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953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能可靠地连接半导体器件和印刷电路板的液晶显示装置,这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板,配置在液晶显示板近旁的印刷电路板和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板和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薄膜载体型半导体器件。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将半导体器件的端子分别连接到与半导体器件的端子相对配置的印刷电路板的端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对配置并用液晶介入其中的透明基板;在X方向延伸并在Y方向并设的栅极信号线和在Y方向延伸并在X方向并设的漏极信号线,将栅极信号线和漏极信号线形成在透明基板的一方的液晶侧面上;以及其每一个由邻接的栅极信号线和漏极信号线围住的区域形成的象素区域。将象素区域配置成矩阵形状,通过象素的排列形成液晶显示部分。每个象素区域由开关元件和象素电极构成,这种开关元件由从一个邻接的栅极信号线供给的扫描信号来进行动作,这种象素电极通过开关元件提供来自一个邻接的漏极信号线的视频信号。这种象素电极结构成通过在象素电极和在透明基板的任一方上形成的反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控制液晶的光透射率。将栅极信号线和漏极信号线设置成延伸到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部分的外部,由连接到栅极信号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电路将扫描信号提供给栅极信号线,而由连接到漏极信号线的视频信号驱动电路将视频信号提供给漏极信号线。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多个扫描信号驱动电路和视频信号驱动电路。将相互邻接的一些扫描信号线或漏极信号线组成一组,并将各组分配给1个扫描信号驱动电路或1个视频信号驱动电路。这种驱动电路的一种结构包括由所谓带载体(tape carrier)法形成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将半导体芯片安装在薄膜状的基板上,并将分别连接到半导体芯片的凸起上的连接层沿着薄膜状的基板的表面形成,同时将各连接层的的延伸端连接到连接层的各端的端子上。在半导体器件的输入端和印刷电路板的端子之间用焊接进行连接,而在半导体器件的输出端和液晶显示板的端子之间用所谓的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进行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随着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的高分辨率和多彩色化,已经指出随着半导体器件中输入端的个数和输出端的个数的增加,有例如在连接半导体器件的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相应端子时发生邻接端子间短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这种液晶显示装置在半导体器件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具有可靠的连接。用于解决这种技术问题的代表性的方法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例如液晶显示板,印刷电路板,和配置在液晶显示板和印刷电路板之间的带载体(tape carrier)型半导体器件,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将所述半导体器件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到与半导体器件的输入端相对配置的印刷电路板的端子。用这种方法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即使半导体器件的输入端数量大且间距窄的场合,也能在连接半导体器件的输入端和印刷电路板的端子间时防止邻接端之间的短路。这是因为包含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中的导电性焊球的直径小,当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将半导体器件热压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时,不会由导电性焊球电气连接邻接配置的端子。另一方面,在利用焊锡连接半导体器件端和印刷电路板各端子的场合,在将半导体器件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时,该焊锡在水平方向扩展。这种扩展的焊锡达到邻接的其它端子,引起邻接端子之间的短路。本说明书中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能解决这种短路问题。参照附图由下述描述能进一步领会本专利技术前述以及其它的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下面,通过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详细地进行说明,能够更好地评价和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形态的关键部分的平面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形态的等效电路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象素的实施形态的平面图。图4表示图3中沿着IV—IV线的剖视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效果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个实施形态的关键部分的平面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个实施形态的关键部分的平面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个实施形态的关键部分的平面图。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个实施形态的关键部分的平面图。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个实施形态的关键部分的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实施形态1《等效电路》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等效电路图。图2描述相应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实际几何布局的电路图。在图2,透明基板SUB1通过液晶介入其中与另一个透明基板SUB2相对配置。在透明基板SUB1的液晶侧面上形成栅极信号线GL和漏极信号线DL。将栅极信号线GL设置成在X方向延伸并在Y方向并设,将漏极信号线DL设置成在Y方向延伸并在X方向并设。由邻接的栅极信号线GL和邻接的漏极信号线DL围住的每个长方形区域,分别构成象素区域,并通过象素的排列形成液晶显示部分AR。在每个象素区域形成薄膜晶体管TFT和象素电极PX。薄膜晶体管TFT由来自一个邻接的栅极信号线GL的扫描信号(电压)提供驱动,通过薄膜晶体管TFT将视频信号(电压)从一个邻接的漏极信号线DL提供给象素电极PX。在象素电极PX和后述的反电压信号线CL之间形成电容器元件Cstg,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TFT断开时长时间地存储提供给象素电极的视频信号。将象素区域中的每个象素电极PX,设置成邻近于反电极CT,以便在相应的象素电极PX和反电极CT之间产生电场。通过具有平行于透明基板SUB1成分的电场,控制液晶的光透射率。将各栅极信号线GL的一端从液晶显示部分AR延伸到透明基板SUB1的一侧(图2中左侧),并将延伸的部分作为连接到垂直扫描驱动电路V的端部GTM。此外,将各漏极信号线DL的一端从液晶显示部分AR延伸到透明基板SUB1的一侧(图2中上),并将延伸的部分作为连接到视频信号驱动电路He的端部DTM。如图2所示,在Y方向上对准设置多个垂直扫描驱动电路V,将预定个数的多个邻接的栅极信号线GL组成一组,并对每组预定个数的栅极信号线GL分配给1个垂直扫描驱动电路V。类似地,如图2所示,在X方向上对准设置多个视频信号驱动电路He,将预定个数的多个邻接的漏极信号线DL组成一组,并对每组预定个数的漏极信号线DL分配给1个视频信号驱动电路He。图1详细表示视频信号驱动电路He的一例的平面图。示出了2个并设的视频信号驱动电路He。每个视频信号驱动电路He用所谓的带载体方法制造的半导体器件构成。将半导体芯片IC安装在薄膜状的衬底SUB0上。半导体芯片IC的输入凸起(bump)通过在衬底SUB0表面形成的连接层WL引出到输入端IT,而输出凸起通过在衬底SUB0表面形成的连接层WL引出到输出端OT。沿着衬底SUB0的一侧并设形成输入端IT,沿着相对于衬底SUB0一侧的另一侧并设形成输出端OT。输入端IT的个数少于输出端OT,相应地每个输入端IT的宽度稍微大于输出端OT。在用这种方法构成的每个视频信号驱动电路He中,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将相应的输出端OT连接到漏极端部DTM,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将相应的输入端IT连接到印刷电路板PCB的端子(在本说明书中,“液晶显示板”是指包括用液晶介入其中的透明基板SUB1和SUB2和在各透明基板SUB1和SUB2的表面形成的材料层的结构)。将用于驱动视频信号驱动电路He的电路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通过印刷电路板PCB将包括电源的信号输入到视频信号驱动电路He。每个各向异性导电膜ACF由包含多个微细焊球的树脂膜构成。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板,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板近旁的印刷电路板,和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板和所述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薄膜载体型(film carrier type)半导体器件,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将所述半导体器件 的端子分别连接到与所述半导体器件的端子相对配置的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端子,由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的各个端子与邻接配置的端子的分开距离在0.40mm或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和宏柳川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