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网H形钢柱、圆管柱焊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06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网H形钢柱、圆管柱焊接工装,包括第一固定底座、第二固定底座、上部套模和下转动管,所述第一固定底座上侧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左上侧安装有加强杆,同时加强杆上端与支撑杆的上端安装在一起,并且支撑杆上端安装有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底座设置在第一固定底座的右侧,且第二固定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杆,同时产品本体安装在第二固定底座与第一固定底座的上侧,产品本体上端与上部套模固定连接,并且产品本体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该接触网H形钢柱、圆管柱焊接工装,使用旋转式焊接的方式,产品本体、地脚板和筋板之间的角焊缝一次性成型,保证焊缝外观质量、力学性能,提高焊接强度。提高焊接强度。提高焊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网H形钢柱、圆管柱焊接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焊接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接触网H形钢柱、圆管柱焊接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H形钢柱、圆管柱地脚板位置地脚板、筋板、柱身的焊接一般就是在地面上竖2个简单的支撑,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人工施焊,地脚板、筋板、柱身角焊缝焊接。
[0003]这种焊接存在的弊端是所有的角焊缝都是水平或者竖直的,焊接完成的过程实际就是焊丝在融化状态下、受自重影响焊水竖直向下流淌,这样和立面的板材焊接时焊水通过2道甚至3道焊缝叠加起来,如说明书附图7所示,焊缝之间不可避免伴有药皮夹渣和气孔,而且焊道之间非熔透焊,导致焊接完成的成品在外观上不美观、不均匀、不圆滑、不自然过渡;力学性能上也会相应的下降;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接触网H形钢柱、圆管柱焊接工装,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网H形钢柱、圆管柱焊接工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缺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触网H形钢柱、圆管柱焊接工装,包括第一固定底座、第二固定底座、上部套模和下转动管,所述第一固定底座上侧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左上侧安装有加强杆,同时加强杆上端与支撑杆的上端安装在一起,并且支撑杆上端安装有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底座设置在第一固定底座的右侧,且第二固定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杆,同时产品本体安装在第二固定底座与第一固定底座的上侧,产品本体上端与上部套模固定连接,并且产品本体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上部套模上安装有限位板,且限位板表面焊接有上转动管,同时上转动管设置在上载板内部,所述下转动管与下部套模固定连接,且下转动管安装在下载板上,下载板活动连接在支撑杆的上侧。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底座与第二固定底座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和加强杆,且固定底座、支撑杆和加强杆组合在一起形成直角三角形。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底座与第二固定底座的两端均焊接有加强板,第一固定底座与第二固定底座均是由φ110*10mm钢管、16mm钢板和16#槽钢焊接而成。
[0008]优选的,所述上部套模是由φ89*10mm钢管和16mm钢板焊接而成,且下部套模是由φ89*10mm钢管和30mm钢板焊接而成,下部套模与底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座是由固定板和上载板两部分组成,且上载板内部开设有凹槽,上载板是由金属材质做成的“U”形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上载板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下转动管,且下转动管是由金属金属材质做成的“L”形结构,下转动管端部活动连接在固定螺栓上,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座螺接在支撑杆内部开设的螺接孔中。
[0011]优选的,所述下载板内部开设有半圆形限位槽,限位槽与下转动管的尺寸相适配,
且限位槽内部放置有下转动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焊接工人可以用大扳手稍稍扳动筋板,使施焊部位角焊缝处于适当的角度进行焊接,使用旋转式焊接的方式,产品本体、地脚板和筋板之间的角焊缝一次性成型,保证焊缝外观质量、力学性能,提高焊接强度;
[0014]2、第一固定底座与第二固定底座接触的地面要求平整,固定底座与地面接触尺寸比较大,不需担心在焊接的过程中倾倒或变形。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的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结构固定座俯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第二固定底座上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结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0021]图7为现有技术焊接方式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1、第一固定底座;2、支撑杆;3、加强板;4、第二固定底座;5、下部套模;6、底板;7、产品本体;8、上部套模;9、固定座;10、加强杆;11、固定螺栓;12、固定板;13、上转动管;14、上载板;15、限位板;16、凹槽;17、下转动管;18、下载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接触网H形钢柱、圆管柱焊接工装,包括第一固定底座1、第二固定底座4、上部套模8和下转动管17,第一固定底座1上侧安装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左上侧安装有加强杆10,同时加强杆10上端与支撑杆2的上端安装在一起,并且支撑杆2上端安装有固定座9,固定座9是由固定板12和上载板14两部分组成,且上载板14内部开设有凹槽16,上载板14是由金属材质做成的“U”形结构;第一固定底座1与第二固定底座4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和加强杆10,且固定底座、支撑杆2和加强杆10组合在一起形成直角三角形;第二固定底座4设置在第一固定底座1的右侧,且第二固定底座4上设置有支撑杆2,同时产品本体7安装在第二固定底座4与第一固定底座1的上侧,产品本体7上端与上部套模8固定连接,并且产品本体7下端与底板6固定连接,上部套模8上安装有限位板15,且限位板15表面焊接有上转动管13,同时上转动管13设置在上载板14内部,下转动管17与下部套模5固定连接,且下转动管17安装在下载板18上,下载板18活动连接在支撑杆2的上侧;第一固定底座1与第二固定底座4的两端均焊接有加强板3,第一固定底座1与第二固定底座4均是由φ110*10mm钢管、16mm钢板和16#槽钢焊接而成;上部套模8是由φ89*10mm钢管和16mm钢板焊接而成,且下部套模5是由φ89*10mm钢管和30mm钢板焊接而成,下
部套模5与底板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上载板14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下转动管17,且下转动管17是由金属金属材质做成的“L”形结构,下转动管17端部活动连接在固定螺栓11上,固定螺栓11穿过固定座9螺接在支撑杆2内部开设的螺接孔中;下载板18内部开设有半圆形限位槽,限位槽与下转动管17的尺寸相适配,且限位槽内部放置有下转动管17。
[0025]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底座1与第二固定底座4接触的地面要求平整,固定底座与地面接触尺寸比较大,不需担心在焊接的过程中倾倒或变形。
[0026]上部套模8是由φ89*10mm钢管和16mm钢板焊接而成,目的就是把将要焊接的产品套在里面,既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也起到一个旋转轴的作用;下部套模5是由φ89*10mm钢管和30mm钢板焊接而成,目的就是把将要焊接的产品底板和下部通用套模通过螺栓固定,既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也起到一个旋转轴的作用;第一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网H形钢柱、圆管柱焊接工装,包括第一固定底座(1)、第二固定底座(4)、上部套模(8)和下转动管(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底座(1)上侧安装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左上侧安装有加强杆(10),同时加强杆(10)上端与支撑杆(2)的上端安装在一起,并且支撑杆(2)上端安装有固定座(9),所述第二固定底座(4)设置在第一固定底座(1)的右侧,且第二固定底座(4)上设置有支撑杆(2),同时产品本体(7)安装在第二固定底座(4)与第一固定底座(1)的上侧,产品本体(7)上端与上部套模(8)固定连接,并且产品本体(7)下端与底板(6)固定连接,所述上部套模(8)上安装有限位板(15),且限位板(15)表面焊接有上转动管(13),同时上转动管(13)设置在上载板(14)内部,所述下转动管(17)与下部套模(5)固定连接,且下转动管(17)安装在下载板(18)上,下载板(18)活动连接在支撑杆(2)的上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H形钢柱、圆管柱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底座(1)与第二固定底座(4)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和加强杆(10),且固定底座、支撑杆(2)和加强杆(10)组合在一起形成直角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H形钢柱、圆管柱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翔张鹏强屈海柱于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翔宇铁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