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504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流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取流装置包括第一底板和多个电极总成,多个电极总成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底板上形成有安装部,多个电极总成设置在安装部上,在安装部至第一底板的至少一侧边缘的方向上,第一底板的上表面到电极总成的顶面的距离逐渐增大,以形成排水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取流装置,通过在底板上设置排水部,可以及时地将底板上的液体排至底板外,避免了液体在底板上残留、累积,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底板上的电极总成受到损坏,提高了取流装置的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供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取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轨道车辆,通常设置取流装置和授流装置对车辆进行充电,其中授流装置与充电器连接,取流装置设置在车体上,车辆进站后,授流装置下降与取流装置结合,实现充电。然而,由于取流装置安装在车体的顶部且露天安装,无防护,在下雨等恶劣天气下,取流装置的底板上容易积水,严重了会影响取流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取流装置,所述取流装置可以方便且及时地排掉积水。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取流装置的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取流装置,包括:多个电极总成,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形成有安装部,多个所述电极总成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在所述安装部至所述第一底板的至少一侧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到所述电极总成的顶面的距离逐渐增大,以形成排水部。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取流装置,通过在第一底板上形成排水部,可以及时地将安装部上的液体排至第一底板外,避免了液体在第一底板上残留、累积,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第一底板上的电极总成受到损坏,提高了取流装置的可靠性。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的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形成所述排水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的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形成有所述排水部。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水部为斜面或弧面。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水部上形成有排水孔。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取流装置还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底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引流槽的外端连通,所述集水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引流槽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
[0013]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取流装置,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或车辆的宽度方向。
[0014]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取流装置,可以避免液体在第一底板上残留和累积,有效地避免了第一底板上的电极总成受到损坏,提高了车辆的可靠性。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取流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2是图1中所示的取流装置的侧视图;
[0019]图3是图1中所示的取流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4是图1中所示的取流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取流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6是图5中所示的取流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7是沿图6中A-A线的剖视图;
[0024]图8是图5中所示的取流装置的俯视图;
[0025]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底板的立体图;
[0026]图10是图9中所示的第二底板的主视图;
[0027]图11是图10中B部圈示的放大图;
[0028]图12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取流装置的立体图;
[0029]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取流装置的主视图;
[0030]图14是图12中所示的取流装置的侧视图;
[0031]图15是图12中所示的取流装置的俯视图;
[0032]图1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取流装置100,
[0035]第一底板1,排水部11,安装部12,
[0036]电极总成2,第一电极总成2a,第二电极总成2b,支撑板21,第二凸台210,第二限位槽211,绝缘子22,导电板23,第一凸台231,缓冲装置24,导向柱25,限位螺母26,
[0037]车辆1000,
[0038]第二底板3,安装槽31,导流槽311,连通口312,间隔筋313,引流槽32,集水槽33,排出口330,第一连接板331,第二连接板332。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取流装置100。该取流装置100可以应用于车辆1000(例如轨道车辆)等交通系统。取流装置100和授流装置配合可以对车辆1000进行供电。取流装置100可以设置在车体的顶部,授流装置和充电器连接且位于车辆1000上方。其中,授流装置包括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正电极板可以与取流装置100的正电极总成
接触配合,负电极板可以与取流装置100的负电极总成接触配合。
[0041]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取流装置100,包括:第一底板1和多个电极总成2。
[0042]多个电极总成2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为车辆1000的长度方向,也可以为车辆1000的宽度方向。
[0043]具体地,多个电极总成2可以包括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均设置在第一底板1上。第一电极总成2a的极性与第二电极总成2b的极性相反。也就是说,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中的一个为正电极总成,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中的一个为负电极总成。例如,当第一电极总成2a为正电极总成时,第二电极总成2b为负电极总成。当第一电极总成2a为负电极总成时,第二电极总成2b为正电极总成。
[0044]第一底板1上形成有安装部12,多个电极总成2设置在安装部12上。
[0045]在安装部12至第一底板1的至少一侧边缘的方向上,第一底板1的上表面向到电极总成2的顶面的距离逐渐增大,以形成排水部11。也就是说,在安装部12至第一底板1的其中一部分边缘的方向上,第一底板1的上表面向到电极总成2的顶面的距离可以逐渐增大以形成排水部11,或者在安装部12至第一底板1的所有边缘的方向上,第一底板1的上表面向到电极总成2的顶面的距离均逐渐增大以形成排水部11。
[0046]由此,第一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极总成,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形成有安装部,多个所述电极总成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在所述安装部至所述第一底板的至少一侧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到所述电极总成的顶面的距离逐渐增大,以形成排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形成所述排水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形成有所述排水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部为斜面或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部上形成有排水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栋茂张秋萍谭志成鲁豪佘红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