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443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包括保护膜本体,所述保护膜本体包括基材层、底涂处理层、弹性触感层、胶水层、离型层;所述底涂处理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上方;所述弹性触感层设于所述底涂处理层的上方;所述胶水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下方;所述离型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耐温的CPP或OPP或PVC为基材,先表面处理一层底涂处理剂,再在底涂上涂布一层弹性触感涂料,在另外一面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胶面可以重工,不残胶、环保无卤,弹性抗刮涂层性能优异,具有耐老化、能自动恢复功能,触感像婴儿皮肤一般,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护膜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

技术介绍

[0002]保护膜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数码产品保护膜,汽车保护膜,家用保护膜,食品保鲜保护膜等。随着手机等数码产品在中国的普及,保护膜已经慢慢的成为屏幕保护膜的一种统称,而其在屏幕保护膜领域的功能也是五花八门。材料从最早的PP材料到现今流行的AR材质,中间经历了5年多的发展,慢慢的被广大手机群体所接受。
[0003]目前的保护膜存在残胶、易老化、使用时间较长后触感不能恢复等问题,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残胶、实用性强的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包括保护膜本体,所述保护膜本体包括基材层、底涂处理层、弹性触感层、胶水层、离型层;所述底涂处理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上方;所述弹性触感层设于所述底涂处理层的上方;所述胶水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下方;所述离型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下方。
[000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基材层为CPP、OPP或PVC中的一种。
[000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底涂处理层为改性聚烯烃树脂涂层,所述改性聚烯烃树脂涂层设为丙烯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树脂或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
[000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弹性触感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
[0010][0011]以上材料依次加入,高速搅拌30~50min,按10%的标准加入科思创Desmodur N3390 BA/SN,加入无醇无水溶剂调整合适的施工粘度,得到弹性触感涂料。
[0012]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弹性触感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
[0013][0014][0015]以上材料依次加入,高速搅拌30~50min,按10%的标准加入科思创Desmodur N3390 BA/SN,加入无醇无水溶剂调整合适的施工粘度,得到弹性触感涂料。
[0016]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弹性触感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
[0017][0018]以上材料依次加入,高速搅拌30~50min,按15%的标准加入科思创Desmodur N3390 BA/SN,加入无醇无水溶剂调整合适的施工粘度,得到弹性触感涂料。
[001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胶水层为丙烯酸酯压敏胶层,所述胶水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
[0020][0021][0022]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胶水层还包括异氰酸酯交联剂及其他交联剂。
[0023]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异氰酸酯交联剂为Desmodur L75、TakenateD-110N、东曹的L、TDI、XDI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其他交联剂为三菱的TETRAD-C、CVC的Erisys GA240、乙酰丙酮铝、乙酰丙酮钛、氮丙啶DSM Crosslinker CX-100、BAYER XAMA7中的一种。
[0024]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保护膜本体的制备步骤包括:
[0025]在基材层的一侧表面采用微凹涂布方式涂布底涂处理层,以机速10~20m/min的速度,在60~100℃温度下烤干5~10min,得到半成品;
[0026]利用喷涂的方式,在半成品的底涂处理层的一侧喷涂30~60μm的弹性触感层,并在70~80℃温度下烘烤,得到基膜;
[0027]利用逗号刮刀涂布方式在基膜远离底涂处理层的表面涂布10~50μm的胶水层,机速在10~20m/min,涂胶完成后贴合25~100μm的离型层。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9]本专利技术以耐温的CPP或OPP或PVC为基材,先表面处理一层底涂处理剂,再在底涂上涂布一层弹性触感涂料,在另外一面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胶面可以重工,不残胶、环保无卤,弹性抗刮涂层性能优异,具有耐老化、能自动恢复功能,触感像婴儿皮肤一般,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2]实施例一:
[0033]如图1所示,一种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包括保护膜本体,所述保护膜本体包括基材层10、底涂处理层20、弹性触感层30、胶水层40、离型层50;所述底涂处理层20设于所述基材层10的上方;所述弹性触感层30设于所述底涂处理层20的上方;所述胶水层40设于所述基材层10的下方;所述离型层50设于所述基材层10的下方。
[0034]所述基材层10为CPP、OPP或PVC中的一种。
[0035]所述底涂处理层20为改性聚烯烃树脂涂层,所述改性聚烯烃树脂涂层设为丙烯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树脂或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
[0036]所述弹性触感层30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
[0037][0038]以上材料依次加入,高速搅拌30~50min,按10%的标准加入科思创Desmodur N3390 BA/SN,加入无醇无水溶剂调整合适的施工粘度,得到弹性触感涂料;本实施例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综合性能突出。
[0039]所述胶水层40为丙烯酸酯压敏胶层,所述胶水层40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
[0040][0041][0042]所述胶水层40还包括异氰酸酯交联剂及其他交联剂。
[0043]所述异氰酸酯交联剂为Desmodur L75、TakenateD-110N、东曹的L、TDI、XDI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其他交联剂为三菱的TETRAD-C、CVC的Erisys GA240、乙酰丙酮铝、乙酰丙酮钛、氮丙啶DSM Crosslinker CX-100、BAYER XAMA7中的一种。
[0044]所述保护膜本体的制备步骤包括:
[0045]在基材层10的一侧表面采用微凹涂布方式涂布底涂处理层20,以机速10~20m/min的速度,在60~100℃温度下烤干5~10min,得到半成品;
[0046]利用喷涂的方式,在半成品的底涂处理层20的一侧喷涂30~60μm的弹性触感层30,并在70~80℃温度下烘烤,得到基膜;
[0047]利用逗号刮刀涂布方式在基膜远离底涂处理层20的表面涂布10~50μm的胶水层40,机速在10~20m/min,涂胶完成后贴合25~100μm的离型层50。
[0048]实施例二:
[0049]如图1所示,一种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包括保护膜本体,所述保护膜本体包括基材层10、底涂处理层20、弹性触感层30、胶水层40、离型层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膜本体,所述保护膜本体包括基材层、底涂处理层、弹性触感层、胶水层、离型层;所述底涂处理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上方;所述弹性触感层设于所述底涂处理层的上方;所述胶水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下方;所述离型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CPP、OPP或PVC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处理层为改性聚烯烃树脂涂层,所述改性聚烯烃树脂涂层设为丙烯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树脂或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感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以上材料依次加入,高速搅拌30~50min,按10%的标准加入科思创Desmodur N3390 BA/SN,加入无醇无水溶剂调整合适的施工粘度,得到弹性触感涂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感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
以上材料依次加入,高速搅拌30~50min,按10%的标准加入科思创Desmodur N3390 BA/SN,加入无醇无水溶剂调整合适的施工粘度,得到弹性触感涂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修复触感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感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以上材料依次加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友陈小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弘擎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