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750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它包括旋转驱动件、固设于旋转驱动件转轴下端的抓取件以及固设于旋转驱动件转轴上端的防卡线组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转轴开设有轴向延伸的中心通道,抓取件的驱动线穿过中心通道并连接至防卡线组件,所述抓取件上还设有用于平衡不对称工件的配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对称结构工件的高速旋转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工件多为不对称结构,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心振动,抓取件上设置的配重块可以对整个旋转体系进行平衡。配重块可以对整个旋转体系进行平衡。配重块可以对整个旋转体系进行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铁质成品工件在包装前需进行上油处理,以防止工件生锈。现有的上油操作主要有两种方式:1.将工件浸泡在防锈油中,取出后进行自然晾干,经处理后的工件上依然会残留较多的防锈油,滴漏现象严重,且晾干时间较长;2.采用高压喷头将防锈油雾化后对工件进行喷涂,工件上存在较多喷头无法覆盖的角落,容易发生局部生锈,并且雾化的防锈油对环境污染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对称结构工件的高速旋转操作。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它包括旋转驱动件、固设于旋转驱动件转轴下端的抓取件以及固设于旋转驱动件转轴上端的防卡线组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转轴开设有轴向延伸的中心通道,抓取件的驱动线穿过中心通道并连接至防卡线组件,所述抓取件上还设有用于平衡不对称工件的配重块;所述旋转驱动件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用于控制抓取件上配重块与所抓取工件的相对位置。
[0005]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06]1.由于工件多为不对称结构,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心振动,抓取件上设置的配重块可以对整个旋转体系进行平衡;此外,抓取件是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可保证配重块的初始位置,即当抓取件在抓取工件时,配重块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恒定。
[0007]2.旋转驱动件的转轴下端设有吹气部,当工件上存在设计孔时,浸油后孔洞处容易积油,甩油操作也不能有效除去孔洞内的积油,需要通过吹气部产生瞬时气压将积油吹出。
[0008]3.旋转驱动件的转轴下端设有与防卡线组件输出管路相匹配的气路集成块,气路集成块不仅便于吹气部的安装,针对不同工件时,可直接通过更换匹配型号的气路集成块,还简化了管路布设,防止发生缠绕。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一种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侧视图。
[0011]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0012]图4是图3中C-C剖视图。
[0013]图5是图3中A处放大视图。
[0014]图6是图2中B-B剖视图。
[0015]图7是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0016]标号说明:1旋转驱动件、11中心通道、12编码器、2抓取件、3防卡线组件、31联动转轴、32固定套、33环形腔体、34通道A、35通道B、4配重块、5吹气部、6气路集成块、61通道C、62连接管、7工件、8浸油/甩油机构、81储油腔室、82防摆转头、9移载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
[0018]如图1-7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9]一种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它包括旋转驱动件1、固设于旋转驱动件1转轴下端的抓取件2以及固设于旋转驱动件1转轴上端的防卡线组件3;所述旋转驱动件1的转轴开设有轴向延伸的中心通道11,抓取件2的驱动线穿过中心通道11并连接至防卡线组件3,所述抓取件2上还设有用于平衡不对称工件的配重块4;所述旋转驱动件1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用于控制抓取件2上配重块4与所抓取工件的相对位置。
[0020]抓取件2在甩油操作时,会带动工件进行高速旋转,由于工件多为不对称结构,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心振动,影响甩油效果。
[0021]配重块4可以对整个旋转体系进行平衡,由于工件在治具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为了保证配重块4可与工件达到重量平衡,需要通过伺服电机控制配重块4的初始位置,这样抓取件2在抓取工件时,配重块4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才会精确,从而达到旋转体系的平衡。
[0022]所述旋转驱动件1的转轴下端还设有吹气部5;所述吹气部5的出风口正对抓取件2所抓取工件上的孔洞,且吹气部5的供气管穿过中心通道11并连接至防卡线组件3。
[0023]当工件上存在设计孔时,浸油后孔洞处容易积油,甩油操作也不能有效除去孔洞内的积油,需要通过吹气部5产生瞬时气压将积油吹出。由于吹气部5随抓取件2转动,故也需要通过伺服电机控制初始位置,从而保证吹气部5的出风口与工件设计孔的相对位置。
[0024]所述防卡线组件3包括联动转轴31以及套接在联动转轴31外周的固定套32;所述联动转轴31固定在旋转驱动件1的转轴上,固定套32固定在旋转驱动件1的机壳上,且联动转轴31与固定套32的环形连接面处设有若干轴向间隔分布的环形腔体33;
[0025]所述固定套32内部设有若干与环形腔体33一一对应连通的通道A34,各通道A34的进口位于固定套32的外壁;所述联动转轴31内部设有若干与环形腔体33一一对应连通的通道B35,通道B35的出口位于联动转轴31的外壁。
[0026]所述旋转驱动件1的转轴下端设有气路集成块6,所述抓取件2固定在气路集成块6上;且气路集成块6内部设有若干通道C61,通道C61的进口位于中心通道11内,并通过连接管62连接至通道B35的出口;所述通道C61的出口连接吹气部5或抓取件2。
[0027]所述环形腔体33由固定套32内周壁开设的环形槽与联动转轴31的外周壁形成;或者环形腔体33由联动转轴31外周壁开设的环形槽与固定套32的内周壁形成。
[0028]所述环形腔体33的上下侧设有密封圈。
[0029]通道A、环形腔体、通道B、连接管以及通道C形成一条独立的气密通道。
[0030]本实施例中抓取件2采用气动爪,气动爪的供气管道A和供气管道B分别连接至气路集成块上不同的出气接口;且固定套上对应的进气接口分别连接各自的供气设备;
[0031]本实施例中吹气部5共设置两个,各吹气部5的进气端分别连接至气路集成块上不同的出气接口;且固定套上对应的进气接口分别连接吹气设备。
[0032]旋转甩干时,联动转轴、连接管、气路集成块、气动爪以及吹气部均随着旋转驱动件1的转轴高速转动,而供气设备及吹气设备的管路与固定套则保持不动,可防止管路相互卡死。
[0033]气密通道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换固定套、联动转轴以及对应的气路集成块。
[0034]本技术还包括驱动旋转驱动件1在空间内位移的移载机构9,移载机构9包括水平移载部以及设于水平移载部上的升降移载部。
[0035]本技术可以与浸油/甩油机构8配合进行工件的上油操作。
[0036]所述浸油/甩油机构8包括上端敞口的储油腔室81以及向储油腔室81内注入防锈油且工件浸泡后抽除防锈油的进出油控制组件;所述储油腔室81底面设有用于支撑工件底部的防摆转头82。
[0037]所述进出油控制组件包括油箱、连接在油箱出口和储油腔室进口之间的进油管道以及连接在储油腔室出口和油箱进口之间的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它包括旋转驱动件(1)、固设于旋转驱动件(1)转轴下端的抓取件(2)以及固设于旋转驱动件(1)转轴上端的防卡线组件(3);所述旋转驱动件(1)的转轴开设有轴向延伸的中心通道(11),抓取件(2)的驱动线穿过中心通道(11)并连接至防卡线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件(2)上还设有用于平衡不对称工件的配重块(4);所述旋转驱动件(1)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用于控制抓取件(2)上配重块(4)与所抓取工件的相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件(1)的转轴下端还设有吹气部(5);所述吹气部(5)的出风口正对抓取件(2)所抓取工件上的孔洞,且吹气部(5)的供气管穿过中心通道(11)并连接至防卡线组件(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对称工件抓取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卡线组件(3)包括联动转轴(31)以及套接在联动转轴(31)外周的固定套(32);所述联动转轴(31)固定在旋转驱动件(1)的转轴上,固定套(32)固定在旋转驱动件(1)的机壳上,且联动转轴(31)与固定套(32)的环形连接面处设有若干轴向间隔分布的环形腔体(33);所述固定套(32)内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顺连王启东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鸿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