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康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32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颈椎康复机器人。所述颈椎康复机器人包括胸背固定托组件;胸背托连接支撑架,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安装在所述胸背固定托组件的顶侧;减速电机组件,所述减速电机组件安装在胸背托连接支撑架的一侧;颈部调节固定架,所述颈部调节固定架安装在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之间;下巴支撑托架,所述下巴支撑托架安装在所述颈部调节固定架的一侧底部;后脑支撑托架,所述后脑支撑托架安装在所述颈部调节固定架的顶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颈椎康复机器人具有成本低廉、携带方便、适应性强、安全可靠的优点。安全可靠的优点。安全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康复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颈椎康复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颈椎康复训练类产品,通常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大型牵引式,带有固定床或固定椅,需要整个上半身及上肢穿带以实现固定,成本高、体积大、结构复杂,不可能移动或携带,对于使用环境有一定要求,还需要其他专业人员辅助操作;第二种是便携式产品,其结构较为简单,但不设置有源驱动装置,依靠被动拉伸原理,对患处姿态进行调节固定,以此实现康复效果。然而颈椎处的关节、神经和肌肉分布多且复杂,不具备颈椎康复专业知识的人员,对患处姿态进行调节固定时,如果方法不科学将直接造成病患加剧,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颈椎康复机器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颈椎康复机器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颈椎康复机器人包括:胸背固定托组件;
[0006]胸背托连接支撑架,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安装在所述胸背固定托组件的顶侧;
[0007]减速电机组件,所述减速电机组件安装在胸背托连接支撑架的一侧;
[0008]颈部调节固定架,所述颈部调节固定架安装在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之间;
[0009]下巴支撑托架,所述下巴支撑托架安装在所述颈部调节固定架的一侧底部;
[0010]后脑支撑托架,所述后脑支撑托架安装在所述颈部调节固定架的顶侧。
[0011]优选的,所述胸背固定托组件包括胸背固定托垫,所述胸背固定托垫的顶侧四角设有胸背托连接支撑架连接柱,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连接柱的顶侧开设有连接柱滑轨,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连接柱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柱锁紧螺丝滑槽,所述连接柱锁紧螺丝滑槽与连接柱滑轨相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胸背固定托垫底层为橡胶材料,所述胸背固定托垫上层为合金材料,所述胸背固定托垫上遍布透气孔。
[0013]优选的,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颈部调节固定架轴柱和圆形转轴孔,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后侧设有动力控制室,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的底侧四角设有连接滑柱,所述连接滑柱与连接柱滑轨相适配,连接滑柱上安装有连接柱锁紧螺丝,连接柱锁紧螺丝与连接柱锁紧螺丝滑槽相适配。
[0014]优选的,所述减速电机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动力控制室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安装有减速盒,所述减速盒的一侧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近端为圆形区域,所述传动轴上的圆形区域与圆形转轴孔相适配,所述传动轴远端为D形区域。
[0015]优选的,所述减速盒内部设置有双向蜗轮蜗杆结构,蜗轮蜗杆结构具有双向性。
[0016]优选的,所述所述颈部调节固定架前侧分别设有合页固定端和锁体,所述锁体包括锁孔和解锁按钮,所述颈部调节固定架中部两侧分别开设有圆形转轴孔和D形转轴孔,所述圆形转轴孔与颈部调节固定架轴柱转动连接,所述D形转轴孔内与传动轴上的D形区域相适配,所述颈部调节固定架中部两侧设有前后伸缩调节锁紧螺丝,所述颈部调节固定架后部安装有颈部前后伸缩调节体,颈部前后伸缩调节体前侧两端为伸缩调节舌体,颈部前后伸缩调节体后侧设有后脑支撑托架调节槽,颈部前后伸缩调节体后侧设有后脑支撑托架调节锁紧螺丝。
[0017]优选的,所述下巴支撑托架一侧设有合页活动端,所述合页活动端与合页固定端相适配,所述下巴支撑托架一侧设有锁销,所述锁销与锁孔相适配,所述下巴支撑托架两侧均设有上下滑轨,所述下巴支撑托架中间设有上下滑动组件,所述上下滑动组件由下颌托、下颌托固定螺丝、下颌托枕梁和上下调节螺丝组成,所述下颌托下侧为球形支撑结构,下颌托下部支撑球体处于下颌托枕梁内部,所述下颌托固定螺丝安装在下颌托枕梁前侧,所述下颌托枕梁两侧置于上下滑轨内部,所述上下调节螺丝一侧与下颌托枕梁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后脑支撑托架的底侧安装有高低调节舌体,所述高低调节舌体与后脑支撑托架调节槽相适配,所述后脑支撑托架前侧两端设有玉枕骨托,所述后脑支撑托架后侧两端设有玉枕骨托锁紧螺丝。
[0019]优选的,所述胸背固定托组件的底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缓冲卡紧机构,缓冲卡紧机构包括固定柱,固定柱的底侧滑动套接有半球形卡头,固定柱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顶端与胸背固定托组件固定连接,弹簧的底端与半球形卡头固定连接。
[002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颈椎康复机器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颈椎康复机器人,便于携带和易于操作为设计理念,小巧轻便利于在任何环境使用,患者甚至无需说明指导就能佩戴使用,进行训练;采用电机驱动模块,智能化高,可靠性强,适合长期训练;采用电池和USB接口两种可选供电方式,适用性广,且无电伤害风险;采用了机械硬限位和控制器程序软限位相结合的方式,安全可靠,无二次伤害风险;成本极低,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康复支出;采用前开口设计,从患者颈椎后部佩戴和摘除,便利性高;采用刚性可调设计,对不同颈椎形态和脑形的患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胸背固定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胸背托连接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减速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颈部调节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下巴支撑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后脑支撑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斜视图;
[0029]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标号:1、胸背固定托组件,2、胸背托连接支撑架,3、减速电机组件,4、颈部调节固定架,5、下巴支撑托架,6、后脑支撑托架,7、缓冲卡紧机构,11、胸背固定托垫,12、胸背
托连接支撑架连接柱,121、连接柱滑轨,122、连接柱锁紧螺丝滑槽,21、颈部调节固定架轴柱,22、圆形转轴孔,23、动力控制室,24、连接滑柱,25、连接柱锁紧螺丝,31、驱动电机,32、减速盒,33、传动轴,41、合页固定端,42、锁体,421、锁孔,422、解锁按钮,43、圆形转轴孔,44、D形转轴孔,45、前后伸缩调节锁紧螺丝,46、颈部前后伸缩调节体,461、伸缩调节舌体,462、后脑支撑托架调节槽,463、后脑支撑托架调节锁紧螺丝,51、合页活动端,52、锁销,53、上下滑轨,54、上下滑动组件,541、下颌托,542、下颌托固定螺丝,543、下颌托枕梁,544、上下调节螺丝,61、高低调节舌体,62、玉枕骨托,63、玉枕骨托锁紧螺丝,7、缓冲卡紧机构,71、固定柱,72、半球形卡头,73、弹簧。
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胸背固定托组件;胸背托连接支撑架,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安装在所述胸背固定托组件的顶侧;减速电机组件,所述减速电机组件安装在胸背托连接支撑架的一侧;颈部调节固定架,所述颈部调节固定架安装在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之间;下巴支撑托架,所述下巴支撑托架安装在所述颈部调节固定架的一侧底部;后脑支撑托架,所述后脑支撑托架安装在所述颈部调节固定架的顶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背固定托组件包括胸背固定托垫,所述胸背固定托垫的顶侧四角设有胸背托连接支撑架连接柱,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连接柱的顶侧开设有连接柱滑轨,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连接柱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柱锁紧螺丝滑槽,所述连接柱锁紧螺丝滑槽与连接柱滑轨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背固定托垫底层为橡胶材料,所述胸背固定托垫上层为合金材料,所述胸背固定托垫上遍布透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颈部调节固定架轴柱和圆形转轴孔,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后侧设有动力控制室,所述胸背托连接支撑架的底侧四角设有连接滑柱,所述连接滑柱与连接柱滑轨相适配,连接滑柱上安装有连接柱锁紧螺丝,连接柱锁紧螺丝与连接柱锁紧螺丝滑槽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电机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动力控制室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安装有减速盒,所述减速盒的一侧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近端为圆形区域,所述传动轴上的圆形区域与圆形转轴孔相适配,所述传动轴远端为D形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椎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盒内部设置有双向蜗轮蜗杆结构,蜗轮蜗杆结构具有双向性。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梁李辕吕世东
申请(专利权)人:平康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