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板及使用该扩散板的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36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扩散板,其包括一基底层及一设于其上的扩散层。该基底层上设有多个开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扩散板的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具有较高的出光亮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光扩散装置,特别是一种扩散板及采用该扩散板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早期的背光模块大多运用在广告灯箱中,现因不自发光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达到夜视和高全彩的要求,背光模块在液晶显示器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背光模块通常包括光源、导光板、扩散板、反射板及增亮板等组件。为提供均匀的面光源,扩散板在背光模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种现有技术的扩散板如图1所示,该扩散板10包括一扩散层12、一防静电层14及一位于该扩散层12与该防静电层14之间的基底层16。其中扩散层12的主要功能是使通过的光线产生漫射,让光的分布均匀化。基底层16主要由光透过率高的材料如聚酯(Polyester,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制成,用于充当扩散层12的载体。该防静电层14保护扩散板10使其免受静电损害。鉴于上述扩散板10结构,由于材料本身及化学颗粒的性质,将会造成无可避免的吸光现象,有部分的光强被浪费,而造成光源无法有效的利用,背光模块的亮度被削弱。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扩散板造成光线损失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减小光吸收的扩散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亮度较高的背光模块。本技术提供一种扩散板,其包括一基底层及一设于其上的扩散层。该基底层上设有多个开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导光装置,该导光装置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一位于该导光装置入光面一侧的光源;及一位于该导光装置出光面一侧的扩散板,该扩散板包括一基底层及一设于其上的扩散层。该基底层上设有多个开孔。相较于现有技术,因为本技术在扩散板的基底层上设置多个开孔,该多个开孔减少了光线通过扩散板时的光线损失,可提高了光利用率,从而,使用该扩散板的背光模块由于提高了光利用率而使得亮度得以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扩散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扩散板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扩散板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扩散板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背光模块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2,是本技术扩散板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扩散板20包括一扩散层22、一防静电层24及一位于该扩散层22与该防静电层24之间的基底层26。该扩散层22采用一般导光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等制成,同时混杂粒径为5μm-30μ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三聚氰胺树脂(Melamine Resin)圆球粒(未标示)。该基底层26采用光透过率较高的材料如聚酯,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用于充当扩散层22的载体。该防静电层24保护扩散板20使其免受静电损害。该防静电层24与该基底层26上对应设置多个开孔28,该开孔28为上小下大的圆孔,且于扩散板20均匀分布。请再参照图2,该扩散板20工作时,从光源(图未示)发出的光线L1部分经过防静电层24及基底层26或者只经过基底层26进入扩散层22,后被散射出去,部分光线L2从开孔28中直接射入扩散层22,后被散射出去,由于光线L2相对于光线L1没有经过防静电层24及基底层26的光吸收,其光利用率得到提高。请参照图3,是本技术扩散板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扩散板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扩散板20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该扩散板30的多个开孔38为上大下小的圆孔。请参照图4,是本技术扩散板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扩散板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扩散板20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该扩散板40的多个开孔48呈圆柱形。扩散板30与扩散板40在工作中,基于与扩散板20相同的原理,由于开孔38及48的存在,其减少了光线的损失,提高了光利用率。请参照图5,是本技术背光模块的平面示意图。该背光模块50包括一导光板54,一位于导光板54入光面(未标示)一侧的光源51及光源罩52,一位于导光板54底面(未标示)一侧反射板53,一位于导光板54出光面(未标示)一侧的扩散板20,及位于该扩散板20上方的增亮片56。其中该扩散板20具体结构请参照图2。该背光模块50工作时,光源51发出的光线(图未示)配合光源罩52的反射作用经入光面进入导光板54,在导光板54的均光及反射板53的反射作用下,光线经导光板54出光面射向扩散板20,由于扩散板20具有多个能提高光利用率的开孔28,故光线最后经过增亮片56的聚光作用后使得背光模块50的亮度有明显增加。当然,本技术的扩散板结构不限于上述几种形式,例如,开孔28的形状结构及分布规律都可根据情况变化,如其形状可设计为圆锥形或长方体形,其可于防静电层24上呈不规则分布,也可以根据光源的情况进行密疏变化分布。权利要求1.一种扩散板,包括一基底层及一位于该基底层之上的扩散层,其特征在于该基底层上设有多个开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扩散板还包括一位于该基底层之下的防静电层,该多个开孔贯穿该防静电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开孔在该扩散板上均匀分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开孔的形状为上小下大的圆孔。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开孔的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圆孔。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开孔的形状为圆柱形。7.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装置,该导光装置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一位于该导光装置入光面一侧的光源;及一位于该导光装置出光面一侧的扩散板,该扩散板包括一基底层;及一位于该基底层之上的扩散层,其特征在于该基底层上设有多个开孔,该多个开孔可减少光线通过扩散板时的光线损失。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扩散板还包括一位于该基底层之下的防静电层,该多个开孔贯穿该防静电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开孔在该扩散板上均匀分布。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开孔的形状为圆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扩散板,其包括一基底层及一设于其上的扩散层。该基底层上设有多个开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扩散板的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具有较高的出光亮度。文档编号G02F1/13GK2784949SQ200420103589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麦哲魁, 韩虹, 林精皇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散板,包括一基底层及一位于该基底层之上的扩散层,其特征在于:该基底层上设有多个开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哲魁韩虹林精皇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