꢀꢀꢀꢀꢀꢀꢀ
下轮组25
[0029]第一下轮杆251
ꢀꢀꢀꢀꢀꢀꢀꢀꢀꢀꢀꢀꢀꢀꢀꢀꢀꢀ
第二下轮杆252
[0030]下剥膜件3
ꢀꢀꢀꢀꢀꢀꢀꢀꢀꢀꢀꢀꢀꢀꢀꢀꢀꢀꢀꢀꢀꢀ
第一下皮带轮组31
[0031]第二下皮带轮组32
ꢀꢀꢀꢀꢀꢀꢀꢀꢀꢀꢀꢀꢀꢀꢀ
导引组件4
[0032]上导引件41
ꢀꢀꢀꢀꢀꢀꢀꢀꢀꢀꢀꢀꢀꢀꢀꢀꢀꢀꢀꢀꢀ
上弧形杆411
[0033]下导引件42
ꢀꢀꢀꢀꢀꢀꢀꢀꢀꢀꢀꢀꢀꢀꢀꢀꢀꢀꢀꢀꢀ
下弧形杆421
[0034]导引通道4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撕膜机,用于剥离一薄板上的至少一薄膜,输入薄板的一端界定为该撕膜机的前端,输出薄板的一端界定为该撕膜机的后端,该撕膜机的前端具有一前输送段,用于输送薄板使其沿着由前端朝向后端的输送方向移动,薄板通过一阻挡单元及一夹持单元的阻挡定位,再通过一组压花轮在薄膜表面上滚压之后,让薄板继续延着一后输送段向后输送,同时通过一上剥膜件的多个第一皮带与多个第二皮带的夹持以剥离薄板上方的薄膜,让薄膜斜向向上移动而掉落于一上容纳箱内,其特征在于:该上剥膜件还包括一上轮组、一中间轮组及一下轮组,该上轮组包括间隔并列且以反方向转动的一第一上轮杆及一第二上轮杆,该下轮组包括间隔并列且以反方向转动的一第一下轮杆及一第二下轮杆,该多个第一皮带的两端分别环绕该第一上轮杆及该第一下轮杆,该多个第二皮带的两端分别环绕该第二上轮杆及该第二下轮杆;该中间轮组包括间隔并列的一第一中轮杆、一第二中轮杆及一第三中轮杆,该第一中轮杆、该第二中轮杆及该第三中轮杆分别抵压该多个第一皮带与该多个第二皮带的中间位置,以让该多个第一皮带与该多个第二皮带先以该撕膜机的前端方向向上延伸,再以一角度朝向该撕膜机的后端方向向上延伸;该上容纳箱位于该上轮组的后端下方;以及该上轮组的后端具有一导引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亚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鸿仁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