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衣成双专利>正文

带有双转向的装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24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带有双转向的装载机,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工作装置、电器设备和底盘,底盘分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和后车架相铰连,前车架设有前轮转向装置,后车架设有后轮从动转向装置,前轮转向装置包括前桥、前横杆、前旋转臂、连接杆、第一拉杆、第二拉杆、驱动油缸、前转向节、前支撑轴、转轴、轴承和前轮,后轮从动转向装置包括后桥、后横杆、后旋转臂、转向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后转向节、后支撑轴、转轴、轴承和后轮,在前桥不设置驱动油缸时,后轮可通过助力油缸、拉杆来驱动后轮转向,进而带动前轮转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前轮和后轮均可转向、转向半径小、灵活性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双转向的装载机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带有双转向的装载机。

技术介绍

[0002]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装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装载机主要有发动机罩、动力系统、驾驶室、车架、液压系统、工作装置、电器系统、空调系统和传动系统等组成,传动系统包括轮胎总成、转向节、转向节臂、横拉杆、前桥、后桥等部件,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车桥也分成转向桥、驱动桥、转向驱动桥和支持桥四种,其中转向桥和支持桥都属于从动桥,转向桥的结构基本相同,由两个转向节和一根横梁组成,如果把横梁比做身体,转向节就是他左右摇晃的脑袋,脖子就是我们常说的主销,车轮就装在转向节上,仿佛脑袋上带了个草帽,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车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中国专利CN201193049Y公开了一种带有后轮转向的装载机,是由发动机、变速箱、工作装置、电器设备、底盘构成,底盘分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和后车架相铰连,其特征在于后车架的后桥设有转向装置,后车架上设有双向等量伸缩臂的助力油缸,助力油缸一端的伸缩臂经拉杆与转向装置的旋转支臂相连接,另一端的伸缩臂经拉杆与前车架相连接,上述专利的不足是:上述专利中装载机只能后轮转向,转向半径大,不够灵活,不适合空间较小的场所作业,作业费时费力,效率低,限制了装载机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前轮后轮均可转向、转向半径小、灵活性高、工作效率高的带有双转向的装载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带有双转向的装载机,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工作装置、电器设备和底盘,底盘分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和后车架相铰连,后车架的后桥设有转向装置,后车架上设有助力油缸,助力油缸一端的伸缩臂经拉杆与转向装置的旋转支臂相连接,另一端的伸缩臂经拉杆与前车架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设有前轮转向装置,所述前轮转向装置包括前桥、前横杆、前旋转臂、连接杆、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前支臂、前转向节、前支撑轴、转轴、轴承和前轮,所述前桥两端分别固定设有转轴,所述前转向节上设有转轴孔,所述前桥两端经转轴、轴承与前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轴一端与前转向节固定连接,另一端经轴承与前轮轮毂相连接,所述前桥一侧设有前横杆,所述前横杆两端分别设有前旋转臂,所述前旋转臂一端与前横杆铰接,另一端与前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前车架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前车架铰接,所述连接杆上间隔设有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一端与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前支臂一端铰接,所述前支臂另一端与前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杆一端与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后车架铰接,以利于通过助力油缸驱动后轮转向的同时
带动前车架转向,前车架通过第二拉杆、连接杆和第一拉杆带动前桥一侧前转向节转向,前转向节带动前桥一侧前轮转向,同时通过前横杆、前旋转臂带动前桥另一侧前转向节转向,进而实现前桥两侧前轮的同步转向,前轮和后轮均可同步转向,大大减小了转向半径。
[0006]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带有双转向的装载机,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工作装置、电器设备和底盘,底盘分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和后车架相铰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设有前轮转向装置,后车架设有后轮从动转向装置,所述前轮转向装置包括前桥、前横杆、前旋转臂、连接杆、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前支臂、前转向节、前支撑轴、转轴、轴承、前轮和驱动油缸,所述前桥两端分别固定设有转轴,所述前转向节上设有转轴孔,所述前桥两端经转轴、轴承与前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轴一端与前转向节固定连接,另一端经轴承与前轮轮毂相连接,所述前桥一侧设有前横杆,所述前横杆两端分别设有前旋转臂,所述前旋转臂一端与前横杆铰接,另一端与前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油缸一端与前桥铰接,另一端与前旋转臂铰接,所述驱动油缸与底盘的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前车架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前车架铰接,所述连接杆上间隔设有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一端与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前支臂一端铰接,所述前支臂另一端与前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杆一端与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后车架铰接,以利于通过驱动油缸的伸缩带动前桥一侧前旋转臂移动,进而带动前桥两侧前转向节转向,实现前轮转向,同时通过第一拉杆、连接杆和第二拉杆带动后车架转向,所述后轮从动转向装置包括后桥、后横杆、后旋转臂、转向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后支臂、后转向节、后支撑轴、转轴、轴承和后轮,所述后桥两端分别固定设有转轴,所述后转向节上设有转轴孔,所述后桥两端经转轴、轴承与后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轴一端与后转向节固定连接,另一端经轴承与后轮轮毂相连接,所述后桥一侧设有后横杆,所述后横杆两端分别设有后旋转臂,所述后旋转臂一端与后横杆铰接,另一端与后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后车架一侧设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与后车架铰接,转向杆上间隔设有第三拉杆和第四拉杆,所述第三拉杆一端与转向杆铰接,另一端与前车架铰接,所述第四拉杆一端与转向杆铰接,另一端与后支臂一端铰接,后支臂另一端与后转向节固定连接,以利于前轮转向带动前车架转向,前车架通过第三拉杆、转向杆、第四拉杆带动后轮一侧后转向节转向,后转向节通过后旋转臂和后横杆带动后轮另一侧后转向节转向,后转向节带动后轮转向,由此实现前轮和后轮同步转向,大大缩小了转向半径。
[0008]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前轮后轮均可转向、转向半径小、灵活性高、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前车架1,后车架2,后桥3,助力油缸4,前轮转向装置5,前桥6,前横杆7,前旋转臂8,连接杆9,第一拉杆10,第二拉杆11,前支臂12,前转向节13,前支撑轴14,前轮15,后轮从动转向装置16,驱动油缸17,后横杆18,后旋转臂19,转向杆20,第三拉杆21,第四拉杆22,后支臂23,后转向节24,后支撑轴25,后轮26。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3]实施例1
[0014]一种带有双转向的装载机,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工作装置、电器设备和底盘,发动机、变速箱、工作装置、电器设备和底盘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不赘述,底盘分前车架1和后车架2,前车架1和后车架2相铰连,后车架2的后桥3设有转向装置,后车架2上设有助力油缸4,助力油缸4一端的伸缩臂经拉杆与转向装置的旋转支臂相连接,另一端的伸缩臂经拉杆与前车架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1设有前轮转向装置5,所述前轮转向装置5包括前桥6、前横杆7、前旋转臂8、连接杆9、第一拉杆10、第二拉杆11、前支臂12、前转向节13、前支撑轴14、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双转向的装载机,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工作装置、电器设备和底盘,底盘分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和后车架相铰连,后车架的后桥设有转向装置,后车架上设有助力油缸,助力油缸一端的伸缩臂经拉杆与转向装置的旋转支臂相连接,另一端的伸缩臂经拉杆与前车架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设有前轮转向装置,所述前轮转向装置包括前桥、前横杆、前旋转臂、连接杆、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前支臂、前转向节、前支撑轴、转轴、轴承和前轮,所述前桥两端分别固定设有转轴,所述前转向节上设有转轴孔,所述前桥两端经转轴、轴承与前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轴一端与前转向节固定连接,另一端经轴承与前轮轮毂相连接,所述前桥一侧设有前横杆,所述前横杆两端分别设有前旋转臂,所述前旋转臂一端与前横杆铰接,另一端与前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前车架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前车架铰接,所述连接杆上间隔设有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一端与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前支臂一端铰接,所述前支臂另一端与前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杆一端与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后车架铰接。2.一种带有双转向的装载机,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工作装置、电器设备和底盘,底盘分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和后车架相铰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设有前轮转向装置,后车架设有后轮从动转向装置,所述前轮转向装置包括前桥、前横杆、前旋转臂、连接杆、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前支臂、前转向节、前支撑轴、转轴、轴承、前轮和驱动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衣成双
申请(专利权)人:衣成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