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697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6
一种轴承系统,用以解决现有马达或风扇易因转动构件碰撞而产生振动与噪音的问题。系包含:一衬套,由一轴孔连通该衬套的内部与外部;两个轴承,轴向相对地位于该衬套的内部,该两个轴承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及一转轴,贯穿该两个轴承且第一端穿出该轴孔,该转轴的环周面连接一外凸部,该外凸部位于该间隔空间中,该外凸部能够在该转轴转动时与各轴承的轴向端面之间形成一动压间隙。面之间形成一动压间隙。面之间形成一动压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马达或风扇的构件,尤其是一种可安装于马达或风扇中的轴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请参照图1,其是一种现有的风扇9,该现有的风扇9具有一轴座91、一轴承系统92、一转子93及一定子94。该轴承系统92具有一轴筒921组装结合于该轴座91,一含油轴承922组装在该轴筒921内部,一密封塞923封闭该轴筒921的底部,一耐磨垫924设于该密封塞923内。该转子93具有一轴杆931贯穿该含油轴承922,该轴杆931的底端抵接该耐磨垫924,该轴杆931外周面结合有一扣片932,该扣片932位于该含油轴承922下方,该轴杆931顶端结合有一轮毂933,该轮毂933的外周面连接有多个扇叶934,该轮毂933的内周面则连接有一磁性件935。该定子94结合于该轴筒921的外周并与该磁性件935径向相对,以驱动该转子93旋转。类似于该现有的风扇9的一实施例已公开于中国台湾公告第M247713号专利案当中。
[0003]上述现有的风扇9运作时,其轴杆931若有向上飘移的现象,将可通过该扣片932挡在该含油轴承922底端而限制该轴杆931的轴向位移;但是,该扣片932将反复碰撞该含油轴承922底端,使该转子93的旋转因振动而不平稳,同时也会产生噪音。
[0004]有鉴于此,现有风扇的轴承系统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可限制转轴的轴向位移,并大幅减少转轴碰撞轴承的轴向端面的状况。
>[0006]本专利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其转轴的底端可以维持腾空而不摩擦其他构件。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其转轴与轴承之间可以产生更平均的油膜。
[0008]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可具有更佳的防漏油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0]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记载的元件及构件使用“一”或“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专利技术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的概念也包括复数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0011]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含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形态,是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依据需要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的。
[0012]本专利技术的轴承系统,包含:一衬套,由一轴孔连通该衬套的内部与外部;两个轴承,
轴向相对地位于该衬套的内部,该两个轴承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及一转轴,贯穿该两个轴承且第一端穿出该轴孔,该转轴的环周面连接一外凸部,该外凸部位于该间隔空间中,该外凸部能够在该转轴转动时与各轴承的轴向端面之间形成一动压间隙。
[0013]由此,本专利技术的轴承系统,其转轴的外凸部旋转时,可以在该外凸部与该两个轴承之间分别因动压而产生一油膜,不仅能让转轴维持顺畅旋转,还能由该两个油膜抑制转轴的轴向位移,及防止该外凸部碰撞该两个轴承,故可有效减少运作噪音及振动,具有提升装有该轴承系统的风扇或马达品质的功效。
[0014]其中,该衬套具有一环墙连接一封底部,该封底部与该轴孔相对,该转轴的第两个端位于该衬套内部,该转轴的第两个端可以与该封底部相间隔以维持腾空。如此,该转轴转动时不会摩擦该封底部,具有提升转轴旋转顺畅度、降低运作噪音及延长轴承系统使用寿命等功效。
[0015]其中,该封底部的内表面可以连接有一凸起的支撑部,该支撑部较远离该封底部的中心位置而较靠近该环墙,该支撑部可以抵接其中一前述的轴承的轴向端面。如此,可以由简易的结构,使该轴承与该封底部之间能够在该支撑部以内形成一空间供该转轴的第二端腾空设置,具有易于制造及组装等功效。
[0016]其中,该外凸部可以一体连接该转轴的环周面,并自该环周面呈径向朝外延伸。如此,该外凸部在该转轴的环周面上的位置可维持固定不变,能够降低组装误差或后续相对位移而对油膜形成效果所造成的影响,具有提升轴承系统的运作稳定度的功效。
[0017]其中,该外凸部可以结合于该转轴的环周面,并自该环周面呈径向朝外延伸。如此,具有提升制造及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0018]其中,该外凸部可以呈盘状以完整圈围该转轴的环周面。如此,该外凸部与各轴承之间所产生的油膜可更为平均,具有提升转轴旋转顺畅度的功效。
[0019]其中,该轴孔的最小径向宽度可以大于该两个轴承的内径。如此,即可确保该转轴相对于该两个轴承旋转时不会碰撞到该端板,具有提升转轴旋转顺畅度的功效。
[0020]其中,该轴孔可以至少有局部系沿轴向呈由下往上渐扩的形态。如此,不慎溢流至该轴孔的润滑油将较不易继续朝外部流出,具有提升防漏油效果的功效。
[0021]其中,该衬套可以具有一环墙一体成型连接一封底部,该封底部封闭该环墙的底端,该轴孔与该封底部相对。如此,该环墙的底端可以由该封底部完全封闭,以有效避免该衬套内部的润滑油渗漏。
[0022]其中,该衬套可以具有一环墙结合一封底部,该封底部与该轴孔相对,一防漏垫圈接触该环墙的内壁并抵接该封底部与其中一前述的轴承。如此,具有提升防漏油效果的功效。
[0023]其中,该衬套可以具有一环墙结合一端板,该轴孔设于该端板,该端板具有一环槽,一防漏垫圈设于该环槽并接触该环墙的内壁。如此,可以降低因设置该防漏垫圈所需增加的轴向高度,并提升防漏油效果。
[0024]该轴承系统可以另外包含一间隔环位于该衬套的内部并抵接该两个轴承的轴向端面,该间隔空间位于该间隔环的内环面以内,该间隔环的内环面与该转轴的外凸部相间隔以维持不接触。如此,可以由该间隔环轻易界定出该间隔空间,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0025]其中,该衬套具有一环墙连接一封底部及一端板,该轴孔设于该端板并与该封底部相对,该端板可以抵接其中一前述的轴承,另一前述的轴承可以抵接该封底部。如此,该两个轴承即使不与该环墙的内壁紧配结合仍可准确定位于该衬套的内部,使该两个轴承可以因加工误差容许范围大而更便于制造。
[0026]其中,该两个轴承相向的两个轴向端面可以分别连接一凸出部,该两个轴承的凸出部相抵接,该间隔空间位于该两个凸出部的内周。如此,可以省略设置前述的间隔环,借以精简须组装的构件数量,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及效率等功效。
[0027]其中,该衬套具有一环墙,该两个轴承可以紧配结合该环墙的内壁。如此,可以省略设置前述的间隔环,借以精简须组装的构件数量,并更进一步地简化该两个轴承的结构,具有降低制造及组装成本等功效。
[0028]其中,该外凸部的轴向高度可以小于该间隔空间的轴向高度。如此,具有提升该转轴的旋转顺畅度等功效。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衬套,由一个轴孔连通该衬套的内部与外部;两个轴承,轴向相对地位于该衬套的内部,该两个轴承之间形成一个间隔空间;及一个转轴,贯穿该两个轴承且一个第一端穿出该轴孔,该转轴的环周面连接一个外凸部,该外凸部位于该间隔空间中,该外凸部能够在该转轴转动时与各轴承的轴向端面之间形成一个动压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衬套具有一环墙连接一个封底部,该封底部与该轴孔相对,该转轴的第两个端位于该衬套内部,该转轴的第两个端与该封底部相间隔以维持腾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封底部的内表面连接有一个凸起的支撑部,该支撑部较远离该封底部的中心位置而较靠近该环墙,该支撑部抵接其中一轴承的轴向端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凸部一体连接该转轴的环周面,并自该环周面呈径向朝外延伸。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凸部结合于该转轴的环周面,并自该环周面呈径向朝外延伸。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凸部呈盘状完整圈围该转轴的环周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轴孔的最小径向宽度大于该两个轴承的内径。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轴孔至少有局部沿轴向呈由下往上渐扩的形态。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衬套具有一个环墙一体成型连接一个封底部,该封底部封闭该环墙的底端,该轴孔与该封底部相对。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衬套具有一环墙结合一个封底部,该封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尹佐国李明聪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