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灯的电流泄漏的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720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灯,发射第一光线;光学构件,将第一光线转换为具有提高的光学特性的第二光线;和容纳构件,容纳所述灯和所述光学构件,所述容纳构件具有与所述灯对准的突起,所述突起在离开所述灯的方向上凸出。所述突起增加了所述灯和所述容纳构件之间的距离,由此减小了灯的电流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小灯的电流泄漏的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LCD)装置。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减小灯的漏电流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组件的LCD装置。
技术介绍
近来,对于信息处理装置已经有大量的技术进展。作为该进展的一部分,对于显示装置也作出了大量的进展,该显示装置作为由信息处理装置处理的数据的界面来将数据转换为用户识别的形式。已知其诸如轻重量、小尺寸、全色、高清晰度等优点的LCD装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显示装置。LCD装置将液晶(LC)单元的光学特性的变化转换为可见的变化。因为LCD装置自身不发光,背光组件被应用于LCD装置中来作为光源。LCD装置通过利用来自背光组件的光来显示图像。依据光源的位置,将背光组件分为直接照射型或边缘照射型。直接照射型背光组件包括设置于LCD屏下的光源。自光源发射的光被直接辐射到LCD屏的整个表面上。因为直接照射型背光组件比边缘照射型背光组件利用更多的光源,所以直接照射型背光组件一般具有比边缘照射型背光组件更高的亮度。直接照射型LCD设备包括显示图像的LCD屏和为LCD屏提供光的背光组件。图1是示出常规的背光组件的局部横截面图。参考图1,常规背光组件包括:灯10;光散射构件30,放置于灯10上方;底架50,位于灯10下;和反射板20,在底架50上。电子在灯10中迁移使得电流在灯10中流动。同时,因为底架50包括导电材料,所以灯10和底架50形成电容器使得由灯10产生漏电流。一般地,电容器的电容反比于电极之间的距离。-->图15是示出相对于灯的长度的亮度变化曲线图,该长度从施加高电压的第一端到施加低电压的第二端。在图15中,线I代表当灯10和底架50之间的距离为约一毫米时灯10的亮度。线II代表当灯10和底架50之间的距离为约三毫米时灯10的亮度。线III代表当灯10和底架50之间的距离为约五毫米时灯10的亮度。线IV代表没有与底架组装的分开的灯的亮度。如所示,每个灯10的第一端具有比分开的灯(IV)更高的亮度水平。这由增加施加到灯10的第一端的电流引起来在灯的第二端获得约六微安的平坦电流(tabular current)。如图15中所示,漏电流对于灯10和底架50之间的距离L1的增加成比例地被减小,该漏电流由随着灯的长度的亮度降低指示。因此,为了在灯10的第二端获得与灯10的第一端基本相同的平坦电流,将初始施加的高电压成比例地增加,灯10和底架50之间的距离L1也如此。因此,灯10和底架50之间的距离L1是控制漏电流的重要参数。为了防止或减小灯10的漏电流,需增加灯10和底架50之间的距离L1。但是,距离L1的加长导致了LCD装置的厚度的增加。因此,期望一种允许减小灯电流泄漏而没有不需要地增加LCD装置的厚度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小灯的漏电流的背光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的背光组件的LCD装置。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背光组件包括灯和金属容器。所述灯发光。所述金属容器容纳所述灯。所述金属容器包括具有第一区和第二区的底板。所述灯设置于第一区的上方。平行于所述底板并通过所述灯的中心的虚拟平面和所述底板的第一区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虚拟平面和所述底板的第二区之间的距离。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射第一光线的灯。光学构件将第一光线转换为具有提高的光学特性的第二光线。容纳构件容纳所述灯和所述光学构件。所述容纳构件具有与所述灯对准的突起。所述突起离开所述灯凸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的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射第一光线的灯。光学构件将第一光线转换为具有提高的光学特性的第二光线。反射板设置于所述灯-->下。所述反射板将第一光线反射向所述光学构件。底架放置于所述反射板下来容纳所述反射板和所述灯。所述底架包括底表面和从所述底表面的边缘延伸的侧壁。而且,所述底架具有形成于底架的表面部分的凹入,所述凹入与每个所述灯对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发射第一光线的灯。光学构件将第一光线转换为具有提高的光学特性的第二光线。容纳构件容纳所述灯和所述光学构件。所述容纳构件具有相应于所述灯的突起。所述突起离开所述灯凸出。液晶显示屏组件利用第二光线显示图像。顶架与所述容纳构件组合来将所述液晶显示屏组件固定到所述容纳构件。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发射第一光线的灯。光学构件将第一光线转换为具有提高的光学特性的第二光线。反射板设置于所述灯下来将第一光线反射向所述光学构件。底架放置于所述反射板下来容纳所述反射板和所述灯。所述底架包括底表面和从所述底表面的边缘延伸的侧壁。而且,所述底架具有形成于底架的表面部分的凹入,所述凹入与每个所述灯对准。液晶显示屏组件利用第二光线显示图像。顶架与所述容纳构件组合来将所述液晶显示屏组件固定到所述容纳构件。依据本专利技术,在没有也增加LCD装置的厚度的情况下,增加了所述灯和所述容纳构件的距离。因此,将在所述灯和所述容纳构件之间形成的电容器的电容保持在低水平且可以减小所述背光组件的漏电流。附图说明参考附图,通过其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见,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常规的背光组件的局部横截面图;图2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局部横截面图;图3A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出图2中部分“A”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3B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图2中部分“A”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4A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图2中部分“A”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4B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图2中部分“A”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5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局部横截面图;图6A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出图2中部分“B”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6B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图2中部分“B”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7A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图2中部分“B”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7B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图2中部分“B”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8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9A是沿图8的线III-III’所取的横截面图;图9B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图10A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图10B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图11A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图11B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图12A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图12B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图13是示出图8中的LCD装置的底架的透视图;图14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底架的透视图;图15是示出依据图1中的背光组件的灯的长度的亮度变化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其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附图,在其后更加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为不同的形式且不应解释为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充分和完整,且向那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组件,包括:灯,发光;和金属容器,容纳所述灯,所述金属容器包括具有第一区和第二区的底板,所述灯设置于所述第一区的上方,其中,虚拟平面和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一区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虚拟平面和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二区之间的距离,所 述虚拟平面平行于所述底板并通过所述灯的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4-8-27 67751/04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灯,发光;和金属容器,容纳所述灯,所述金属容器包括具有第一区和第二区的底板,所述灯设置于所述第一区的上方,其中,虚拟平面和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一区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虚拟平面和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二区之间的距离,所述虚拟平面平行于所述底板并通过所述灯的中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区相对于所述第二区凹入。3、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灯,发射第一光线;光学构件,将第一光线转换为具有提高的光学特性的第二光线;和容纳构件,容纳所述灯和所述光学构件,所述容纳构件具有与所述灯对准的突起。所述突起在离开所述灯的方向上凸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容纳构件包括:反射板,设置于所述灯下,所述反射板将第一光线反射向所述光学构件;和底架,放置在所述反射板下来容纳所述反射板和所述灯,所述底架包括底表面和从所述底表面的边缘延伸的侧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非导电材料,且所述突起设置于所述底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反射板具有平下表面来在所述反射板和所述突起之间形成空间。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导电材料,且所述突起设置于所述反射板和所述底架。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每个所述突起在所述突起的表面上具有位于从每个所述灯的中心点最远的点,且所述突起的所述点和所述灯的中心点设置于基本相同的垂直线上。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突起具有与所述灯的横截面对准的横截面。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突起具有弧形横截面。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每个具有弧形横截面的所述突起具有从每个所述灯的中心点的曲率半径。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突起具有四边形形状。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每个所述突起具有相应于部分圆与所述容纳构件相交的两个相交点之间的距离的宽度,所述部分圆具有所述突起的点和所述灯的中心点之间的半径,且所述突起的点位于从每个所述灯的中心点最远的位置。14、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灯,发射第一光线;光学构件,将第一光线转换为具有提高的光学特性的第二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龙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