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均温系统的发电机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388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均温系统的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包括防护壳、发电机组、均温组件、余热利用组件,所述防护壳内部设置有发电机组,所述均温组件设置在发电机组的外侧,所述余热利用组件设置在发电机组的下方,所述均温组件通过毛细现象使防护壳内部均温,所述余热利用组件通过赛贝尔效应对空气进行加热,余热利用组件与发电机组管道连接。均温组件通过毛细现象使液体在防护壳内流动,通过液体的流动对防护壳内部上方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将热量传递到防护壳内部下方,从而使防护壳内部热量分布均匀,从而达到均温的效果。从而达到均温的效果。从而达到均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均温系统的发电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机组
,具体为一种带有均温系统的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南极内陆环境温度极低,且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等原因,因而要求发电舱具有良好的温度控制功能。
[0003]柴油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从舱外源源不断的吸入新鲜空气,而随着大量低温空气的进入,使得舱内的温度受到巨大的影响,并且由于极地的大气压强低,导致了空气密度减小、粘性系数增大,对流换热能力减弱,低温空气的进入加大发电舱内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度。
[0004]柴油机工作时,外壳温度高达100℃以上,外壳附近的空气被加热,使得空气密度变小,并向发电舱的上部空间流动,随着长时间的工作,发电舱上部会积聚大量的热空气。而由于发电舱内空气对流能力较弱,舱内冷热空气难以相互交融,最终会导致发电舱内上部空气温度过高,底部空气温度过低的情况。舱内温度的分布不均,将影响舱内设备器件的运行。
[0005]此外,发电舱底部的温度过低,会使得发电舱下的储油箱中的燃油冻结,使得燃油无法使用,进而影响发电机组的工作。而且柴油机组在工作过程中排出的烟气含有大量的余热,若将这部分余热加以利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障舱内储油箱防冻保温具有重要意义。
[0006]所以,人们需要一种带有均温系统的发电机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均温系统的发电机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均温系统的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包括防护壳、发电机组、均温组件、余热利用组件,所述防护壳内部设置有发电机组,所述均温组件设置在发电机组的外侧,所述余热利用组件设置在发电机组的下方,所述均温组件通过毛细现象使防护壳内部均温,所述余热利用组件通过赛贝尔效应对空气进行加热,余热利用组件与发电机组管道连接。均温组件通过毛细现象使液体在防护壳内流动,通过液体的流动对防护壳内部上方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将热量传递到防护壳内部下方,从而使防护壳内部热量分布均匀,从而达到均温的效果;余热利用组件与发电机组中柴油机的出气管及进气管连接,余热利用组件通过尾气的热量对防护壳内部温度进行升温,同时通过尾气的热量以及赛贝尔效应产生电流,并通过电流热效应对柴油机抽取的外界的冷空气进行加热,从而防止柴油机吸入冷空气。
[0009]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电机组下方设置有若干组支撑管,若干组所述支撑管与防护壳内壁固定;所述均温组件包括均温箱,所述均温箱位于支撑管的下方,均温箱两端
均设置有均温板,两组所述均温板分别位于发电机组的两侧,两组均温板的另一端均位于发电机组的下方,两组均温板中均设置有缝隙。支撑管对发电机组进行安装支撑,同时,若干组支撑管之间存在间距,使得发电机组产生的热量可以向四周辐射,若干组支撑管吸收发电机组产生的热量并向下传输,缩小防护壳内部上下两端的为温度差,均温箱内部储存液体,均温板内部有缝隙,均温板通过缝隙使液体在内部流动,并通过流动对发电机组上方的热量进行吸收,并最终传输到发电机组的下方,使发电机组周围的唤醒温度维持在工作所需要的温度。
[001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均温板之间位于发电机组的上方设置有若干组集热管,若干组所述集热管的下端设置有若干组金属杆,若干组所述金属杆均分为两大组,两大组所述金属杆分别与两侧的均温板固定,所述金属杆由两种不同材质的金属焊接组成。集热管为开有槽口的圆管结构,发电机及柴油机工作时,周围产生的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并被集热管拦截,使集热管内部温度上升,金属杆的焊接点位于集热管内部,焊接点受热后温度上升,由于赛贝尔效应,使金属杆两端产生电压差,同时,金属杆的两端与均温板外侧固定并与均温板内部连通,均温板内部液体的流动,使液体与金属杆形成回路,通过金属杆两端的电压差以及均温板内部液体的流动,使液体内部有电流流动,进而使液体被电流加热,加热后的液体在均温板中继续流动并在防护壳内部上方与热空气进行冷热交换,进一步的吸收热量,最后再次从均温板的另一端流出,使热量在防护壳内部的下方扩散,从而使防护壳内部温度均衡。
[0011]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热管为开设有槽口的圆管结构,若干组所述金属杆均包括第一金属杆、第二金属杆,所述第一金属杆及第二金属杆均与集热管固定,所述第一金属杆的一端与第二金属杆的一端焊接并形成焊接点,且所述焊接点位于集热管内部,所述第一金属杆与第二金属杆的材质不相同。第一金属杆与第二金属杆的一端均为集热管固定,第一金属杆与第二金属杆的一端焊接在一起,并形成焊接点,且焊接点位于集热管的内部,进而使焊接点的温度上升,使焊接点的处的自由电子的动能增加,并向温度低的一端移动,进而使金属杆的两端形成电压差。
[0012]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均温板包括爬升板、吸热板、雾化板,所述爬升板下端设置在均温箱内部,所述吸热板为V型结构,所述吸热板一端与爬升板固定,吸热板另一端与雾化板固定,所述爬升板、吸热板及雾化板三者内部连通,所述爬升板、吸热板及雾化板均由左夹板、右夹板组成,所述左夹板与右夹板之间存在缝隙。
[0013]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若干组所述金属杆分为左右两大组,左右两大组所述金属杆均包括两小组金属杆,一小组所述金属杆的两端均与爬升板的右夹板固定,所述雾化板远离吸热板的一端内部设置有金丝网,另一小组所述金属杆的两端均与金丝网固定。小部分金属杆的两端即第一金属杆和第二金属杆的两端与右夹板固定,并通过液体形成回路,使电流在液体中流动,并对液体进行加热,另一小部分的金属杆与金丝网固定,并使电流在金丝网中的流动,使金丝网电流加热,液体先在爬升板内部加热,之后再次在吸热板内部吸收防护壳内的热量,最后在经过金丝网的时候,被金丝网再次加热,并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防护壳内部扩散后,使防护壳内部下方温度上升。
[001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均温箱下方设置有若干组传热管,若干组所述传热管的一端连通并与发电机组中柴油机的出气口连接,若干组所述传热管的下端均设置有若干组
正极板及负极板,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球,所述连接球位于传热管中。
[0015]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左侧一组所述传热管上的一组正极板及右侧一组所述传热管上的一组负极板均连接有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连接有蓄电池,剩余所述若干组正极板及负极板串联,若干组所述传热管之间通过正极板和负极板串联。
[001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均温箱中部设置有两组油箱,均温箱中部还设置有回收板,两组所述雾化板的下端均贯穿回收板,所述回收板卡在两组油箱的外侧,回收板上方位于两组油箱之间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部设置有线圈,所述进气管内部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中,均温板通过毛细现象对均温箱中的液体进行抽取,使液体在均温板中流动,并通过流动与防护壳内部上方的热空气进行冷热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2)串联,若干组所述传热管(4-1)之间通过正极板(4-21)和负极板(4-22)串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有均温系统的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箱(3-1)中部设置有两组油箱(2-2),均温箱(3-1)中部还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文学董典军杜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研动力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