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简化结构的背光组件及设置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7255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简化结构的背光组件以及设置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所述背光组件包括提供光的灯、支撑所述灯的灯支架、容纳所述灯支架的固定元件以及反射片。所述灯支架具有暴露表面。所述反射片包括覆盖所述固定元件一侧的倾斜部分。所述反射片反射由所述灯发出的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简化结构的背光组件及设置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简化结构的背光组件以及设置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移除模制框架侧并改变反射片而具有简化结构的背光组件以及设置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近来,对于具有改善性能的、既小且轻的显示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迅速发展的半导体技术已经可以满足这种显示设备需求。在显示设备中,液晶显示(LCD)设备具有尺寸小、重量轻且耗能相对较低的优点。因此,LCD设备已经成为替代现有阴极射线管(CRT)显示设备的常用选择。这样,LCD设备被广泛用于几乎所有需要显示设备的信息处理装置中。在一种典型的LCD设备中,通过将可变电压施加至位于液晶的相对侧上的电极可以改变液晶的分子排列。液晶的分子排列中的变化会导致例如二次折射、旋光能力、二向色性以及光散射的液晶晶元的光学特性的改变,同时这些改变都转化为视觉变化。因而,在LCD设备中,通过对液晶晶元进行光学调制而使图像得以显示。由于LCD设备为无法发光的无源设备,所以该LCD设备在LCD面板下方设置有包含液晶的背光单元以照亮该LCD面板。该背光组件包括灯、光导板、反射片以及一组光学片。该灯产生相对较小的热量并发出近似于自然光的白光。该灯通常使用冷阴极射线管。由于灯是易受震动影响的,所以支撑该灯的灯支架安装于该灯的两端。当LCD设备根据客户需求而增大时,需要多个灯以提供充分的亮度来显示图像。因此,使用了用于支撑多个灯支架的模制框架侧。模制框架侧的添加增加了LCD设备的总重量,需要额外的装配过程并且增加了制造成本。此外,由于模制框架侧的反射效率低,所以当使用模制框架侧时,可能会损失一部分照亮LCD面板的光。低反射效率可能导致在安装有该模制框架侧处-->的LCD设备的显示屏的两端上部出现暗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设法解决上述和其它问题,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简化结构的背光组件,所述简化结构具有替换模制框架侧的另一种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包括一些提供光的灯、支撑所述灯的灯支架、容纳所述灯的固定元件以及反射片。所述灯支架具有暴露表面。所述反射片包括覆盖所述固定元件一侧的倾斜部分。所述反射片反射由所述灯发出的光。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图像的面板单元;以及向所述面板单元提供光的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包括一些提供光的灯、支撑所述灯的灯支架、容纳所述灯的固定元件、以及反射片。所述灯支架具有暴露表面。所述反射片包括覆盖所述固定元件一侧的倾斜部分。所述反射片反射由所述灯发出的光。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示出可替换的透视图的图1的背光组件的部分透视图;图3为沿图2的A-A线截取的部分剖面图;图4为封装于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的反射片的透视图;图5为封装于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的反射片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6为封装于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组件中的反射片的分解透视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不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的修改并且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背光组件20的分解透视图。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模制框架侧已从背光组件20中移除。背光组件20包括提供光的灯22和固定灯22的灯支架30。此外,所述背光组件20包括反射片10、漫射板28和光学片26以提高由灯22发射的光的亮度。所述背光组件20由模框21和固定元件90固定。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元件90容纳多个灯22。该固定元件90为由例如金属或树脂制成的底盘。如图1所示,灯22在沿背光组件20的x轴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灯22可在其中部被弯曲以呈U形结构。支承元件24设置在灯22的下方以支承灯22。此外,灯支架30设置在每个灯22的第一和第二端处以支承灯22。虽然在图1中没有示出,但是在固定元件90的后表面上安装有变换器,所述变换器为用于提供能量的印刷电路板(PCB)。所述变换器将外部能量转换为一定量电压作为能量供给于灯22。如图1中所示的背光组件20的结构仅仅是说明性作用,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结构。因此,可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具有不同结构的其它背光组件。灯22发出的光直接射向漫射板28。此外,灯22发出的光的一部分直接射向将光反射至漫射板28的反射片10。到达该漫射板28的光被漫射至几乎所有方向,从而提高了光的均匀性。光的亮度也由于穿过光学片26而得到提高。由于光学片26可以包括保护片、棱镜片以及漫射片,因而能够聚积光的强度,从而提高光的亮度。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反射片10以一种形式制成,并可被折叠并容纳至固定元件90中。此外,固定元件90的上表面的侧部由反射片10所覆盖。虽然灯支架30通常由模制框架侧所覆盖,但是本专利技术仅使用反射片10而不使用模制框架侧以覆盖灯支架30。灯支架30可以设置在固定元件90处以支撑接近反射片10和固定元件90的灯2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灯支架30成对放置,且每对灯支架的暴露表面彼此面对。因此,由模制框架侧导致的光的损失可以被减小。此外,由于没有使用模制框架侧,所以背光组件20的部件的数目得以减少,由此达到了简化背光组件20的结构和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而且,由于该反射片10可由泡沫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成,所以能够发射与传统背光组件相比亮度和均匀性得到极大改善的光。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背-->光组件20的结构。图2示出了覆盖有反射片10的固定元件90。在图2中省略了图1中所示的模框21、光学片26和漫射板28以详细地描述反射片10的结构。为便于说明,图1中的固定元件90围绕图2中的z轴顺时针旋转90度。如图2中所示,灯支架30包括第一灯支架32和第二灯支架34。每个第一灯支架32支撑每个灯22在灯22的中间部分处的弯曲部分。第一灯支架32位于固定元件90的第一侧。此外,每个第二灯支架34都支撑每个灯22的第一和第二端。第二灯支架34位于与固定元件90的第一侧相对的固定元件90的第二侧。第一灯支架32的暴露表面是斜面。如上所述,每个第一灯支架32都支撑相应灯22的弯曲部分。由于每个灯22都是在该灯22的中部被弯曲的,因而可显著地减少灯22的总数并简化装配过程。尽管在图2中灯22呈U形结构,但是这种结构仅仅是灯22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结构。反射片10覆盖固定元件90的一侧。此外,反射片10在该反射片10相应于固定元件90的第一和第二侧的部分处是倾斜的。反射片10位于每个第一灯支架32之间,从而对灯22沿z轴方向发出的光进行反射并降低了光的损失。第一灯支架32相对于灯22的结合方向不同于第二灯支架34相对于灯22的结合方向。例如,某一灯22的弯曲部分通过沿z轴方向在该弯曲部分上施加的力与相应的某一第一灯支架32相结合。换言之,沿基本上垂直于灯22的纵向的方向,某一灯22的弯曲部分可从某一第一灯支架32上拆离。反之,如图2所示,某一灯22的第一和第二端沿x轴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组件,包括:提供光的灯;支撑所述灯并具有暴露表面的灯支架;容纳所述灯支架的固定元件;以及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包括覆盖所述固定元件一侧并反射由所述灯发出的光的倾斜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4-5-7 32182/04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提供光的灯;支撑所述灯并具有暴露表面的灯支架;容纳所述灯支架的固定元件;以及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包括覆盖所述固定元件一侧并反射由所述灯发出的光的倾斜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灯支架成对设置,并且每对灯支架的暴露表面彼此面对。3、根据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反射片的倾斜部分具有至少一个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灯支架中的每个都通过所述反射片的中至少一个开口安装于所述固定元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4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灯支架的每个暴露表面都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每一个中突出出来。6、根据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灯支架包含用于支撑所述灯的第一灯支架和第二灯支架,并且用于将所述第一灯支架结合至所述灯的结合方向与用于将所述第二灯支架结合至所述灯的结合方向不同。7、根据权利要求6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反射片覆盖所述固定元件的一侧,所述第一灯支架安装在所述固定元件上,并且所述第一灯支架的暴露表面是倾斜的。8、根据权利要求7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灯包括由所述第一灯支架固定的弯曲部分。9、根据权利要求8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灯可沿基本上垂直于灯的纵向的方向拆离于所述第一灯支架。10、根据权利要求7的背光组件,其中,每个第一灯支架都具有灯支架槽,且在每个第一灯支架的灯支架槽的一部分处都形成有突起以固定每个灯。11、根据权利要求7的背光组件,其中,每个第一灯支架都具有灯支架槽,且在所述灯支架槽的一部分处设置有两个突起压在每个灯的相对侧上从而固定所述灯。12、根据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反射片包括:覆盖所述固定元件的底面的底部;以及从所述底部的边缘延伸以覆盖所述固定元件的侧面的侧部,每个所述侧部都包含有倾斜部分,以及其中相邻侧部彼此叠加并彼此相连。13、根据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反射片包括:覆盖所述固定元件的底面的底部;第一侧部,其位置接近所述底部的第一边缘处并沿着垂直于所述灯的纵向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侧部,其位置接近所述底部的第二边缘处并且面对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沿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部的方向延伸,以及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底部。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灯支架相接触。15、根据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反射片包括:覆盖所述固定元件的底面的底部,所述底部包括槽;第一侧部,其位置接近所述底部的第一边缘处并沿着垂直于所述灯的纵向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侧部,其位置接近所述底部的第二边缘处并且面对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沿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部的方向延伸,以及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插入所述底部的槽中的部分。16、根据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龙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