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防漏结构、其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防漏结构、其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259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29
一种防漏结构、其散热装置及防漏结构制造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结构容易泄漏的问题。该防漏结构方法运用一个第一密封层将一个第一组件与一个第二组件形成间接结合,并包括:该第一密封层为一个热固性聚合物;在将该第二组件与该第一组件形成间接结合前,先将该第一密封层施覆于该第一组件上,使该第一密封层环绕由该第一组件的一个内侧凹设的一个凹陷部的一个开口的外周,并使该第一密封层设置于该第二组件与该第一组件之间;加热该第一密封层,以结合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防漏技术,尤其是关于防漏结构、其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在运用上、下金属板结合且其内部具有对应的流道或腔室时,例如是在均温板或泵浦的结构中,由于上下两金属板在结合时,通过在上下金属板产生接触的内表面间形成键结或连接,以使上下金属板结合,并期望能密封对应的流道或腔室空间。举例而言,通常是运用高温方式形成对应的键结关系,例如是焊接,及利用如锁固、卡榫或铆合等运用紧固件与对应安装孔的固定方式形成对应的连接关系。

2、然而,因产生键结或连接的位置及/或强度容易受环境温度、环境湿度、设备稳定度及材料表面等因素影响,使工艺控制不易,而易产生局部结合及/或强度不足的情形,使流道或腔室内部的冷却液从两金属板内表面间未密合处渗漏,进而使冷却液在循环时无法依照设计的方式或流道路径通过预期位置,造成温度控制的效果与效率不佳。

3、有鉴于此,现有防漏结构或其制造方法上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结构,可以确保稳固结合及减少泄漏。

2、本专利技术的次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可以确保散热效率。

3、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结构制作方法,可以确保稳固结合及减少泄漏。

4、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5、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记载的元件、构件及模组使用“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专利技术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个的概念也包括复数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6、本专利技术的防漏结构,包括:一个第一组件,具有一个外侧与一内侧,该外侧与该内侧彼此相对设置;该内侧凹设有一个凹陷部,该凹陷部在该内侧上具有一个开口;一个第一密封层,结合于该第一组件的该内侧,且该第一密封层环绕该凹陷部的该开口的外周;该第一密封层为一个热固性聚合物;及一个第二组件,结合于该第一密封层,使该第一密封层夹设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

7、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防漏结构,通过该第一密封层环绕该凹陷部的该开口的外周,且通过该第一密封层为一个热固性聚合物,可以实现稳固结合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的功效,并可以确保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的该凹陷部内的流体不会减少、外泄及可以避免逆流等功效。

8、其中,该第一密封层具有至少一个贯穿通道,该贯穿通道与该凹陷部连通。如此,通过该贯穿通道与该凹陷部连通,除了可使该凹陷部内的流体与该第二组件接触,而增加热传导的接触面积,还可增加流道的深度,而使整体流体在流道内的流动性较佳,进而可以实现提升热传导效率的功效。

9、其中,第二组件具有至少一个穿孔,该穿孔、该贯穿通道及该凹陷部相互连通。如此,通过该相互连通关系,可在有驱动流体循环的装置时(例如一个泵浦),可形成流通回路使内部流体循环,进而可以实现较佳热传导效率的功效。

10、其中,该凹陷部的轮廓为开放回路;该防漏结构另外包括一个泵浦,该泵浦具有一个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具有一个输入区域与一个输出区域,且该输入区域与该输出区域分别与该至少一个穿孔、该至少一个贯穿通道及该凹陷部连通。如此,通过上述相互连通关系,可使该流体循环地流动,而可以实现提升热传导效率的功效。

11、其中,该第一密封层密封该凹陷部的该开口。如此,通过该第一密封层直接密封该凹陷部的该开口,可以使该第一密封层的构造简单,且不再需要将贯穿通道与该凹陷部的该开口对位,而可以实现提升制造效率及减少制造成本的功效。另外,通过该第一密封层密封该开口,可以实现提升该防漏结构对该凹陷部密封性及减少逆流等功效。

12、其中,该第一密封层具有一个第一通道及一个第二通道;该第二组件具有一个第一穿孔与一个第二穿孔;该防漏结构另外包括一个第二密封层,该第二密封层结合该第二组件背向该第一密封层的一侧,且具有一个第三通道及一个第四通道;该第三通道依序连通该第一穿孔、该第一通道、该凹陷部、该第二通道、该第二穿孔及该第四通道。如此,通过上述配置,特别是通过两层密封层(第一密封层、第二密封层)的运用,进而可以实现提升防漏效果及减少逆流的功效。特别地,上述配置具有多层构造的防漏结构,并可作为一个泵浦所使用的防漏结构。

13、其中,该防漏结构另外包括一个马达,该马达的一个马达定子部结合该第二密封层,该马达的一个扇叶转子部设置于该凹陷部中。如此,通过上述配置,该防漏结构可形成具有较佳防漏效果的泵浦装置,而可以实现提升该泵浦效率的功效;且通过上述相互连通关系,可驱动该流体依预定方式流动,而可以实现提升热传导效率的功效。

14、本专利技术的种散热装置,包括具有上述防漏结构特征的一个第一结构与一个第二结构;该第一结构具有所述第一组件、所述第一密封层及所述第二组件;该第二结构具有所述第一组件、所述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二组件、所第第二密封层及所述马达;其中,在该第一结构中,该第二组件的该穿孔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定义为一个第一穿孔与一个第二穿孔;该第二结构与该第一结构结合,且该第二结构的该第二密封层的该第三通道与该第四通道分别与该第一结构的该第二组件的该第一穿孔及该第二穿孔连通;一个循环回路形成于该第一结构与该第二结构之间,且该第二结构中的该扇叶转子部用于驱动该循环回路中的流体流动。

1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散热装置,通过结合运用防漏结构所形成的该第一结构(可作为均温板)与该第二结构(可作为泵浦),可形成对应的散热装置,而可确保内部流体不会减少、外泄及可以避免逆流,进而可以实现确保散热效率的功效。

16、其中,该第二结构通过该第二密封层与该第一结构的该第二组件直接结合。如此,可以实现使该散热装置整体结构的配置简单,且通过该第二密封层,可确保该第一结构与该第二结构结合处的防漏效果,进而可以实现确保散热效率的功效。

17、其中,该散热装置另外包括一个转接板与一个密封层,该第一结构与该第二结构通过该转接板间接地结合,该转接板通过该密封层与该第一结构结合,该转接板接触该第二结构的该第二密封层;该密封层具有一个第三通道与一个第四通道,该密封层的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一结构的该第一穿孔连通,该密封层的该第四通道与该第一结构的该第二穿孔连通;该转接板具有一个第三穿孔与一个第四穿孔,该转接板的该第三穿孔分别与该密封层的该第三通道及该第二结构的该第三通道连通,该转接板的该第四穿孔分别与该密封层的该第四通道及该第二结构的该第四通道连通。如此,通过该转接板,可以实现使该第一结构与该第二结构适当结合的功效。另外,通过该第二密封层与该转接板的接触,可以提升该第二结构与该转接板之间流体防漏效果的功效;另外,通过该密封层使该转接板与该第一结构结合,可以具有提升该第一结构与该转接板之间流体防漏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层具有至少一个贯穿通道,该贯穿通道与该凹陷部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组件具有至少一个穿孔,该穿孔、该贯穿通道及该凹陷部相互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陷部的轮廓为开放回路;该防漏结构另外包括一个泵浦,该泵浦具有一个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具有一个输入区域与一个输出区域,该输入区域与该输出区域分别连通该内部空间而彼此连通,且该输入区域与该输出区域分别与该至少一个穿孔、该至少一个贯穿通道及该凹陷部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层密封该凹陷部的该开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层具有一个第一通道及一个第二通道;该第二组件具有一个第一穿孔与一个第二穿孔;该防漏结构另外包括一个第二密封层,该第二密封层结合该第二组件背向该第一密封层的一侧,且具有一个第三通道及一个第四通道;该第三通道依序连通该第一穿孔、该第一通道、该凹陷部、该第二通道、该第二穿孔及该第四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另外包括一个马达,该马达的一个马达定子部结合该第二密封层,该马达的一个扇叶转子部设置于该凹陷部中。

8.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个第一结构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结构,且包括一个第二结构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结构中,该第二组件的该穿孔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定义为一个第一穿孔与一个第二穿孔;该第二结构与该第一结构结合,且该第二结构的该第二密封层的该第三通道与该第四通道分别与该第一结构的该第二组件的该第一穿孔及该第二穿孔连通;一个循环回路形成于该第一结构与该第二结构之间,且该第二结构中的该扇叶转子部用于驱动该循环回路中的流体流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结构通过该第二密封层与该第一结构的该第二组件直接结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外包括一个转接板与一个密封层,该第一结构与该第二结构通过该转接板间接地结合,该转接板通过该密封层与该第一结构结合,该转接板接触该第二结构的该第二密封层;该密封层具有一个第三通道与一个第四通道,该密封层的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一结构的该第一穿孔连通,该密封层的该第四通道与该第一结构的该第二穿孔连通;该转接板具有一个第三穿孔与一个第四穿孔,该转接板的该第三穿孔分别与该密封层的该第三通道及该第二结构的该第三通道连通,该转接板的该第四穿孔分别与该密封层的该第四通道及该第二结构的该第四通道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板通过该第二结构的该第二密封层直接与该第二结构结合。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板具有一个凹槽与一个密封圈;该凹槽设置于该转接板面向该第一结构或面向该第二结构的一侧,且该凹槽的轮廓为封闭回路,该转接板的该第三穿孔与该第四穿孔位于该凹槽的轮廓内部;该密封圈是一个弹性体并容置于该凹槽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设置于该转接板面向该第二结构的一侧;该第二结构与该转接板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彼此对位,以供一个紧固件通过在该第二结构与该转接板上彼此对位的该安装孔,将该第二结构与该转接板锁固。

14.一种防漏结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运用一个第一密封层将一个第一组件与一个第二组件形成间接结合,该防漏结构制造方法包括: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漏结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层被加热成为不可逆固化的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防漏结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外包括:将一个第二密封层施覆于该第二组件;该第二密封层是一个热固性聚合物;加热该第二密封层,使该第二密封层黏合该第二组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漏结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外包括:使一个马达的一个马达定子部结合该第二密封层,使该马达的一个扇叶转子部设置于该凹陷部中;加热该第二密封层,以结合该第二组件与该马达。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漏结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密封层被加热成为不可逆固化的状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层具有至少一个贯穿通道,该贯穿通道与该凹陷部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组件具有至少一个穿孔,该穿孔、该贯穿通道及该凹陷部相互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陷部的轮廓为开放回路;该防漏结构另外包括一个泵浦,该泵浦具有一个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具有一个输入区域与一个输出区域,该输入区域与该输出区域分别连通该内部空间而彼此连通,且该输入区域与该输出区域分别与该至少一个穿孔、该至少一个贯穿通道及该凹陷部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层密封该凹陷部的该开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层具有一个第一通道及一个第二通道;该第二组件具有一个第一穿孔与一个第二穿孔;该防漏结构另外包括一个第二密封层,该第二密封层结合该第二组件背向该第一密封层的一侧,且具有一个第三通道及一个第四通道;该第三通道依序连通该第一穿孔、该第一通道、该凹陷部、该第二通道、该第二穿孔及该第四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另外包括一个马达,该马达的一个马达定子部结合该第二密封层,该马达的一个扇叶转子部设置于该凹陷部中。

8.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个第一结构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结构,且包括一个第二结构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结构中,该第二组件的该穿孔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定义为一个第一穿孔与一个第二穿孔;该第二结构与该第一结构结合,且该第二结构的该第二密封层的该第三通道与该第四通道分别与该第一结构的该第二组件的该第一穿孔及该第二穿孔连通;一个循环回路形成于该第一结构与该第二结构之间,且该第二结构中的该扇叶转子部用于驱动该循环回路中的流体流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结构通过该第二密封层与该第一结构的该第二组件直接结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外包括一个转接板与一个密封层,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恩诚李明聪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