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叉的近净成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03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节叉的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向节叉的近净成形设备,包括机架,下模,下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支撑槽以及第一成形槽和第二成形槽,第二成形槽的侧部开设有第三成形槽;上模,上模竖直活动设置于下模的正上方,上模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槽相配合的第二支撑槽,第二支撑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四成形槽和第五成形槽,第五成形槽的侧部开设有第六成形槽;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水平活动设置于下模的两侧,第二成形块的纵截面与第二成形槽、第三成形槽、第五成形槽和第六成形槽形成的内腔的形状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生产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生产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生产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节叉的近净成形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转向节叉的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转向节叉的近净成形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转向节又称“羊角”,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而转向节叉是汽车转向总成中很重要的一个。
[0003]其中,转向节叉的结构主要包括呈U字形的焊叉以及一端具有凸起的锁固头;目前对转向节叉的加工方法需要首先先分别将焊叉和锁固头生产出来,之后将二者连接成一体,比如通过焊接或其他的方式,如此不仅需要单独生产二者结构,而且还需要将二者连接,导致加工步骤较多,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节叉的近净成形设备及其成形工艺,旨在解决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转向节叉的近净成形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
[0006]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支撑槽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一支撑槽两侧的第一成形槽和第二成形槽,所述第一支撑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二成形槽的深度且小于所述第一成形槽的深度,所述第二成形槽的侧部开设有第三成形槽;
[0007]上模,所述上模竖直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的正上方,所述上模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槽相配合的第二支撑槽,所述第二支撑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成形槽相配合的第四成形槽和与所述第二成形槽相配合的第五成形槽,所述第五成形槽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成形槽相配合的第六成形槽;
[0008]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所述第一成形块和所述第二成形块水平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两侧,所述第一成形块的纵截面与所述第一成形槽和所述第四成形槽形成的内腔的y向的两侧内壁之间均具有设定距离(其中“设定距离”所表达的意思是两个物体或结构只爱你未接触,并且以下每个所提及的“设定距离”的数值均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同或不相同),x向的两侧内壁相贴合(即第一成形块的上侧低于第四成形槽,下侧高于第一成形槽,然后水平的两侧分别贴合在第一成形槽和第四成形槽的内壁),所述第二成形块的纵截面与所述第二成形槽、所述第三成形槽、所述第五成形槽和所述第六成形槽形成的内腔的形状相配合。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缸体,两侧水平设置有第二缸体和第三缸体,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上模固定连
接,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一成形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缸体与所述第二成形块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成形槽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稳定槽,所述第一稳定槽的一端贯穿所述下模的侧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槽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第四成形槽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稳定槽相配合的第二稳定槽,所述第一成形块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稳定槽和所述第二稳定槽形成空腔的形状相配合的稳定条。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稳定槽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与所述第一稳定槽位于所述第一成形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出气孔的一端贯穿所述下模的侧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槽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成形槽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孔相配合的第二出气孔。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上竖直开设有两个第一顶出孔,两个所述第一顶出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成形槽和所述第二成形槽相通,所述下模中设置有第一顶出缸体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顶出缸体上的第一顶出杆,所述第一顶出缸体可驱动所述第一顶出杆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一顶出孔的外部或内部。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上竖直开设有两个第二顶出孔,两个所述第二顶出孔分别与所述第四成形槽和第五成形槽相通,所述上模中设置有第二顶出缸体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顶出缸体的第二顶出杆,所述第二顶出缸体可驱动所述第二顶出杆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顶出孔的内部或外部。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上竖直设置有若干根导向杆,所述上模上竖直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相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顶部周缘呈圆角或倒角设置。
[001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的中部水平开设有若干个储油槽。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转向节叉的近净成形设备进行成形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将坯杆放置到第一支撑槽中;
[0019]S2,上模下降与下模贴合,坯杆的外壁贴合于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的内壁;
[0020]S3,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朝向下模运动并抵触到坯杆的两端;
[0021]S4,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挤压坯杆的两端,驱动坯杆形变,直到到达合适的位置,此时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与第一支撑槽的两端均具有设定距离;
[0022]S5,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回退,上模升高;
[0023]S6,将挤压成形的坯体取出。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加工的时候,首先将坯杆(实心的杆状结构)放置到第一支撑槽中,然后上模下降与下模贴合,坯杆的外壁贴合于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的内壁;然后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朝向下模运动并抵触到坯杆的两端,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挤压坯杆的两端(并非要求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同步压紧在坯杆的两端,即即使第一成形块先抵触到了坯杆的一端,其在挤压坯杆成形之前首先还是会驱动坯杆活动直到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成形块抵触),驱动坯杆形变,直到到达合适的位置,此时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与第一支撑槽的两端均具有设定距离(而且此时第一支撑槽、第二支撑槽、第一成形槽、第二成形槽、第三成形槽、第四成形槽、第五成形槽、第六成形槽、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形成的空腔部分形状与坯体的形状相配合,即靠近第二成形块的一
端的空腔的形状);之后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回退,上模升高,最后将挤压成形的坯体取出即可。其中挤成形的坯体的形状如图12所示,其还需后续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才能形成如图13所示的成品形态。
[0025]由于本设备的加工只需设备运行依次即可生产出一个坯体,而无需进行多次加工后,在进行复合,因此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加工效率,同时由于上模和下模的形状,以及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的形状都是固定的,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比如具有更高的同轴度,以及更好的连接强度(焊叉与锁固头之间);同时由于该设备在生产时可以产生很少的余料,所以也节省了材料成本的投入。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节叉的近净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下模(2),所述下模(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支撑槽(3)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一支撑槽(3)两侧的第一成形槽(4)和第二成形槽(5),所述第一支撑槽(3)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二成形槽(5)的深度且小于所述第一成形槽(4)的深度,所述第二成形槽(5)的侧部开设有第三成形槽(6);上模(7),所述上模(7)竖直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2)的正上方,所述上模(7)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槽(3)相配合的第二支撑槽(8),所述第二支撑槽(8)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成形槽(4)相配合的第四成形槽(9)和与所述第二成形槽(5)相配合的第五成形槽(10),所述第五成形槽(10)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成形槽(6)相配合的第六成形槽(11);第一成形块(12)和第二成形块(13),所述第一成形块(12)和所述第二成形块(13)水平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2)的两侧,所述第一成形块(12)的纵截面与所述第一成形槽(4)和所述第四成形槽(9)形成的内腔的y向的两侧内壁之间均具有设定距离,x向的两侧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成形块(13)的纵截面与所述第二成形槽(5)、所述第三成形槽(6)、所述第五成形槽(10)和所述第六成形槽(11)形成的内腔的形状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节叉的近净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缸体(14),两侧水平设置有第二缸体(15)和第三缸体(16),所述第一缸体(14)与所述上模(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缸体(15)与所述第一成形块(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缸体(16)与所述第二成形块(1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转向节叉的近净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形槽(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稳定槽(17),所述第一稳定槽(17)的一端贯穿所述下模(2)的侧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槽(3)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第四成形槽(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美克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