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象装置、成象方法及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051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可个别驱动的多个光束照射源的成象装置1、成象方法、光纤阵列装置、成象头装置及印刷装置。成象装置1具有包含k个(k为2以上的整数)光束照射源的n个(n是2以上的整数)光源块15a~15d以及可与各光源块相连接的1个以上n个以下的光束照射源驱动装置13a~13d。(*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以激光光源等为代表的光束照射源的成象装置及成象方法,更具体的是涉及使用数字控制的光束而在成象底片、成象底板等成象媒体上产生与成象数据对应的凹凸或针对溶媒的可溶性变化等成象特性变化(物理性变化)的装置及方法。并且涉及所述成象装置中使用的光纤阵列装置和成象头装置。还涉及使用所述成象装置的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使用激光光源等光束照射源的成象装置的示例如图61所示。成象装置9如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94-186750号公报(与美国专利第5,339,737号对应)所记载的,具有在外表面卷绕成象媒体98用的媒体支承圆筒91、包括光束照射源及将从该光束照射源射出的光束聚光用的光学系统的成象头92、光束照射源控制单元96以及把成象头92与光束照射源控制单元96连接的电缆95。成象头92固定在相对媒体支承圆筒91的轴向平行移动的线性平台94上。作为线性平台94,一般是使用线性马达直接驱动的线性马达式线性平台或使用滚珠丝杠式线性引导器的滚珠丝杠式线性平台。另外,为了使光束在成象媒体表面聚光,要调节成象头92与成象媒体98之间的间隔。而且为了在成象媒体98的光束照射部和非照射部产生物理性的凹凸或针对溶媒的可溶性变化、即成象特性的变化(物理性变化),要调节光束照射源的输出,使之成为足够大的输出。而且在实施成象时,用脉冲马达等马达93使卷绕有成象媒体98的媒体支承圆筒向图中箭头R方向旋转,同时一边使固定在线性平台94上的成象头92沿平行于媒体支承圆筒的轴的图中箭头S方向移动,一边对应成象数据而切换光束照射源。这样,就在成象媒体表面形成与2维成象数据对应的物理性凹凸或针对溶媒的可溶性变化等成象特性的变化。一般把通过媒体支承圆筒91的旋转而成象的行方向R定义为主扫描方向,把通过成象头92平行移动而成象的行方向S定义副扫描方向。作为提高这种成象装置性能的方法,很容易想到使用可独立驱动的多个光束照射源。这里所说的成象装置的性能提高是指成象速度的提高以及分辨率的提高,成象速度与分辨率处于折衷选择关系。这里的所谓分辨率是表示每一单位长度可形成多少个点,其单位一般使用dpi(dots perinch)。譬如2540dpi相当于100dots/mm。例如考虑使用设有i个光束照射源的成象头并用i个光束照射源同时对在主扫描方向连续的i行成象。这时,实现规定分辨率r的点间隔dp是l/r。而且在使用线性马达式线性平台的场合,很多场合是在主扫描方向结束了一周的成象后,而在滚珠丝杠式线性平台的场合则在媒体支承圆筒旋转1圈的时间内,成象头移动规定的距离。该规定距离是成象媒体上的点间隔dp的i倍。然后,对下一个i行成象,反复进行这些一连串的动作后就完成整个成象区域的成象。通过将光束照射源做成i个,成象所需的时间可以在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缩短到l/i。另外,要把分辨率提高到j倍时,要把点间隔设为dp/j,且要把成象头的移动距离设为dpi/j,成象所需的时间为j/i倍。使用多个光束照射源的方法之一是激光二极管阵列,其一般外观如图39所示。激光二极管阵列8是在1个芯片中包含可独立驱动的8个激光二极管,各自具有激光射出端81a~81h和驱动端电极82a~82h以及全体激光二极管共同的背面通用电极83。通过使规定的电流流入驱动端电极82a~82h,从对应的激光射出端81a~81h射出激光。这里所谓规定的电流意味着激光二极管开始激光振荡的临界值以上的电流值。使用多个光束照射源的另一方法是光纤排列,图42表示光纤输出的激光装置的外形。激光装置6由组件部61和将激光向外部引导的光纤62构成,其中组件部61由至少具有1个发光端的激光二极管芯片、实现二极管芯片的电极与外部之间电气性接触用的导电性构件、将二极管芯片的热量向外部释放用的导热构件以及把激光从激光二极管射入光纤用的光学系统构成。从光纤的射出端63射出激光。光纤的射出端63如图58所示,由铁芯部64和包层部65构成,激光从铁芯部64输出。而且多个光纤输出的激光装置的光纤射出端63排列成阵列状后就是光纤阵列。不过,把光纤阵列作为光束照射源使用时,光束照射源间隔的最小值要受包层部65的外形尺寸限制。无论是采用激光二极管阵列还是光纤阵列,常常不能把光束照射源、即各自的射出端无间隙地相邻设置。因此,为了在成象媒体的成象范围内无间隙地成象,如图6所示,必须将阵列7对副扫描方向S倾斜规定的角度θ。阵列7由8个光束照射源71a~71h构成,其倾斜角θ是用下式(1)规定的角度。cosθ=ds/as…………………(1)式中as是光束照射源的间隔,光源面点间隔ds是把为了得到副扫描方向S的规定分辨率而应形成的点的中心间隔换算成光束照射源面上的尺寸,并用光学系统的倍率除以媒体面点间隔dp。譬如当分辨率为2540dpi时,dp=10μm,在光学倍率为1/4的场合,ds=40μm。不过,此时的光束直径为了能对整个成象区域完全成象,应设定得大于点间隔dp,最好是设定为 倍左右。另外,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93-1632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这种成象装置上改善激光光源的响应性以提高或象速度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无成象数据时预先使电流达到激光光源发生振荡的临界值附近,以缩短激光光源从无成象数据状态变成有成象数据状态的时间。图50表示激光二极管的电流-光输出特性的一例。如该图所示,光输出开始上升的电流值是临界值电流Ith,而实际实施成象时的电流值是动作电流Ion。这时从激光光源射出的光输出Pon是足以使成象媒体的激光照射部和非照射部发生成象特性变化的输出。图62表示在作成象动作时,从激光光源控制单元内的激光驱动电路传递到激光二极管的控制信号及流到激光二极管的电流值、以及从激光光源射出的光输出的变化状态。另外,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93-16320号公报还公开了一种把无成象数据时的电流值设定为半导体激光的临界值电流程度的方法。在其说明书中,说到在无成象数据时不在版面形成凹处也可以,且如果是不能形成凹处的激光能量,则使半导体激光振动也无妨。但是,实际的许可范围究竟如何,没有具体的数据记载。这里,上述成象装置中所用的光纤阵列装置的制作方法之例如图63A和图63B所示。如图63A所示,是在光纤支承构件3012上设有与光纤根数对应的V字槽并在前述槽中排列光纤,用压紧构件3013从上部将光纤压紧后,在缝隙内填入粘接剂使其硬化而粘接成一体。另外,图63B所示是在光纤支承构件3012上设置宽度与光纤根数对应的光纤固定槽并在前述固定槽中排列光纤,用压紧构件3013从上部将光纤压紧后,在缝隙内填入粘接剂,使其硬化而粘接成一体。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等的知识,这种光纤阵列装置通过改进副扫描装置并重排图象,可以将光纤阵列装置如图64A那样沿平行于副扫描方向的方向排列使用,而不是如图64B那样倾斜规定的角度。这时所谓对副扫描装置的改进,是指在譬如设光纤射出端的个数为n个、为得到所需的分辨率所必要的点间隔为dp、已在成象媒体上投影的射出端的间隔为ap时,调节光学系统的倍率I/h,以形成ap=hdp的关系,并将副扫描的进给作为(h-1)次dp进给和1次(nap-(h-1)dp}进给的反复进行。在实现这种规则的进给的场合,最好使用线性马达驱动平台。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象装置,具有可个别驱动的多个光束照射源,其特征在于,具有含k个(k为2个以上的整数)光束照射源的n个(n为2个以上的整数)光源块、以及可与所述各块分别连接的1个以上n个以下的光束照射源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良规岩生浩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