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装置、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0197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着色层的色特性或遮光特性提高的液晶装置、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液晶装置50具有多个像素,在滤色基板8上经液晶40相对地配置对置基板38而构成,滤色基板8在基板2的表面上具备反射膜4,在滤色基板8的有效像素区域F的外侧G上配置了色评价用的着色层80和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90,在色评价用的着色层80与基板2之间和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90与基板2之间没有形成反射膜4。(*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装置、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具有滤色层的液晶装置、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是在互相对置的一对基板间配置了液晶的显示器,根据液晶的取向状态对通过液晶的光进行调制来进行显示。作为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式,已知有反射型和透射型的方式。其中,在附图说明图12中示出反射显示型的无源矩阵型的液晶装置500。在互相对置的一对基板120、140之间配置了液晶层160,根据液晶层160的取向状态,对通过液晶的光进行调制来进行图像显示等。而且,在基板120的与基板140的对置面上配置了由铟锡氧化物(以下,称为「 IT0 」)等构成的透明电极240a。在基板140的与基板120的对置面上设置反射性的金属膜(反射膜)300,在其上设置由蓝色、绿色和红色的各着色层200a、200b、200c构成的滤色层和透明电极240b。透明电极240a与240b交叉的部分构成像素,与该像素相对应,配置了各着色层。而且,在各着色层之间形成称为黑色矩阵的遮光层240,在其上形成保护层220,再在保护层220上形成了透明电极240b。在该液晶装置500中,来自基板120侧的入射光成为分别被各着色层200a、200b、200c着色为蓝、绿、红的某一种颜色的光P1、P2、P3,进而,这些光被反射膜300反射、从基板140侧射出,其合成光P作为彩色图像被识别。而且,在这样的反射显示型的情况下,即使不设置背照光源等的光源,也可利用荧光灯或自然光等的周围光进行显示,由于在功耗方面有利,故广泛地应用于携带型的显示装置等。但是,为了适当地保持彩色图像的显示色特性,有必要分别管理滤色层中的蓝色、绿色和红色的色特性。此时,由于通常利用采用以旋转涂敷方式涂敷树脂等的染色法或颜料分散法来制造滤色层,故在所制造的各个基板中,其膜厚有微小的不同,作为其结果,滤色层的色特性也因基板的不同而有若干不同。由于这一点,故在滤色层的管理中,有必要对每个基板逐一地测定色特性。但是,在上述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如果利用通常的色特性评价法从滤色层侧的基板的背面(外侧)使测定光入射,则存在该测定光被反射膜反射而不到达滤色层的问题。此外,在从基板的表面(滤色层侧)入射了测定光的情况下,由于测定透过了滤色层的测定光被反射膜反射而再次透过滤色层的反射光,故存在不能高精度地评价滤色层的色特性的问题。这一点对于测定表示遮光层的遮光状态的光学浓度(0D值)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再有,所谓0D值,在将朝向遮光层的入射光的强度设为I0、将透射光的强度设为I时,用下述的(1)式来表示0D=-1og10(I/I0)(1)该值越大,遮光性越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液晶装置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通过高精度地进行滤色层的各着色层的色特性的评价或光学浓度的测定来使色特性或遮光特性得到提高的液晶装置、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液晶装置是在滤色基板和与其对置的对置基板之间夹持了液晶层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滤色基板在与上述对置基板对置的面上具有反射膜、着色层和由被配置在各着色层间的遮光层构成的滤色层,在上述滤色基板的有效像素区域的外侧,对于各色至少逐一地配置色特性评价用的着色层,同时配置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在配置了上述色特性评价用的着色层和上述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的各个部位上具有不配置上述反射膜的部分。按照这样的结构,由于光经没有形成上述反射膜的部分透过,故通过对该透射光进行分光,可高精度地进行着色层的色特性的评价或遮光层的光学浓度的测定。此外,由于色特性评价用的滤色层或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被配置在有效像素区域的外侧,故可评价接近于实际的图像显示部的滤色层或遮光层的位置上的色特性等,在进一步提高测定精度的同时,可谋求液晶装置的小型化。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液晶装置是在滤色基板和与其对置的对置基板之间夹持了液晶层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滤色基板在与上述对置基板对置的面上具有反射膜、蓝色、绿色和红色的着色层和由被配置在各着色层间的遮光层构成的滤色层,在上述滤色基板的有效像素区域的外侧,对于各色至少逐一地配置色特性评价用的着色层,同时配置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在配置了上述色特性评价用的着色层和上述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的部位上形成了分别具有开口窗的上述反射膜。按照这样的结构,由于光经上述开口窗透过,故通过对该透射光进行分光,可高精度地进行着色层的色特性的评价或遮光层的光学浓度的测定。此外,由于色特性评价用的滤色层或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被配置在有效像素区域的外侧,故可评价接近于实际的图像显示部的滤色层或遮光层的位置上的色特性等,在进一步提高测定精度的同时,可谋求液晶装置的小型化。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装置中,上述开口窗的直径最好为30μm以上。此外,最好将上述色特性评价用的着色层和上述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配置在分离的像素区域内。特别是,上述色特性评价用的着色层和上述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最好分别被配置在上述分离的像素区域内且在上述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上彼此对置的2个角部的附近。上述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最好是重叠了蓝、绿和红色的上述着色层的遮光层。再者,在上述滤色基板的有效像素区域内的反射膜上,最好对于上述各着色层分别形成了第2开口窗。本专利技术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光从上述色特性评价用的着色层和上述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的没有配置上述反射膜的部分或上述开口窗透过,对该透射光进行分光,由此进行上述着色层的色特性评价和上述遮光层的光学浓度测定。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液晶装置。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装置的概略的斜视图。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液晶装置的结构用的斜视图。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剖面图。图4是示出滤色基板的平面图。图5是沿图4的C-C’线的剖面图。图6是示出滤色基板的另一例的平面图。图7是示出滤色基板的又一例的平面图。图8是示出滤色基板的再一例的平面图。图9是示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液晶装置的电子装置的一例的斜视图。图10是示出该电子装置的另一例的斜视图。图11是示出该电子装置的又一例的斜视图。图12是示出现有的液晶装置的部分剖面图。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液晶装置,根据图1至图5进行说明。再有,所谓本专利技术的液晶装置,指的是至少具备后述的滤色基板和经液晶与其相对地配置的对置基板的液晶装置,但关于其它电极或图像控制用的元件不作特别限制,可根据液晶装置的工作方式(TFT方式、TFD方式等)适当地具备这些电极或元件。如图1中所示,与对置基板38隔开规定的间隔相对地配置滤色基板8,在各基板8、38之间介入液晶层,作为整体构成了液晶装置50。而且,在平面上看该液晶装置50时,在有效像素区域F的内侧显示图像,其外侧成为框部。此外,在后面详细地叙述,在滤色基板8中,在与各像素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各色的滤色层10、12、14,在有效像素区域F的边缘的外侧分别设置1行或1列部分的着色层,该部分成为分离像素区域G。再者,在该分离像素区域G内且在上述有效像素区域F的(图中右上的)对角线上互相对置的2个角部F1、F2的附近,分别在图的横方向上配置了色评价用的着色层80和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90。再有,所谓「分离的像素区域」,指的是虽然形成了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装置,其中,在滤色基板和与其对置的对置基板之间夹持了液晶层,其特征在于: 上述滤色基板在与上述对置基板对置的面上具有反射膜、着色层和由被配置在各着色层间的遮光层构成的滤色层, 在上述滤色基板的有效像素区域的外侧,对于各色至少逐一地配置色特性评价用的着色层,同时配置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 在配置了上述色特性评价用的着色层和上述光学浓度测定用的遮光层的各个部位上具有不配置上述反射膜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昌树泷泽圭二山口善夫田中千浩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