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俊平专利>正文

一种渣水可分离的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982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内杯兼作冲泡、过滤器,外杯作为预盛液汁容器的杯子,通过钢球脱离出水孔,控制内杯液汁漏入外杯而将渣子仅滞留于内杯中,其主要的特点是,内杯外底部装设翘板,翘板一端形成顶柱,并在外杯内侧设置斜坡,通过转动内杯,则可利用斜坡将顶柱抬起,使钢球脱离出水口而实现渣水分离,该杯子具有操作过程平稳、不唐突,且操作也十分简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渣水可分离的杯子
本技术属于一种冲泡器具,涉及一种由内杯兼作冲泡、过滤器,外杯作为预盛液汁容器的杯子改造,尤指一种通过阀芯封闭或脱离出水孔,控制内杯液汁漏入外杯,而将渣子仅滞留于内杯杯子的改进。应用于家庭、办公场所,也可便于使用者外出携带。习惯上,人们更喜欢将其作为冲、泡茶之用具。现有技术现有技术中,使用上述类型的杯子作为泡茶器具已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二种:一种如图1的泡茶器所示,为中国技术专利95208465.1,它通过按压压杆20,使钢球50脱离出水孔,实现渣水分离,但该杯子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一、冲泡时,茶叶和茶水处于杯子的上端,整体重心偏高,而压杆则设在杯子的边缘,施力点偏离轴心太远,对于不习惯操作的使用者,易出现因按压压杆的力量太大而推倒泡茶器,造成热烫的茶水倒出,产生烫伤的危险;二、茶水漏泄过程中,须一直按压压杆,以便钢球抬起脱离出水孔,操作上较为麻烦。另一种如图2的泡茶杯所示,为申请案号8621440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茶水漏泄系通过内杯座的顶柱62顶起内杯中心出水孔处的钢球3而实现,内杯座6与内杯4由它们的凸块63与-->L型槽道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渣水可分离的杯子,由内杯套于外杯,内杯底部开有出水孔与外杯连通,出水孔上置有一阀芯,一滤网其边沿与内杯内下端贴合并将阀芯罩于其中,其特征是,内杯外底部装有一翘板,翘板的一端形成顶柱且与出水孔正对,外杯内于内杯底部的下方侧壁上形成有一斜坡,斜坡可与翘板端部接触,作用翘板使顶柱顶起阀芯而脱离出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渣水可分离的杯子,由内杯套于外杯,内杯底部开有出水孔与外杯连通,出水孔上置有一阀芯,一滤网其边沿与内杯内下端贴合并将阀芯罩于其中,其特征是,内杯外底部装有一翘板,翘板的一端形成顶柱且与出水孔正对,外杯内于内杯底部的下方侧壁上形成有一斜坡,斜坡可与翘板端部接触,作用翘板使顶柱顶起阀芯而脱离出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的渣水可分离的杯子,其特征是,内杯内底部对应于翘板的另一端处形成有限位柱。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渣水可分离的杯子,其特征是,内杯外底板向下延伸有若干支柱,形成中间支柱和其他支柱,中间支柱可用于固定翘板,其他支柱比中间支柱略高,使整个翘板结构可处于悬空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的渣水可分离的杯子,其特征是,阀芯为一钢球。5、根据权利要求3的渣水可分离的杯子,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陈俊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