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62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座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包括轴承底座,所述轴承底座上端安装有轴承盖,所述轴承底座内安装有下轴瓦,所述轴承盖内安装有上轴瓦;所述轴承底座与所述轴承盖之间设有涂抹组件;所述轴承底座两端设有第一螺孔,所述轴承底座靠近所述第一螺孔位置设有第一伸出部,所述第一伸出部靠近所述第一螺孔位置安装有橡胶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可拆卸轴承座机构,设有涂抹组件和涂抹件,通过两者相互配合使得轴承座既可以对轴承外部进行润滑,又能够对轴承内部进行润滑,操作简单方便;轴承底座与轴承盖连接处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增强轴承座与轴承盖之间的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座
,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支撑机械转轴的支撑件,有轴承的地方就要有支撑点,轴承的内支撑点是轴,外支撑就是常说的轴承座。
[0003]轴承与轴承座之间在安装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时,由于轴承型号多种多样,可能会使轴承与轴承座不完全匹配,会出现一些小缝隙,长期工作后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影响工作;其次,现有技术中的轴承座一般是在轴承座上端设有涂抹装置,这样只能相应地润滑轴承的侧壁,很难进入到轴承内部进行润滑。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设有涂抹组件和涂抹件,通过两者相互配合使得轴承座既可以对轴承外部进行润滑,又能够对轴承内部进行润滑,操作简单方便;轴承底座与轴承盖连接处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增强轴承座与轴承盖之间的连接。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包括轴承底座,所述轴承底座上端安装有轴承盖,所述轴承底座内安装有下轴瓦,所述轴承盖内安装有上轴瓦;所述轴承底座与所述轴承盖之间设有涂抹组件。
[0007]所述轴承底座两端设有第一螺孔,所述轴承底座靠近所述第一螺孔位置设有第一伸出部,所述第一伸出部靠近所述第一螺孔位置安装有橡胶垫。
[0008]所述涂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轴瓦顶端的通孔,所述上轴瓦的内壁靠近所述通孔位置设有油道,所述油道延伸至所述上轴瓦边缘,所述上轴瓦的内壁位于所述油道的尾端设有出油口;所述下轴瓦内部卡接有涂抹件,所述涂抹件上端卡接在所述上轴瓦内部且正对所述出油口位置。
[0009]优选的,所述轴承盖正对所述第一螺孔位置设有第二螺孔,所述轴承盖靠近所述第二螺孔位置设有第二伸出部,所述第二伸出部与所述第一伸出部相匹配;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螺孔与所述橡胶垫相连通,且通过螺杆相连接,所述螺杆外壁螺纹连接有螺帽。
[0010]优选的,所述轴承盖正对所述通孔的位置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贯穿孔内通过螺纹连接有油杯。
[0011]优选的,所述油杯包括储油盒,所述储油盒上端螺纹连接有杯盖,所述储油盒下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管外壁设有与所述油道相匹配的过渡口,所述连接管下端设有第一涂抹海绵。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磁石,所述第一磁石下端连接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所述连接管内壁相接触且遮挡所述过渡口;所述连接管外壁转动连接有与所
述第一磁石相匹配的第二磁石。
[0013]优选的,所述涂抹件包括环板,所述环板对称卡接在所述上轴瓦与所述下轴瓦的两侧,所述环板上设有散热孔;所述环板内壁设有第二涂抹海绵,所述第二涂抹海绵正对所述出油口位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5]1、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设有涂抹组件和涂抹件,通过两者相互配合使得轴承座既可以对轴承外部进行润滑,又能够对轴承内部进行润滑,操作简单方便;轴承底座与轴承盖连接处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增强轴承座与轴承盖之间的连接。
[0016]2、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涂抹组件中的油杯、贯穿孔、通孔与第一涂抹海绵相互配合,使得连接管内部的润滑油通过油孔均匀散布在第一涂抹海绵上,从而对轴承的外壁进行润滑。
[0017]3、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涂抹组件中的油杯、贯穿孔、通孔、油道与涂抹件相互配合,使得润滑油流到第二涂抹海绵位置,第二涂抹海绵与轴承两端相接触,使得润滑油可以通过轴承两端进入到轴承内部进行润滑。
[0018]4、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其中轴承底座与轴承盖连接处的结构设计,尤其是橡胶垫结构有利于贴合轴承的外壁,特别符合轴承工作时与不工作时的热涨冷缩状态,有利于增强轴承座与轴承盖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底部视角分解示意图。
[0021]其中:1轴承座体、10下轴瓦、11第一螺孔、12第一伸出部、13橡胶垫、14螺杆、15螺帽、2轴承盖、20上轴瓦、21第二螺孔、22第二伸出部、3涂抹组件、30涂抹件、301环板、302散热孔、303第二涂抹海绵、31通孔、32油道、320过渡口、33出油口、34贯穿孔、35油杯、36储油盒、37杯盖、38连接管、380第一涂抹海绵、39外螺纹、390第二磁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参阅图1至图2,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包括轴承底座1,轴承底座1上端安装有轴承盖2,轴承底座1内安装有下轴瓦10,轴承盖2内安装有上轴瓦20,上轴瓦20与下轴瓦10相匹配,且上轴瓦20与下轴瓦10相连接后的内径与轴承外径相一致;下轴瓦10内部两侧对称卡接有涂抹件30。
[0024]在具体工作时,先将涂抹件30卡接在下轴瓦10内部,再将轴承安装在下轴瓦10内部,涂抹件30正对轴承的两端。
[0025]轴承底座1两端设有第一螺孔11,轴承底座1靠近第一螺孔11位置设有第一伸出部12,第一伸出部12与轴承底座1一体成型,第一伸出部12靠近第一螺孔11位置安装有橡胶垫13。
[0026]轴承盖2正对第一螺孔11位置设有第二螺孔21,轴承盖2靠近第二螺孔21位置设有
第二伸出部22,第二伸出部22与轴承盖2一体成型,第二伸出部22与第一伸出部12相匹配。
[0027]安装过涂抹件30后安装带有上轴瓦20的轴承盖2,通过第一螺孔11、第二螺孔21与橡胶垫13相互配合,使得轴承盖2卡接在轴承底座1上。
[0028]参阅图2,轴承底座1与轴承盖2之间设有涂抹组件3,涂抹组件3包括设置在上轴瓦20顶端的通孔31,上轴瓦20的内壁靠近通孔31位置设有油道32,油道32延伸至上轴瓦20边缘,上轴瓦20的内壁位于油道32的尾端设有出油口33。
[0029]轴承盖2正对通孔31的位置设有贯穿孔34,贯穿孔34内设有内螺纹,贯穿孔34内通过螺纹连接有油杯35。
[0030]油杯35包括储油盒36,储油盒36内存有润滑油,储油盒36上端螺纹连接有杯盖37,储油盒36下端连通有连接管38,连接管38外壁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39;连接管38外壁设有与油道32相匹配的过渡口320,连接管38下端设有第一涂抹海绵380,第一涂抹海绵380与轴承外壁相接触;连接管38下端面均匀设有油孔,方便连接管38内部的润滑油均匀散布在第一涂抹海绵380上。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包括轴承底座(1),所述轴承底座(1)上端安装有轴承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底座(1)内安装有下轴瓦(10),所述轴承盖(2)内安装有上轴瓦(20);所述轴承底座(1)与所述轴承盖(2)之间设有涂抹组件(3);所述轴承底座(1)两端设有第一螺孔(11),所述轴承底座(1)靠近所述第一螺孔(11)位置设有第一伸出部(12),所述第一伸出部(12)靠近所述第一螺孔(11)位置安装有橡胶垫(13);所述涂抹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轴瓦(20)顶端的通孔(31),所述上轴瓦(20)的内壁靠近所述通孔(31)位置设有油道(32),所述油道(32)延伸至所述上轴瓦(20)边缘,所述上轴瓦(20)的内壁位于所述油道(32)的尾端设有出油口(33);所述下轴瓦(10)内部卡接有涂抹件(30),所述涂抹件(30)上端卡接在所述上轴瓦(20)内部且正对所述出油口(33)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轴承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盖(2)正对所述第一螺孔(11)位置设有第二螺孔(21),所述轴承盖(2)靠近所述第二螺孔(21)位置设有第二伸出部(22),所述第二伸出部(22)与所述第一伸出部(12)相匹配;所述第一螺孔(11)、所述第二螺孔(21)与所述橡胶垫(13)相连通,且通过螺杆(14)相连接,所述螺杆(14)外壁螺纹连接有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四捷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