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心连接的装配式异形组合钢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60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心连接的装配式异形组合钢管柱,包括多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钢管柱,相连接的两钢管柱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构件相连,两连接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钢管柱的上、下两端,且连接构件的两侧与两钢管柱相连,且两连接构件分别靠近钢管柱的两侧边缘;在两连接构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朝钢管柱的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主连接板;两连结构件的两端均通过主连接板与两钢管柱固定连接,且所述主连接板贯穿两钢管柱相背离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上传力明确、过程简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并具有足够的刚度且构造简单,适合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心连接的装配式异形组合钢管柱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穿心连接的装配式异形组合钢管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相对于传统方形和矩形截面框架柱,以T形、L形以及十字形为代表的是异形截面柱,这种异形截面柱也称作异形柱可避免室内柱楞外露,便于家具摆放并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现有技术中应用较多的是钢筋混凝土异形柱,但由于其承载力低、材料强度未能充分利用、现场浇筑困难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钢管混凝土结构是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构成,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防火性能好、施工便捷、经济性能好等优点,但现有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存在构造复杂、用钢量大、加工制作成本高等缺点,并且设计时未考虑到与梁的连接问题,普遍采用在钢管柱上焊接两块连接条,通过连接条再与钢梁焊接相连,而这种连接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两块连接条是直接焊接在边缘钢管上,这样会使得连接处的钢管表面不平整,不利于后续装饰工序的操作,并且通过连接板与边缘钢管进行连接的传力距离有限,边缘钢管受力较大时可能会发生撕裂,这也使得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在工程中实际应用少,市场推广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心连接的装配式异形组合钢管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条与钢管柱连接处表面不平整、不利于后续装饰工序操作、传力距离有限、可靠性较差,同时现有技术中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存在构造复杂、用钢量大、加工制作成本高的问题。
[000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一种穿心连接的装配式异形组合钢管柱,包括多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钢管柱,相连接的两钢管柱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构件相连,两连接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钢管柱的上、下两端,且连接构件的两侧与两钢管柱相连,且两连接构件分别靠近钢管柱的两侧边缘。在两连接构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朝钢管柱的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主连接板。两连结构件的两端均通过主连接板与两钢管柱固定连接,且所述主连接板贯穿两钢管柱相背离的一侧。
[0006]本技术通过在相邻两钢管柱之间设置连接构件,并在连接构件上设置主连接板,使主连接板穿过钢管柱上的通孔后,再与钢梁相连,这样钢梁与钢管柱之间的作用力可通过主连接板延伸至钢管柱内甚至更远的位置,并且,主连接板与连接构件是一体的,可以使钢梁与钢管柱之间连接得更加牢固,也避免了在钢管柱表面造成不平整的现象,不会对后续装饰工序造成影响。
[0007]进一步,两钢管柱均为管状结构,在钢管柱的上端和下端,对应两连接构件主连接板的位置开设有贯穿其相对两侧的通孔,两连接构件的主连接板对应穿过钢管柱上端和下
端的通孔后与该钢管柱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连接构件与钢管柱相连的一侧还从上至下设有若干个次连接板,在钢管柱与连结构件相连的一侧,对应该次连接板的位置开设有贯穿该侧壁的次连接孔,次连接板对应穿过钢管柱上的次连接孔后与钢管柱固定连接。连接构件通过次连接板插入钢管柱的连接孔后与钢管柱相连,使连接构件与钢管柱连接得更加牢固。
[0009]进一步,两钢管柱均为U型管柱,且两钢管柱的开放侧相向设置。两连接构件上的主连接板从钢管柱的开放侧伸入钢管柱内,并与钢管柱相对的两侧壁固定相连。采用U型管柱可以使连接构件的次连接板伸入U型管柱内,在浇筑混凝土之后,U型管柱内的混凝土与两连接构件内的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使其能更好的受力。
[0010]进一步,相邻两连接构件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缀件,该缀件位于两连接构件的主连接板或次连接板的上方,其两端分别与所述U型管柱相对两侧壁固定相连。缀件用于将U型管柱的开放侧拉住,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对其两侧造成挤压变形。
[0011]进一步,两钢管柱中一钢管柱为管状结构,另一钢管柱为U型管柱,且U型管柱的开放侧朝向另一钢管柱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构件与钢管柱相连的一侧从上至下设有若干个次连接板,在管状结构钢管柱与连结构件相连的一侧,对应该次连接板的位置开设有贯穿该侧壁的开孔,连接构件一侧的次连接板对应穿过钢管柱上的开孔后与该钢管柱固定连接;连接构件另一侧的次连接板从U型钢管柱的开放侧伸入钢管柱内,并与钢管柱相对的两侧壁固定相连。
[0012]进一步,在U型管柱内、相邻两连接构件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缀件,该缀件位于两连接构件的主连接板或次连接板的上方,其两端分别与所述U型管柱相对两侧壁固定相连。
[0013]进一步,所述多根钢管柱呈L型、T字型或十字型分布,形成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或十字形的异形组合钢管柱。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5]1、本技术利用连接构件与其上的主连接板,使钢梁与钢管柱之间的作用力可以通过连接构件上的主连接板传递至钢管柱内,传力明确,并且,钢梁通过连接构件上的主连接板与钢管柱的连接更加牢固,也避免了在钢管柱表面造成不平整的现象,不会对后续装饰工序造成影响。
[0016]2、本技术还可应用于异形钢管柱,通过钢管柱与连接构件的配合使用,能够简化异型钢管柱的构造,使各个钢构件之间的传力明确,同时与现有异型钢管混凝土柱相比,还能降低用钢量,选用的钢构件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成本不高,并且进一步考虑到与梁的连接问题,适合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0017]3、本技术整体上传力明确、过程简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并具有足够的刚度且构造简单,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1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钢管柱1、连接构件2、主连接板3、次连接板4、缀件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一种穿心连接的装配式异形组合钢管柱,包括多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钢管柱,相连接的两钢管柱1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构件2相连,两连接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钢管柱的上、下两端,且连接构件的两侧与两钢管柱相连,连接构件两侧的外壁与钢管柱相接触的地方通过焊接固定相连,且两连接构件分别靠近钢管柱的两侧边缘。在两连接构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朝钢管柱的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主连接板3。两连结构件的两端均通过主连接板与两钢管柱固定连接,且所述主连接板贯穿两钢管柱相背离的一侧。其中,两钢管柱均为管状结构,可选用圆形柱、方形柱等常规钢管柱,也可选用由多个槽钢组合形成的管状结构组合柱,在钢管柱的上端和下端,对应两连接构件主连接板的位置开设有贯穿其相对两侧的通孔,两连接构件的主连接板对应穿过钢管柱上端和下端的通孔后与该钢管柱固定连接,主连接板通过通孔穿过钢管柱后与钢管柱的内侧壁贴合,并与钢管柱内侧壁通过焊接固定相连。主连接板贯穿两钢管柱相背离的一侧后,可与钢梁固定相连,钢梁可选用U型钢梁、H型钢梁或工字钢梁等常规钢梁。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心连接的装配式异形组合钢管柱,包括多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钢管柱,其特征在于,相连接的两钢管柱(1)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构件(2)相连,两连接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钢管柱的上、下两端,且连接构件的两侧与两钢管柱相连,且两连接构件分别靠近钢管柱的两侧边缘;在两连接构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朝钢管柱的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主连接板(3);两连结构件的两端均通过主连接板与两钢管柱固定连接,且所述主连接板贯穿两钢管柱相背离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穿心连接的装配式异形组合钢管柱,其特征在于,两钢管柱均为管状结构,在钢管柱的上端和下端,对应两连接构件主连接板的位置开设有贯穿其相对两侧的通孔,两连接构件的主连接板对应穿过钢管柱上端和下端的通孔后与该钢管柱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穿心连接的装配式异形组合钢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与钢管柱相连的一侧还从上至下设有若干个次连接板(4);在钢管柱与连结构件相连的一侧,对应该次连接板的位置开设有贯穿该侧壁的次连接孔,次连接板对应穿过钢管柱上的次连接孔后与钢管柱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穿心连接的装配式异形组合钢管柱,其特征在于,两钢管柱均为U型管柱,且两钢管柱的开放侧相向设置;两连接构件上的主连接板从钢管柱的开放侧伸入钢管柱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双武江世永陈杰向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建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